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易最近举办了一次网络文学大赛,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网易人对网络文学的界定是一种游历于网络之间的个体生命对于理想网络的渴望。“因为其自由而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注意,网络文学使文学真正成为人学。它完全超越了制度化的樊篱和商业气息,在网上,作家所希望的应该是更多的欣赏而不是更多的稿费。自由、理解、宽容、共享才是网络文学得以存在的土壤和内在的精神。”铿锵的玫瑰最初在网上写东西的多半是一些留学海外的学生,他们有思乡情,同时也有离乡恨。尤其是对于自己的祖国,在离开之后反而有许多话要说,于是,选择了文学…  相似文献   

2.
张霞 《求索》2013,(4):156-158
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是不隶属于任何政治权力机构或商业组织,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主靠稿费为生的作家。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不仅彰显了现代作家的知识分子立场,促进了文学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造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风格和雅俗并存,甚至直接影响着新中国文学体制的建构。首先,从主体精神层面而言,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批判立场,成为社会责任和良心的担当者;其次,就文学本体层面而言,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的大量出现,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再次,就文学发展层面而言,分属新文学阵营和通俗文学阵营的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促进了新文学和通俗文学两种文学类型的发展,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雅俗共存的历史格局。在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中,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的存在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在当今社会文化语境下,研究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对于把握当今文学现状与作家生存状况、理解当前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生产机制、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等具有重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痛苦无外乎三种:一是社会环境给作家带来的痛苦:二是作家思索造成的精神挣扎的痛苦:三是文坛有一批人,他们败坏文学的声誉,让纯文学作家痛苦不堪.今天的文学远离人民,不再面对现实发言,究其原因,自身惊人的封闭是其毁誉参半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文学在这个时代最大的失落,源自政治对文学失去了兴趣.底层文学是我们这个时代痛苦的文学中的一点儿曙光,它的呼之欲出有着历史的正当性和现实的紧迫性.底层文学给近年寂寞的、不景气的文坛带来了一些热闹和生机,近几年最好的小说大多出自底层文学.底层文学的崛起表明,凡与人民站在一起的艺术,它的生命力是强劲的.亲近人民是一个作家道德的底线.  相似文献   

4.
延伸的文学     
孙郁 《北京观察》2003,(11):34-35
有一段时间,也就是经济刚起飞的时候,一种理论流行了:我们这个时代,不再需要文学。这个看法曾使许多热爱文学的人颇感沮丧,而现实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个咒语的应验。不过这里的关于文学的概念,似乎与先前的流行概念有别。它指的是纯文学,好像并不包括消费艺术,比如通俗、艳情小说等等。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膨胀的时代,听不到作家的声音也许是自然的,因为它提供不了粮食和住所。这使我想起托洛茨基的一段话,大意这样:在剧变的时代,文学有时是无用的。鲁迅后来受此启发,在一次讲演中叹道:“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自然也有人以为文学革命是有伟力的,但我个人总觉得怀疑,文学总是一种余裕的产物,可以表示一民族的文化,倒是真  相似文献   

5.
自律与自由     
蔡建军 《前进》2014,(9):59-59
自律与自由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自律,在常人看来是一种约束和限制,而作为领导干部来说,却是一种素质和本领。人生在世,欲望与生俱来,挥之难去。合理的欲望,是引人向上的阶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在于,人之为人,不是一个“欲望的洞窟”,有理智、讲理性,做欲望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才是人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武侠小说里,金庸先生对"天下"更多地注入了一种伦理的、历史文化的元素。金庸武侠小说的地理历史文化政治语境,使小说有了成为一种新认识的文化的可能性。武侠不是一种情绪,它是一种文化,它最撼动人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电视传媒对金庸武侠小说的传播和诠释,意味着一个文本被夸大时代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作者与读者第一互动的文学意义的结束。  相似文献   

7.
崔涛 《求索》2013,(9):165-167
在张扬个性解放、反对礼教桎梏、追求自由婚恋的五四时代.公开表现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背离和反抗的女性同性之爱,成为五四女性写作反叛传统性别规定、超越性别局限、张扬自我个性、展示女性欲望主体性与多样性的书写策略。它从一个层面表现了女性刚刚踏上解放之途时的特殊心态.这里有对男权话语的精神逃逸、也有对女性世界的自然回归、更有对姐妹之邦的浪漫构想。五四女性文学对女性同性爱的温和的欲望书写.为女性反抗男权社会和性别歧视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整个世界进一步反思人类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中国自《周易》时代以来历朝君王治下的“民主”不过是一个文人学子们套用的学术名词,而不是一件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历史事实。所谓的民主传统具有几千年历史,也就是这么一种文学历史的、书本意义上的说法而已,它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些读书人的心理要求:一种对于高压集权统治的不满、一种对于权力平均分配和自身生活更为自由的期望。所谓的权力平均分配,就是为了抗拒那种自上而下铁桶一般的高压行政管理,把那种绝对的行政权司法权弱化,以便创造一个政通人和的生活环境。可以想见,这种民主要求,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自身生活的自由和舒畅,而不是自身价值与尊严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写作之于女人,尤其70年代的女人,成为一件自由而自在的事情,无论是网络写作还是传统写作,她们恣意地浮游其中,像一根水草,快乐的,在静谧的角落生长。盛可以和樱樱,一为传统写作领域令人瞩目的新人,一为门户网站文化频道的版主,同作为70年代出生的女性文学创作者,却代表着传统作家和网络作家两个群体,两种生活方式。这样的一次对话,既是交锋,也是交流。  相似文献   

