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政府与群众的新型互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基础在群众。公众信任是一个政党能否长期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石”,赢得群众普遍拥护和广泛信任是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所在。建立政府与群众的互信关系,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题中之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特征,也是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赢得执政党公信力的时代要求。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触及到群众的切…  相似文献   

2.
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工作方针,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巩固政权的重要经验和基本规律。新时期提升媒介执政能力,加强和改进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舆论工作规律的深化与发展。尤其是在现代传媒民主环境和开放环境中,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实现执政党与公众、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要求党的执政方式及社会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实现党的执政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而能否驾驭和使用好大众传媒,实现执政党、大众传媒与公众间信息、舆论的良性互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执政能力。转变执政理念,提升党的媒介执政能力,必须高度重视话语的力量。对于党政干部而言,提升媒介素养,即与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增强引导和管理新媒体舆论的本领,是党和政府转变执政方式与社会治理理念必备的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3.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执政基础牢不牢,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基础和活力源泉。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人民群众对执政党支持和拥护的程度,是检验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也是关系执政党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脱离群众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世界上一些老党大党相继丧失执政资格,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脱离了人民群众,背离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胡锦涛同志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  相似文献   

4.
建国55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告诉我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这就是说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的过程,实际是不断丰富和扩大党的执政资源,不断获得广大人民群众认同的过程.所谓认同,也就是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支持和拥护.在当前,如何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这个主题意味着,提高执政能力并非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即知、行、鉴三个环节的统一过程.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切入口,这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有别于世界其他政党,不仅执掌政权,而且领导社会,兼二任于一身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抓住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执政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水平和决策的执行效果。决策是基础,执行是关键。一个正确的决策,必须通过执行的效果来体现。在党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的执行中,基层党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基层是党决定政策选择重要信息的来源。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状态(即信息)能否及时、准确反映到决策层,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起基础性作用。党多年来…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们共产党在全国执政60周年。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这能力那能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不断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永远是最强大的执政能力,而脱离群众则是最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党的基层领导者执政能力的提升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基础工程。在党的基层领导者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扎实作好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和执行能力、创造性工作能力和压力管理能力的提升.必将对基层领导者整体执政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江明 《新东方》2004,(12):51-55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整个执政能力建设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正是有了它们,基层的实际问题、群众的呼声和愿望才能得到及时反映和解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得以正确贯彻和实施,基层党组织是党与群众、政策与实践之间最重要的"焊接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代表党执政一方,其执政能力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和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9.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06,(15):41-42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邓小平同志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江泽民同志指出,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胡锦涛同志也指出,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依靠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去贯彻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群、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地位的实质是执政合法性问题.执政党丧失政权的根本原因在于发生了执政的合法性危机,使党失去了执政的社会基础.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执政合法性的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提出政党的执政地位应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一个政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越广泛,其执政的合法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11.
董毅  张达  刘宁 《岭南学刊》2021,(1):76-83
党的执政公信力风险是党的执政在获取公众信任、认同、支持的能力上的潜在危险,其可能导致破坏党的执政形象、降低党的执政效能、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乃至危及党的执政安全等不良后果。研究发现,当前党的执政公信力总体状况良好,但在部分层面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是由形式主义、不作为等不良作风所致;二是由一些民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缺乏保障所致;三是由一些民众“治理绩效感”不强所致;四是由外来不良文化和意识形态冲击所致。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应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等层面予以防范化解。  相似文献   

12.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应对复杂局面、完成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党的基层干部是党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生命细胞,是党在基层工作的代表,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具体的组织者、推动者和执行者。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要素.是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建设事业的中坚骨干力量。面对新的形式和任  相似文献   

13.
俞军 《群众》2006,(3):56-5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既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承上启下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又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者,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负有直接责任和特殊使命,其执政能力的高低,决定一域,关乎全局。  相似文献   

14.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伟大工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最深层的莫过于执政党的文化底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新世纪的文化发展战略,为加快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一种政策和文化的支持,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本,是改革开放走向繁荣富强之本。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思想、政  相似文献   

16.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他们处在农村改革发展的最前沿,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其执政状况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影响着执政党的执政效率。在我国,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还有为数不少的乡镇处于贫穷落后的特殊环境中,这些贫困乡镇的党委,由于长期受到贫穷的困扰,其执政活动疲于脱贫,其执政思维、执政环境、执政理念、执政要求等方面凸显出准科学、欠民主、难依法的特点,表现出执政规律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对重庆市东北片区开县、巫溪、城口等国家级贫困县(国家重点扶持县)部分乡镇的深入调研,力图探索贫困地区乡镇党委执政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7.
《浙江人事》2008,(10):28-29
公务员队伍是治国理政的主力军,公务员队伍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执政水平的高低,而基层公务员更是直接面对群众,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老百姓中去的职责,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尤为重要。近年来,海盐县从考试录用、培养锻炼、考核使用各个环节人手,狠抓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8.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伟大工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最深层的莫过于执政党的文化底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新世纪的文化发展战略,为加快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一种政策和文化的支持,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向全党提出的重要课题。地方党委是一个地区的领导核心,既是执政党意志、路线、方针和政策承上启下的实践者和执行者,又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者,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负有直接责任。地方党委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准确把  相似文献   

20.
执政公信力作为执政党与公众之间互动的一个结果,体现公众对执政党的信任程度,在某种意义上,也影响执政党合法性。公众对执政党的信任程度,取决于二者互动过程中信息传播与获取的有效程度,实际上反映二者之间沟通关系。提升县级党组织的公信力应以加强政治沟通过程的有效性为基础保障。基于绥棱县@绥棱人的考察,发现民情微信可以为政治有效沟通提供现实渠道,打通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县级党组织可以合理借鉴@绥棱人,充分利用民情微信这个提升公信力的有效通道,积极探索并创新有效沟通方式,提升执政公信力,从而更好发挥县级党组织"压舱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