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中国成立之后,康世恩曾指挥了为共和国能源工业奠基的"十大石油会战",催生了大庆、胜利、辽河这些中国最有名的油田。而在南海、西沙第一口油田、进军海洋石油方面,他亦是功不可没。当时,苏联专家认为,中国南海可能是波斯湾和墨西哥湾之外的另一个"油极"。康世恩没有含糊,立刻联系各省抽调人马开始在南海进行物探作业。1964年,中国南海近岸第一口探井——"莺一井"开钻。康世恩决心一定要在这个叫作莺歌海的地  相似文献   

2.
《党的建设》2009,(9):12-26
一、工业(29件)1.中国第一个石油基地——玉门油田玉门油田以1939年8月开凿完成的"老一井"为标志,拉开了玉门油田开发发展的历史序幕。1957年8月,"中国第一个石油基地"在玉门建成,涌现出铁人王进喜等一批英模人物,孕育形成了"铁人精神"。玉门油田先后为全国各大油田开发建设培养和输送了10多万名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支援设备4000多套台,被誉为全国石油战线的"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目前,玉门油田原油年产量  相似文献   

3.
大庆,由松辽盆地3号基准井喷油得名以来,创业至今,会战至今,已为国家生产原油13.5亿吨,约占国同同期原油产量的一半;1976年以后,曾一度上升为三分之二。当今世界上几万个油田中,能生产10亿吨以上的油田只有11个,而和大庆一样的同类油田只有5个,能够连续稳产5000万吨20年并继续稳产的油田只有大庆,独占鳌头。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大庆油田不仅为中国石油发展史开创了新的纪元,而且在世界石油交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共和国之初.石油工业几近于零。960万平方公里广阔国土,仅有三部钻机,这与百业待兴的国民经济恢复,是…  相似文献   

4.
大庆人的第二次创业孙兰英几年前,一位权威人士曾经提出一个不容乐观的预见:我们手中的石油已经不多了,目前大多数主力油田已进入或即将进入稳产后期阶段,油田平均自然递减率已达15%,折合油田产能相当于一年自然减产原油二千多万吨。石油问题解决不好,恐怕有一天...  相似文献   

5.
从石油产品开始在中国使用一直到60年代末期,北京所需的石化产品都从国内外运进。在北京兴建石化企业,是北京工业的一个夙愿。1965年,石油工人在大兴县凤河营地区钻探出几口有工业油流的油井,石油工业部鉴于当时整个华北地区没有石油加工业,决定在北京附近建一...  相似文献   

6.
再领风骚     
1959年9月26日,在原黑龙江省肇州县高台子附近的松基三井,找油人牵出地下油龙,在松辽平原上发现了第一个油田。由于时值共和国十年大庆前夕,故名“大庆”油田。 于是,发生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石油大会战。由此,使外有列强封锁,内有严重天灾而处于“高天滚滚寒流急”中的年轻共和国有了源源不断的热能;由此,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中国现代工业  相似文献   

7.
林若 《党建文汇》2010,(9):42-42
大连石油管道爆炸第四天,超过23万吨“吃油菌”被投入黄海,清理原油污染。“吃油菌”是一种能依靠石油中含碳的化合物生长的微生物,能将石油降解、消化,变成可以被自然分解的物质。到目前为止,用“吃油菌”治理原油污染,被看做是最安全且不会对环境产生再次污染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这里是九曲黄河的入海口,也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滔滔黄河裹挟千里泥沙,在这里淤积为新陆地。1961年,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第一口油井喷出了原油。不久,共和国的石油史册上,就载入了一个叫做“胜利油田”的响亮名字。几十年来,作为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为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进入新世纪后,胜利油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适应油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如何保持党员先进性?怎样实现生产力的提高?怎样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在新形势面前,管理局党委以开展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  相似文献   

