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交往中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交往式存在。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生成基础是交往实践。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精神交往。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现实感性的人。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极主体平等共在的交往性特征和虚拟实践性特征。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对于变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和运行方式,拓展发展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着制度安排和角色赋予的绝对话语权,但微时代话语传播权的弥散,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性话语权、知识性话语权和个体性话语权等主体话语权的变迁。教育双方话语圈子"代沟"的存在,将阻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一种凸显多维代际话语主体共存的后喻文化理论,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前喻""并喻"和"后喻"三喻主体形态,为应对"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3,(7)
从主体性哲学研究到主体间性哲学研究的时代转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考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整个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相对独立的主体,他们在互动交往中共同发挥能动性作用,具有主体间性。要通过培育主体间互动交往的情感基础、提升主体间互动交往的能力水平、丰富主体间互动交往的对话内容和优化主体间互动交往的网络环境,实现主体间有效的互动交往并在实践中感召、塑造和引领主体的网络生活方式,实现其思想道德认识从自在状态向自为状态的转化,从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生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交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闫艳 《求实》2006,1(4):71-73
长期以来,在“对象实践观”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一直被诠释为“主体—客体”关系。这种对象性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导致了“人的失落”。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交往实践观”为我们解构对象性思想政治教育,建构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黎明新视界。  相似文献   

5.
交往理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的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毅然 《探索》2007,(5):89-9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控制式、劝导式和对话式三种形式,控制式和劝导式话语表征着言说者与听说者之间是一种控制与劝导关系,而对话式话语则表征着言说者与听说者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关系.工具理性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扩张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形式上以控制式和劝导式为主导,在内容上疏离生活世界,从而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哈贝马斯力图建构起交往理性以对抗工具理性,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革提供了契机和根基在话语方式上要实现从控制式和劝导式话语向对话式话语转变;在话语内容上要更加贴近生活世界;在话语之中要融注更加积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解释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这种对象性教育方式最终导致了“人的失落”。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以及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则构建了交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为我们的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闫艳 《求实》2012,(3):74-77
交往环境是引发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结果的"信息源",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动活动的"大舞台",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以最终实现的"承载物"。营造出理想的交往语言环境、交往现实环境、交往虚拟环境以及交往心理环境,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李宏强 《求实》2013,(1):87-89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自主独立性越来越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主体—客体"的模式转换为"主体—主体"的模式,即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体间的精神交往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目的还是实践活动有效性控制的根据。通过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精神交往活动模式,可以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带来了当代大学生群体语言的飞速变化,呈现出话语思维的权威解构、话语形式的逻辑颠覆、话语内涵的前景表达、话语功能的交往理性、话语场域的跨越虚实等五大特征。这些特征使大学生群体语言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间存在鲜明的语言代沟,造成权力话语优势削减、话语内容焦点分散、话语传播方式改变、话语接受机制转向等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构建话语链接、构筑语言共境的方式跨越语言代沟、融合话语圈层,以确保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现代西方主体间性理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领域的主导方向之一,研究成果众多,值得借鉴,但也亟须认真反思。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迎合了众多人的口味,但与马克思相比较,显得黯然失色。马克思的交往实践思想立足人的现实生活过程,把交往行为奠定在人的实践活动当中,衬托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向,必将成为引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话语进行说事时所特有的语言环境和氛围营造,是一种以话语语气、话语语调、话语语音乃至语速来体现声情并茂的话语语境和氛围营造。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由文字向话语的有声现象的表达,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说事话语的效果,揭示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研究并增强话语语境氛围的营造,同时配以手势(肢体语言)和表情的话语情境和话语环境氛围的营造,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思维,提升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说事话语效果,具有值得深入探讨的积极意义。文章就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的语言技术与学术问题转换所构成的话语语境论研究所进行的相关论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交往理论,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以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理论支撑点和方法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不仅解构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不合理之处,而且为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提供了学理依据;为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内涵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开拓了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又为文化自信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助推。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的转换与创新进行的探讨,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创新。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的转换与创新需要把握几个基本前提:注意把握文化的基本属性与政治的基本站位,注意把握理论逻辑的严密性和话语解读的规范性,注意在不断继承和借鉴中对原有话语方式进行转换和创新,注意面向话语客体的客观实际和面向现实的生活世界等。对这些基本前提的把握是进行实践工作的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发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取得重大进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逐渐从政治化和载体角色中游离出来.网络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话语、社会变迁中所形成的话语已成为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内涵拓展的重要构成性资源.然而,话语间性的多样性、现代性变革,交往方式的日益复杂化、虚拟化,以及西方话语霸权的渗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推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代性转换,推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而话语描述论转向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微观领域拓展和话语创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情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话语进行说事配之以特有的表情和手势等相结合形成话语情境和氛围营造,是一种以话语表情、手势、形体等肢体语言乃至声像、影像相结合,体现深情并茂和声形并茂到声像并茂的话语情境和氛围营造,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由文字向话语的有声、有形和声像表达,体现并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说事话语的效果。揭示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情境研究并加强话语情境氛围的营造,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思维,提升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说事话语效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情境学术论点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人学范式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是理论基础转换、时代条件变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建设的需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人学理论为理论依据,用本质要素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素进行剥离和分析。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和起源,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料确立为意识形态、教化和交往、精神生产实践,质量确立为满足意识形态教化和交往的一切精神生产实践活动,质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剥离呈现的程度,并最终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人学范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为意识形态教化和交往的一切精神生产实践活动。这一本质的确立不意味着摒弃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论和阶级性。  相似文献   

17.
主体间性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用"交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取代"填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新形势下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罗安佳 《世纪桥》2010,(21):104-105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人的发展阶段理论、交往理论以及交往实践观等为理论依据,分析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实现方式,并简要说明转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在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唯物史观视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利益基础和阶级属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话语说服力、舆论引导力,打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话语方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组织性与鼓动性以及掌握对外话语传播的主动权等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论探索和丰富的话语实践,为全球化境遇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内隐于话语交往的辅导员话语权微观生成过程,可解构为话语预备、话语实施和话语反馈三大阶段。话语预备是辅导员话语的蓄力阶段,包括主题设置、信息采集和话语转化三个环节。话语实施阶段是辅导员话语的发力阶段,包括话语表达和话语传播两个环节。话语反馈是辅导员话语的强化阶段,包括话语互动和检测评估两个环节。"三阶段、七环节"的话语交往过程解构,揭示了辅导员语言符号系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