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发展升级的真正源泉。本文利用永续盘存法测算了涵盖教育人力资本、科研人力资本和卫生健康人力资本的印度总人力资本存量,并借鉴Mankiw, Romer,Weil在卢卡斯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的包含人力资本在内的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与印度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印度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简单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最后建议印度政府一方面须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另一方面应引导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发展,促进人力资本深化。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拉美地区整体人力资本发展水平落后于同时期的东亚地区国家。本文以若干拉美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以要素禀赋约束下工资差距和社会分配公平为视角,通过实证检验方法,对拉美地区人力资本形成的动因进行探究,得出4个主要结论:资本存量的增加会显著促进拉美国家的人力资本形成;21世纪以来,尽管拉美国家目前仍处于"人口红利"阶段,但低技能劳动力存量越来越大,未能实现向"人才红利"的转变;工资差距对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为正,但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工资差距作为调节变量,减弱了物质资本对人力资本的正向效应和劳动力对人力资本的负向效应;社会分配公平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十分微弱。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最后提出若干提升拉美国家人力资本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其中拉美教育人力资本水平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取得显著发展,但随着80年代拉美各国爆发债务危机,使得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开支被大幅缩减;同时,利用预期寿命和新生儿死亡率衡量的拉美健康人力资本水平长期低于东亚国家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3.
印度的人力投资与人力资本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经济时代 ,人才资源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的印度 ,虽然其人均国民收入还很低 ,总体识字水平也不高 ,但经过 5 0多年的发展 ,印度现已拥有居世界第三位的科技人员 ,在计算机软硬件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人力资本形成长足进步 ,为印度在 2 1世纪争当经济大国奠定了人才资源基础。印度人力资本的发展主要是不断增加人力投资、促进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结果 ,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一、印度人力投资的发展人力资本的形成是通过投资的方式而实现的。独立以来 ,印度的人力投资逐年增…  相似文献   

4.
东北国有企业职工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及其相互关系,是东北国有企业和谐发展的微观社会基础。实证分析表明,东北国企职工人力资本的衰落与提升滞后,同时表明职工的社会资本贫乏与社会资源匮乏。这种微观社会基础上的变化对东北国企的发展形成了负面作用,从微观层面影响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振兴战略。只有正确认识东北国企职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其互动对国企微观社会基础的重要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创新能力,并最终促进东北国企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人力资本的形成离不开人力资源开发活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在世界区域竞争加强的背景下需要加快发展,应该增强参与各方的合作与信任意识,加强对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认识,扩大开发资金的来源,改变现行的项目导向为条约机制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上合组织不仅在发展上有广阔的可能性,同时也存在发展的限度.对可能性和限度的客观认识是有效地发展上合组织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此为视角,从五个方面对上合组织的可能性和限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作者的看法.这五个方面分别是政治地理空间、成员扩大、政治合作、安全合作和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7.
企业异质性是相对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从显性比较优势指标来看,中国与俄罗斯几乎不存在同一行业都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情形,产业互补性特征明显。这就为中俄贸易和相互投资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人力资本是企业异质性的根源,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是中国和俄罗斯实现创新型经济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印度尼西亚工业的发展自1945年起步,借鉴东亚工业发展模式,发展至今形成了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但是近年来印度尼西亚制造业升级缓慢,人力资本储备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印度尼西亚工业化现状和导致工业结构转变的国内需求结构分析入手,进而对印度尼西亚新政府在国内工业化进程中可能存在的发展策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概念自60年代以来被人们普遍接受。所谓“人力资本”,即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所表现出的非物质资本。舒尔茨认为,强调人力资本就是强调人口的素质或质量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形成于2003年的六方会谈是一种多边会议模式,它有明确的主题,有共同关心、需要讨论并处理的问题,但也存在缺陷。尽管如此,六方互动机制具有进一步发展成长的潜力,其前景存在着三种可能性,其中很快实现突破和很快失败的可能性都不大。如果能通过六方会谈最终成功地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那就将能够形成某种安全机制,并进而加以发展和完善,为解决东北亚安全的其他问题创造条件。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六方会谈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
一在金融资本统治的条件下实现自主发展的可能性 在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发展中国家现有的各种经济模式都是金融资本统治下的发展模式或不发达模式,或者是依附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国际人才流动问题正逐渐上升为国际关系中的基本问题之一,而以往所作的研究、尤其是人才流失理论不仅存在很多先天不足,更无法应对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各种严峻挑战.本文旨在借助于人力资本理论工具,将人才作为经济发展中的内生变量,重新界定相关概念,为拓宽国际人才流动的研究视野、构建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人才流动理论即专业化人力资本国际迁移理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东南亚第三大产油国的越南,其油气产业在经历了长期高速增长后,近年来发展处于停滞调整的阶段。在政府新的能源战略规划下,越南油气产业发展有新的动向。这既带来中越海上冲突增大的可能性,也增大了双方走向共同开发南中国海油气资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自1992年起,赞比亚陆续在全国诸多领域开始实行了私有化。然而十多年的私有化导致赞比亚物质资本匮乏、人力资本不足、经济结构单一、货币大幅度贬值、民生倒退、社会腐败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并有加剧之势,经济的低水平发展和单一性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在本世纪初,赞比亚政府应放慢私有化步伐,在国家减免债务和扶持农业发展等方面多做努力,为经济现代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下,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双边贸易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本文利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GL指数)和Bruelhart指数(B指数)对2012~2015年中马双边贸易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显示,中马双边贸易尤其是机电产品贸易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且产业内贸易程度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软件产业是印度自由化改革的优先领域,软件人才队伍建设是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印度高度重视能力训练和素质提高,通过革新教育模式,致力于课程开发,打造了一支国际化的软件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在印度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人力资本参股的激励机制、规范软件人才的诚信流动(竞业避止)、充分发挥软件业的积聚效应,为软件人才提供了发挥才能的良好制度环境,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对我国教育行业和软件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非盟与东盟为彼此之间共同利益加强合作是全球一体化趋势的结果。分享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交流已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要优先考虑东盟国家和非盟之间的合作,两个区域组织的国家要充分利用彼此资源和人力资本,融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中,利用知识创造的产品和服务,有效地解决各自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以进一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此外,东盟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发展经验证明,可通过采取有效的发展战略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这为面临类似的发展挑战的非洲所借鉴,可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美欧俄围绕南奥塞梯事件的斗争已发展成为一场牵动国际战略全局的政治角逐.这场角逐是冷战时期大国争夺势力范围斗争的继续,是后冷战时期的冷战余波.其发展成新冷战的可能性不大,经过反复斗争、较量,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较大.这一场战略角逐表明世界向多极格局的转型已经接近其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19.
2001年以来,美国在应对两伊、反对恐怖主义等问题上面临的困境继续恶化。布什政府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实际在减少,伊朗以及该地区极端势力对美国的斗争也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美国与伊朗关系可望维持"斗而不破"。从总体看,大中东局势在向动态相持阶段发展,战略僵持或战略缓和都可能是美国与伊朗关系的下一步选项,但发生新战争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相似文献   

20.
品牌这一概念近年来被一些学者和实践家引入政治学领域,成为评估国家形象与声 誉的一种重要方法。由西蒙? 安霍尔特创建的Anholt-GFK Roper 国家品牌指数(NBI)每年被用于 测量50 个国家(地区)的国家品牌形象。根据测量结果,近年来中国的国家形象排名基本保持在中 游位置,但日本人与韩国人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评价很低。除治理指标外,中国在国家品牌指数的其 他指标上均有上升的空间和上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