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政领导干部能上难下原因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对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的估价不能过高,“能上能下”仍然是当前干部制度改革面临的“老问题”,也是干部工作的一个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的目标后,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如何使这项工作卓有成效、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我们认为,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以制度建设为着眼点,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体系 邓小平同志指出,人管人靠不住,还是制度管人可靠些。要从根本上解决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问题,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当前,各地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方面,做了大量行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和把握能上能下的内涵?能上能下难在哪里?如何才能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为了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先后到宝丰县、郏县、舞钢市、湛河区和11个市直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查阅有关文献等方式,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调查研究,对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问题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怎样理解和把握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干部制度改革,“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始终保持干部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为此,我部成立课题组,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围绕加快干部制度改革,重点就着力解决党政领导干部“能下”问题的有利条件及可行措施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一、评判手段与调整方法 调整不称职党政领导干部,在对不称职干部衡量标准确定的前提下,还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公开的一套评判手段,以及行之有效的调整方法,以确保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的  相似文献   

5.
按照党的十五大的要求,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关键要加大干部能上能下的力度,特别是要切实加大其“下”的力度。要加大党政领导干部“下”的力度,就不能把现行干部“下”的范围,只圈定在那些犯了错误,到了离退休年龄和因身体很差实在无法坚持工作的几种人身上,而应把党政干部中的相形见绌者也划入其中,这对于正在推进的新一轮机构改革和建立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指出,党政干部制度改革包括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和党政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重点是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其中,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干部“能下”问题,进一步完善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制度和办法,是当前这项改革任务的难点和焦点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积极倡议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指出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就是“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办法,反正工作好坏都是铁饭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江…  相似文献   

7.
实行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客观要求,只有实现干部能上能下,才能保持领导班子的正常交替和干部队伍充满活力。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制约,干部“能下”一直是干部人事工作的一个难题。近几年来,江苏省仪征市把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点,积极研究探索干部能上能下的新途径,着力在推进领导干部“能下”的问题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突破。1996年以来,全市在“能下”方面共调整乡(局)级领导干部105名,其中由重要领导岗位平职调整到一般领导岗位的9名,降职使用的5名,转任非领导职务的69名,免职、撤职的22名,有力地促进了仪征市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推动了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9)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干部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的重要保障。《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出台后,从顶层设计上厘清了干部能"下"的情形、程序和责任主体。本文建议如下:扭转思维定式,为干部能上能下提供思想保证;完善和规范干部考评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为干部能上能下提供科学依据;细化"下"的具体标准、调整程序、配套机制,让"下"有遵循;严明纪律责任,让"下"有保障。  相似文献   

9.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是领导干部辞职的两种主要形式。中央颁布实行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其中对引咎辞职、责令辞职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一项重要举措。所谓引咎辞职,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或因工作未尽职造成过错,出现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在社会舆论和事实依据的迫使下,由本人提出的辞职。引咎辞职是主动辞职,但并不影响对有关责任事故、违法违纪问题的调查处理。所谓责令辞职,是指干部管理部门根据领导…  相似文献   

10.
试论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是全面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指示精神,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题中要义,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能否顺利和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本文结合深圳市罗湖区的工作实际,就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问题作一探讨。一、干部难“下”问题制约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圳建立特区近20年来,干部队伍素质总体上得到明显改善。但也应看到,一些单位和部门,干部队伍素质良莠…  相似文献   

11.
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的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有效途径之一。竞争上岗的全面实施,必将彻底打破任用干部的旧观念,不断优化任用干部的新机制。为了进一步探索干部“能上能下”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竞争上岗工作应注重解决好以下问题。一、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确保在竞争上岗中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一)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了选拔任用干部应坚持的原则,其中“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公开、平…  相似文献   

12.
促使干部能上能下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湖北省荆门市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认识。 一、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其实质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因此在实践中,必须改革传统的选人用人制度,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的问题"。能否妥善解决能下的问题,不仅要求"下"者本人以大局为重,正确对待"下",也要求各级管干部的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部门,不仅能"知人善任",还要能"知人善免",正确和常态化实施"下"。从某种意义上说,"善免"比"善任"的工作更难做。知免。善免首先要知人,知道什么样的干部应该下。这就要求对干部有明察的"慧眼",尤其是单位"一把手",在调  相似文献   

14.
《组织人事学研究》2003,(3):16-17,20
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工作,是新时期完善干部考核制度,改进干部德才评价方式,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新探索、新举措。但由于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实践中有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认真加以解决。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实绩考核的工作原则,逐步形成实绩考核的制度规范,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机制,切实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保障实绩考核工作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实绩考核工作成效,就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重要课题。一、实现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科学化、规范化的原则要求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  相似文献   

15.
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我 们早已提出,在实践中也有  了一些探索,但并未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笔者以为,要使干部真正能上能下,必须实现三方面的突破:实现考核方式的突破,为干部能上能下提供科学依据;实现选拔模式的突破,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新机制;实现管理形式的突破,疏通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突破考核方式 为了解决“下”的标准难于把握的问题,要在逐步推行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对领导干部岗位实行量化指标,每年进行考核记分,建立考核档案。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标准,也可作为干部平时评比的依据。另…  相似文献   

16.
领导职务任期制是对选任制、委任制领导干部担任某一职务的规定期限和在规定期限内对履行职责的要求进行明确规范的一种制度。其内涵包括任职的时限规定,担任职务期限内应履行的职责、承担的义务,以及期满后因人制宜进行合理安置的有关规定。推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的目的,就是以促进干部能下为突破口,建立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党的组织工作的核心是干部工作 ,而干部考核则是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保证 ,同时也是改革干部制度、建立能上能下的新的用人机制的必然途径。干部考核失真失实现象的存在 ,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建设。当前干部考察工作失真失实问题 ,突出表现在工作实绩难以认定和民主测评“公论不公”两个方面 ,主要原因是体制和人的问题。如何探索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察方法 ,防止和避免考察失真、识人失准、用人失误 ,笔者认为应当革新考察方法 ,努力构建由广大人民群众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8.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分类考核制度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完善干部考核工作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两年来.麦积区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制定了《天水市麦积区干部分类考核办法》,并探讨了以下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置非领导职务,对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不断增多,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发挥好非领导职务干部特别是那些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作用,是摆在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党政领导干部推荐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干部工作实践中,党政领导干部的推荐工作收效较好,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随意推荐。少数单位党组织在推荐干部时,不能坚持民主集中制,不走群众路线,以主要领导个人说了算;有的搞临时动议,向组织人事部门提出领导干部人选具有很大盲目性和随意性。有一些领导干部,向下一级党组织或主要领导打招呼、写条子,指名推荐干部,又不了解、不介绍推荐对象的情况,使组织部门工作非常被动。调查中,许多同志认为,目前干部的推荐、选拔是“一把手”个人说了算。 2、唯亲推荐。有些单位党组织和主要领导干部。在推荐干部时,私心严重,不讲干部的素质、能力和条件,只要本单位或其它单位出现职位空缺,便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亲戚、有关系的人或身边的工作人员推荐上去。调查中,有一些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