9.
郑德全 《世纪风采》2006,(11):41-42
已故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孙越崎先生,是中国重工业建设的开拓者之一。抗战初期,孙越崎临危受命,挂帅开发玉门油矿。他率领近万名石油工人,在大西北那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开始了一次前无古人的创举。他们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克服设备奇缺、供应匮乏、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等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建成中国第一座大油田,年产汽油200万加仑,从而保证了西北地区的战时供应,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崔永琦 《奋斗》2008,(5):13-16
大庆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在一片荒原上开发出世界级的大油田,大庆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油田矿区中崛起了一座繁荣美丽,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城。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庆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石化生产基地,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曾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工业战线一面旗帜”的大庆油田,历经40多年开发建设后,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大庆油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使大庆这座因油而兴的城市避免因油而衰?这是摆在新一代大庆人面前的严峻课题。“二次创业”,就是铁人的后代们为此进行的可贵实践。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油田之一。在40年开发过程中,大庆油田创造过一项又一项世界石油开采史上的奇迹。经过1999年重组改制,于2000年1月1日成立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也是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40周年。40年来.克拉玛依油田走过了一条艰苦卓绝的创业之路,谱写了一曲辉煌的创业篇章,在戈壁荒漠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石油城。目前.克拉玛依油田年产原油800万吨,在全国各地油田中名列第四;1993年,克拉玛依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元。克拉玛依油田多年来还形成了强大的石油炼化能力,目前每年加工原油420万吨,生产油品210种·成为全国石油行l中推一实现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仆。在生产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新疆石油管理局已连续8年保持全国政治…  相似文献   

13.
齐行飞 《求贤》2011,(12):32-33
在大港油田高耸的抽油机下.时常会看到身着火红石油工装、架着一副眼镜、梳着高高马尾辫、身材娇小瘦弱的女子.她就是大港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厂作业一区管理五组组长、高级技师尤立红,一位已经扎根采油一线长达15年的石油工人。  相似文献   

14.
魏占国  窦洪征 《求贤》2010,(8):47-48
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石油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人才储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主要是立足油田提供技术和生产服务的企业,需要大量管理、技术和操作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于斯亮 《奋斗》2014,(7):57-57
正孙利尧创办的大庆中油庆瑞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当时为了适应油田企业改革需要,他主动与原单位有偿解除劳动合同。放弃"铁饭碗"后,有人说他糊涂,可孙利尧却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响应号召,要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不能等靠要,要尽自己所能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之后,他根据自身优势,带头选择创业,创办了大庆中油庆瑞石油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为油田产能建设做配套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企业创办以  相似文献   

16.
40多年前,当“铁人”王进喜被北京城里的汽车背着的“煤气包”所激,以冲天的气概喊出“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豪言时,我们便感知了石油的重要;而在“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英雄豪气化为滚滚油流时,“洋油的时代过去了”的宣言更让亿万人民激奋不已。此后的40年间,华夏大地相继发现了一座座大油田,建起了一座座炼油厂,滚滚的油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汹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现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耗国,且早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我国石油产量严重不足到实现石油产品基本自给的关键时期。这期间,中央负责石油工业的总书记兼国务院创总理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地质专家创建的生油理论,果断地做出了石油勘探从西部向东部战略转移的决策,为发现大庆油田及开发建设大庆,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邓小平提出找油松辽,对大庆油田的发现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之前,我国的石油工业一直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一是长期受“中国贫油论”以及“陆相无油论”的影响,油田勘探建设偏居西北一隅。。二是旧中国(含台湾省)只有西北地区甘肃…  相似文献   

18.
一、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有益探索 辽河石油勘探局多种经营厂办集体企业(以下称辽油集体企业)是由辽河石油勘探局或其分支机构扶持兴办,从业人员以油田职工和职工子女为主,是投资主体不明确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辽油集体企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油田矿区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1955年7月1日.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石油钻井公司一青海钻井诞生在柴达木盆地西端著名的茫崖“万人帐篷城”。53年来。三代高原钻井人以“为国找油”为使命,扎根国内环境最苦、条件最差的高原油田,在钻探“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的生命禁区中,谱写了一曲曲奉献高原、气壮昆仑的凯歌。  相似文献   

20.
<正>李拯在11月28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在根本方向、基本原则确定后,中国改革发展的未来有着很多种可能性。很多问题要找到适合国情的解决方案,不会有现成的答案、必须依靠不断试错,在"从错误中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解决方案。可以说,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