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映射与彰显,是自主创新、谋求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型政府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创新的高级形态,旨在实现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对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以及公务行为的生态化。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包括:树立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的政府执政理念;构建社会服务职能与生态服务职能并举的政府职能体系;构建生态功能与行政功能协同治理的政府体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的多元生态治理模式;健全政府生态制度,椅筑生态法律政策体系;倡导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党员干部之友》2014,(3):56-56
要看GDP,但不能唯GDP 要科学制定干部政绩的考核评价指标,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衡量政绩的要求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要看GDP,但不能唯GDP。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经济社会发展是政绩,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政府承担着重要职能。然而,政府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推动和积极引导作用的同时,政府行为中又存在着职能转变滞后、条块分割、行为不规范、干部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为此,只有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机构设置,理顺条块关系,建立乡镇等级分类制度,健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等,才能全方位推进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立健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是我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实现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最优化和考评效能最大化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各地制定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在科学设置评价指标、着力完善考评方式方法、大力强化考评结果运用等方面下工夫,不断提升干部政绩考评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资讯快递     
《廉政瞭望》2009,(8):6-7
“评官评政”纳入科学轨道 日前,“考核官员政绩、评价政府绩效”这两个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关键环节正在十肖然变化。在中组部下发的政绩考核办法中,不再唯GDP,而是引入了民意调查机制。专家认为,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标设计,要求把履行职能职责与解决社会突出问题作为两个基本内容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四川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和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实施办法》,改进和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把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情况作为考核重点,尤其要突出对各地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效的考核。不"唯GDP",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我国的压力型体制下,上级政府主要通过各种指标来激励与约束下级政府官员。人们似乎普遍乐观地认为,通过设计更为合理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就可以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适应党的科学发展观政策的要求。理论与经验研究表明,无论对其指标设计进行怎样的改革和完善,这种自上而下的官员考核方式都会有着内在的无法克服的缺陷,甚至出现政绩造假等消极后果。为走出这一困境,官员的激励与考核必须引入"民主"等非指标化的制度加以配合。即增进地方民众对于地方官员的约束力,促使地方官员以"民意"为施政方向,从而构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均衡的激励与约束体系,真正实现官员治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4,(1):6-6
<正>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中央有关部门不能单纯依此衡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发展成效,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不能简单地依此评定下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和考核等次,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通知》要求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设  相似文献   

9.
杨东娜 《世纪桥》2005,(7):18-19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在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95年,中央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的通知》;1998年,印发了《党政府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目前,全国有9个地市和148个县市正在进行试点。2006年将是省市领导班子换届之年。中央要求,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要紧密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点,全面准确地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所创造的政绩,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们的能力、素质和德才表现,促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相似文献   

10.
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实现在经济"新常态"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的基本国情、利益的驱动、政府的政绩考核机制不健全是导致重经济总量和速度而轻质量和效益的主要原因。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整体素质,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完善政绩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发改委的报告 最近,国家发改委一份报告提出,紧盯CDP的政绩考核不可取,地方政绩考核将逐步过渡到以社会保障率、就业率等9大指标作为考核地方首长政绩的主要标准。据介绍,这9大指标是:一、社会保障率;二、就业率;三、家庭财产增长率;四、九年制义务教育实现率;五、拄功能区确定的生态和环境指标达标率:六、社会治安破案率:七、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率;八—、对突发性事件应急反应能力;九、人口自然增长率。  相似文献   

12.
关注     
正对政府债务严加考核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把政府负债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任期内举债情况的考核、审计和责任追究,防止急于求成,以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丁元竹 《唯实》2006,(7):15-18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根据这个时期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改革为动力,通过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公共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实现社会和谐。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共服务职能,应当包括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全社会参与社会发展,避免由于发展中不公平和不公正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为社会健康和公平发展配置必要的社会资源支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十一五”时期,要加强和完善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在理念、体制与机制三个方面对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  相似文献   

14.
徐祖荣 《求实》2007,(9):44-47
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古已有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改革开放后,各级政府以发展经济为己任,纷纷高举GDP的大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系列问题,如重复建设、过度消耗资源、环境污染等。绿色GDP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操作起来相当困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引入GNH的考核指标,与GDP一道重新构建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5.
政府的行政职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持续和谐发展必须依靠政府行政职能的不断创新来维持和支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创新政府行政职能的扶贫救助和财富调节机制,创新政府行政职能的服务责任机制、市场化导向机制以及信息双向流动机制,同时不要忽略创新政府行政职能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方  储黎  张雷  李叶明 《党课》2011,(24):20-22
把企业管理理念引入政府的内部管理,是西方国家“政绩考核”的一大特色。不过,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同,各国对评估官员政绩的理解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而具体的考核指标亦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是紧密相连的,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是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机制创新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就当前来看,最重要的是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拓展考评内容和完善考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7,(2)
正改革开放以来,GDP在衡量地区发展水平和地方政绩考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而GDP指标不能够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不能准确反映社会分配和民生改善等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改革和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倾向,体现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名刊要览     
官员政绩年终考 对于官员不考核不行,但考核的方式和标准应当更为科学、理性。要树立抓GDP增长是政绩,解决民生困难、生态环保问题同样也是政绩的观点。只有破除单纯的GDP政绩观,才能让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最近,有媒体披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扩大,究其原因,对地方政府“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尚未形成明确的政绩考核“债务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