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社会心态是与特定的社会运行状况或重大社会变迁过程相联系的,在一定时期内广泛地存在于各类社会群体内的情绪、情感、社会认知以及价值取向的总和。积极的社会心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失衡的社会心态,不但阻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且还潜伏着巨大的社会危机,带来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社会心态从侧面反映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行为方式受社会心态的影响。目前,在社会经济利益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社会价值取向各  相似文献   

2.
社会心态能从多方面折射出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反映出人们的理想追求和精神状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取向互相产生碰撞,导致人们在价值判断上产生了困惑和迷茫,也使得社会心态出现了某种失衡。社会心态呈现的消极作用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社会心态的构建,而且要积极培育和谐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态是弥散、浮动于社会或群体中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基调性的社会心理体验和行为反应倾向,是社会心理对当下之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即时回应。现实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是特定社会心态的客观根源,而社会中通行的核心价值观,则是从社会成员客观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到社会心态的中介转换器。怨恨、疑忌、冷漠、暴戾、投机、浮躁、焦虑、迷茫、自我弱势想象等社会心态的蔓延,既显露了我国社会制度、结构层面的失衡与裂痕,也表征了核心价值观某种程度的缺席。要重塑核心价值观,并使其真正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认同,这种价值观必须最大程度地反映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共通的利益。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分化、越来越多元的时代中,这种共同、共通利益的现实基础,也即在分化中维系着整合、在彼此的殊异中保留着一致的共同社会存在形态,就是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公民身份。  相似文献   

4.
当前,民众社会心态呈现出复杂性、动态性等特征,社会心态失衡已成为制约社会健康运行的重大问题。这在一定意义上折射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困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与良好的社会心态具有同质性和同向性,对于社会心态的优化具有现实价值。社会心态的优化反过来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二者是互推互进的过程。同时,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心态优化的导引力,形成稳定良好的心态环境,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健康有序的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心态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而心态失衡是心理失衡的一种持续性表现.一般来说,很多人在某种特定情况下都有过程度不同的心态失衡经历.同时,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个性差异,其心态失衡的具体状况也会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黄建伟 《求实》2006,(2):53-56
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当前,我国的国内形势较为严峻,尤其是利益失衡、贫富失衡、城乡失衡、地区失衡、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和人与自然失衡比较严重。这六大失衡实际上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此必须进行治理。唯此,才能实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和落实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关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会心态是在特定时期和环境内一个国家、民族、社会集团所普遍流行的社会意识的低级形式或普通形式。它是一种由组成社会的人们在心理上通过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幻想、愿望等日常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低收入群体的生存状态、政治心态及社会稳定程度成为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稳定程度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太原市杏花岭区低收入群体的政洛心态稳定程度分析入手,提出要“正视”、“重视”、“平视”低收入群体,以进一步增强低收入群体的政治心态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9.
张明 《学习月刊》2013,(6):87-87
社会心态是反映人们利益诉求,对社会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且具有一定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心理倾向。十八大报告专门指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我国正值经济社会发展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在正确评估当前社会心态的基础上,注重消极社会心态的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  相似文献   

10.
信访是反映社会矛盾的重要窗口,上访人在信访中的心态既反映了民众面对官民矛盾的特殊心态,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现实。上访人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博弈心态、妖魔化心态、功利心态、寻求公平的心态有其现实性的原因,也是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长期互动的结果,要关注上访人心态对上访人行为的导向性作用,加强信访规则、程序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存在“仇富心态”。不仅农民有,城镇市民也有。不仅穷人有,工薪阶层也有。我国80%是中低收入者,在庞大人群中存在这种心态,不能说不严重。产生“仇富心态”,也许有主观认识的偏差,但根源还是利益失衡,由利益失衡而导致心态失衡。也就是说,从根源上讲,人们仇的不是“富”,而是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衡量贫富差距,有个国际通用的指标,叫做基尼系数。最小是0,表示所有人的收入都一样。最大是1,表示所有的财富都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中国如何?专家测算,上个世纪70年代末,基尼系数是0.16,收入非常平均;到了90年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12.
税法体系的构成受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首先,税收的实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税收分配所反映出来的特定分配关系或特定分配矛盾的区别影响到税法体系的不同。从一定阶段政府的政策目标看,是同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相联系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决定了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条件下,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并受到人们广泛传播、认同,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极具影响力的某种思想潮流或者价值观念。大学生是社会思潮不断兴起和传播的一个主要载体,大学生社会思潮,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某种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它从一个层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的精神信念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层公务员的心态分为工作心态、社会心态和生活心态。调查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禁令对基层公务员心态的影响是正向和积极的。同时,受党的十八大以来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的影响,基层公务员的责任心增强、幸福感增加、满意度提升,这使其呈现出工作心态积极、社会心态平和、生活心态乐观的特征。仔细分析发现,基层公务员因压力增大而导致的失衡心态、倦怠心理、社会责任感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应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注重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健全基层公务员考核体系,建立基层公务员容错纠错机制,坚定基层公务员职业信念。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社会走上了一条既充满生机又充满艰难之路。20年的社会剧烈变革使人们的心态处于剧变中、改造中、重塑中。我国国民心态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具有哪些重要特征?第一,从国民心态发展的方向来看,它已经从变革初期的无序向有序的方向发展。20年前,当我国人民刚刚跨进改革开放大门之际,国民心态的目标并不是很清楚的,行为的“方向感”并不是非常明确的。尽管改革开放使国民心态发生了许多重要的、甚至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干部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使他们面临着许多复杂而严峻的考验。社会生活的变迁,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必然反映在人们的心态上。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党政机关干部的心态与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和队伍建设,我们对转型期党政机关干部的心态与思想特点进行了一次实证调查。本文试从调查数据出发,对男女机关干部的心态与思想特点作一比较分析。 在对我国目前形势的基本估计上,男女机关干部均持谨慎乐观态度,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对经济形势和精神文明现状的评价出现微弱差别,更多的男性对经济形势表示担忧,更多的女性对精神文明的现状表示不满。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政治心态反映着整个社会的政治风向标,是其政治取向和行为的驱动力,也是他们形成正确"三观"的心理基础。探讨大学生政治心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实证角度出发,调查与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心态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当前江西农民心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绍林  万振凡 《求实》2001,(12):58-60
当前江西农民心态主流是积极的 ,但是却存在几种不容忽视的不良心态 ,尤其是农民对乡村干部腐败、农民负担过重、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等问题的不满情绪正在逐渐积累着 ,如果任其发展 ,必将导致农民反社会行动的总爆发 ,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从根本上来说 ,农民的各种心态都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种种社会问题的反映 ,因此 ,只有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农民不良心态产生的社会因素 ,才能形成有利于农村社会改革与发展的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心态发主了深刻的变化并呈现了诸多新的特点.这种变化的原因在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动,本文将着重于从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对社会心态变化的影响之角度展开论述.并试图就如何疏导社会利益格局重组过程中的社会心态,使之朝着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展提出一些一己之见,一、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不同利益群体心态差异的产生体制格局决定社会利益格局,体制转轨从根本上说也是社会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的过程.同时,社会利益格局又直接决定着人们的心态特点和行为特征.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随着平均主义分配格局逐步改变,个人收入的差距拉大和重新调整,使原来结构简单的几大社会群体迅速变动,形成了社会群体利益多样化的格局.与之相应,各社会群体、各社会阶层公众心态方面的差异性也随之加大.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突现、思想观念多元、人们心态失衡,其中思维方式偏移.对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着现实和潜在的影响.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