10.
李婷 《求索》2013,(6):166-168
新民主主义时期,在泛政治化语境下进行现代民族国家想象成为时代主流话语.个性化和自由主义的文学审美诉求遭到排斥。而后期浪漫派代表作家徐訏却不赞同主流文学思潮中关于民族国家想象的方式,在《荒谬的英法海峡》等作品中,他对“和平、自由、平等、快乐”的理想中国进行了浪漫虚构,展现了泛政治化语境下的另一种民族国家想象方式。  相似文献   

11.
?引言?一代人的黑眼睛,不会一无所有?选择的代价,人生的底线?一个支点,一生不乱?俗人都是五花肉,生活一地鸡毛?迷惘的天空,迷醉的大地?另辟苍穹,战争从内部开始?夜色温柔,但请将我遗忘?小结引言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以其形象性和情感性反映文化也参与文化,青年流行文化中的文学本身就构成了文化演进的表征之一。网上有人扬言:中国当代文学去掉性和金钱,也就什么也没有了。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学价值?它的尺度在哪里?身体或欲望穿越人的一生,大浪淘沙,上世纪80年代以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青年形象与我们的时代一起沉浮。一代人的黑眼睛,不…  相似文献   

12.
都市文学中的两种“新”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形象模式和特性角度分析了都市文学中的新富人形象和新新人类形象,指出两种形象的产生是都市环境下欲望化叙事的结果,而作家叙事态度的变化则进一步昭示着消费主义、享乐原则对中国文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近年来,中国文坛出现了大量的闪耀着象征之光的文学作品。象征,已不只是一种时兴的手法、技巧和风格,而是成了作家们的一种艺术追求,成为新时期文学的有影响的创作思潮。象征,之所以成为作家们的一种艺术追求,成为新时期的有影响的文学思潮,当然不是偶然的。这其中,除了有文学自身发展的原因外,还包含着种种社会的及心理的因素。长期以来,由于过份地、不适当地强调了文学的教化功能,把题旨的明晰性、作品的针对性及文学的功利性,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追求目标,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主要尺度。于是,浅露地直奔主题,赤裸裸地展示  相似文献   

14.
<正> 引子——两个需要在此重提的概念——有关“文学”,在大学中文系的必读课本上,是这么解释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文学是反映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思想意识形态,这就是说,文学就其最根本的性质来说,它是社会意识形态,但是,又与哲学、社会科学等一般意识形态不同,它是通过作家的审美感受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因而有着自己特殊的反映对象和反映方式。”如此说来,文学的核心功能也就是它  相似文献   

15.
一 城市文学,望文生义,就是以城市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概念与跟它相对的乡村文学一样,属于一种从文学的题材来对文学加以分类的方法,而不是从写作手法,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或者是意识流、黑色幽默等角度来对文学加以分类的方法.各种各样的主义,虽然包含了对文学本身性质的根本看法,但同时也是一整套写作技法的集合.由此看来,城市文学的概念属于一种初级的文学分类方法,而不是比较高级的文学分类方法,因为它涉及的主要是表象,而不是深层次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杨永明  陈国恩 《求索》2012,(12):114-116
19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开始形成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与国家公共权力领域相疏离的公众空间。随着公共领域的突破性发展,基于原有价值立场而形成的相对统一的文学价值观的文化中心时代已渐趋终结,多向度和多元价值的文学生态格局逐渐成为普遍的现实,文学的存在及书写权力进入到了一种相对自由的价值搏弈时代。  相似文献   

17.
最看不起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不是他们外国人,而是中国人自己。中国知识分子自己看不起自己,互相看不起中国现在缺乏文学大师,已是不争的事实。巴金的去逝,好像在宣布一个大师时代的结束。巴老走后,谁来执掌中国作家协会帅旗,成了一个焦点。继茅盾、巴金后新当选中国作协主席的铁凝女士说:这之前的主席是文学丰碑,我和文学丰碑没有可比性。有的作家干脆讲:“中国(文坛)的巨人时代结束了,平民时代到来了。”丰碑也好,巨人也罢,都可以看成是大师的另一种说法。关于文学大师,在刚刚开过的文联、作协盛会上,总书记胡锦涛在报告中还特别提到:“…  相似文献   

18.
商品大潮的席卷宣告了消费时代的到来,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也成为消费社会中的一环。消费时代是媚俗的时代,处于这样的环境中的文学不可避免地染上媚俗的顽疾。抗争成为抵制这种顽疾的唯一方法,虽然它并不能治愈这种顽疾。媚俗与抗争成为九十年代的两个对抗性特征,文学只能在二者的对抗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10)
正"当代"文学的成就,很难赶上"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作家的气象,很难比得上现代作家;当代文学生产了各种各样的名家,却出不了一位真正的文学大师。这里面,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因素。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当代文学作家中,有些大名人,太聪明了!当代是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文萎缩的时代。自上世纪初叶以来,独霸世界的美国,以高度商业生产的能力,大量制造生活物资也大量制造文化垃圾,文化垃圾的文学艺术产品,以传奇的、虚幻的、血腥的、情色的、暴力的、  相似文献   

20.
王实味的命运在1942延安文学事件中有着深长的意味。王实味并不是1942延安"新启蒙文学"的肇始者,他批判的锋芒也没有格外锐利,但他却成为1942年以来第一个为中国文学献出生命的作家。在抗战时期的延安,王实味遭此命运有其特定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他的性格特点,二是他与毛泽东的关系,三是他系统的、与延安文学思想对抗的文学思想,同时,国民党的宣传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