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伟 《学理论》2009,(10):107-108
自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以来,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1],表明我们己经开始了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设计。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离不开对价值创造概念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分配制度深化改革的目标就是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是共同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践方式是生产要素货币化、市场化、资本化。  相似文献   

3.
张效戬 《学理论》2010,(4):79-79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在这样的分配制度下,分析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根源;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必然性,是理论研究的重点。笔者就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中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做了浅薄论述。  相似文献   

4.
钟卫国 《理论导刊》2005,1(4):28-30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具有重大意义。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入剖析后可知,马克思并不是价值一元论者,而是价值多元论者,但他的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的价值论有所不同。当今社会的按劳分配只能且理应是在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范畴内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所以强调按劳分配为主,并不是因为其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是两个不同的分配范畴,而是因为在生产诸要素中,劳动是唯一的主观因素,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和价值大小的首要决定因素。惟有理清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关系,才能真正廓清非劳动收入与剥削收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讲到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时指出: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对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怎样全面正确地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呢?下面就此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上述论断第一次将劳动纳入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范畴,来贯彻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无疑是收入分配理论继党的十五大所提出的“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之后的又一次理论创新,从此打破了产权关系长期以来分配只局限在物质资本的范畴,开辟了产权研究的新领域,丰富了产权理论的内容,为劳动力产权的确立与保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逸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个原则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适应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将更有力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创造。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要依据参与生产的各要素所作的贡献,给予相应的回报。技术、知识、信息、管理能力,也是生产要素。一个企业要增加产出量,可以用增加资本投入的方式,也可以在资金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技术的投入去获得。这意味着一项技术的投入可以等于一定量的资本的投入。这就是技术转化为资本的依据。对高技术企业来说,核心的要素是技术。技术必须作为要素参与分配。对于公有制的高科技企业来说,这种参与分配的方法并非一种简单的交换,它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十五大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如何理解这一分配制度,理论界存在较大分歧。一、何谓生产要素,如何按生产要素分配?允许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生产要素,按哪种生产要素分配。按经济学说史上的传统说法,劳动、资本、土地(指一切自然力)构成生产要素。但应明确两点:第一,生产要素的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现代生产中的要素已不止劳动、资本和土地了。第二,生…  相似文献   

11.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企业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从理论上就工人参与生产要素分配进行了探讨,同时,就工人怎样参与要素分配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工人按群体与个体两个层次参与分配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2.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知识产权等。按生产要素分配,简言之是按照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所投人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形式。具体来说,就是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按各自的产权关系获得收人,收入量由市场确定,在市场价格、供求、竞争机制作用下,形成生产要素单位价格的分配形式。由于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不可能拥有所有的生产要素,而且生产要素只有在共同作用才能在创造财富和收入中发挥作用。因此,各种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按各…  相似文献   

13.
1、解决社会公平"核心问题"。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应做到三管齐下:一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是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调整二次分配比例,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三是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分析了这一分配原则、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在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价值源泉、财富源泉等问题上的区别,进一步深化了对十六大确立的分配理论正确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上海市总工会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携手,共同探索工资报酬在上海这样一个特大型的城市中,如何逐步建立以工资集体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作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分配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要求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作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分配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要求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我国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里,仅就“要素”参与分配,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并不否认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参与分配主要指的是生产要素所有者通过在经济活动中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成果中获得相应的回报。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  相似文献   

19.
只有从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相统一的现象 ,才能准确把握“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生产要素的内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对象是V M还是M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呈复杂态势 ,需要具体分析。“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根据在于生产要素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市场经济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央政治局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会议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受鼓舞,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就此,我们采访了人事部、财政部、民政部和劳动保障部的有关负责人,请他们就这项改革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了介绍。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遵循哪些原则,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答: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三是进一步理顺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