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是高职教育三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是教育的本质诉求.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在高职院校中开展通识教育,要尝试走专业、通识、实践三项教学并重的模式.致力于将通识教育融贯于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尤其应加强学生通识教育.文中简单回顾了建国以来通识教育的历史,分析了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借鉴台湾经验加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创新理念。本文通过辨析"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阐述了"通识教育"理念的内涵;同时结合高职教育特点,讨论高职院校发展通识教育的时代意义;建议高职院校从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营造校园人文环境等方面实践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和谐的人格与全面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全球视野和公民意识,能在现代文明中生存,并且创造于社会有意义的价值。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施经过了一系列的变迁: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准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平衡;通识教育是大学的理念和灵魂。  相似文献   

5.
香港中文大学的大学通识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识教育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在实践中却困难重重。香港中文大学自1963年创校以来,一直把通识教育作为本科学位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1986年香港中文大学对通识教育全面改革,通识课程由大学通识与书院通识组成。2002年,进一步对大学通识教育作出全面检讨,厘清中大通识教育的目标与要求,重新规划整体课程和确立有效管理与素质保证的机制。现时中文大学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由七个学院四十多学系提供二百多门通识科目。各科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开设的通识科目都以专业的深度和修养为基础;学系开办通识课程时,除考虑本科教学的目标外,更要注意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和现代社会生活经验的关联。同时所有科目均有严格机制定期审视,以保证通识学科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大类招生已成为我国高校招生改革的一种趋势,它打破了专业壁垒,是通识教育理念在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实践。自由教育可以看做是通识教育的早期阶段,两者的思想一脉相承;永恒主义对于通识教育的影响是具体而全面的,它为我们今天推行通识教育理念及设计通识课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我们设计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台湾高校的通识教育比大陆高校的通识教育开展得要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明晰的通识教育理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通识教育管理机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规划设计模式及教学评鉴机制,这些宝贵的经验与做法对于我国大陆高校进一步实施与推进通识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强通识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高专教育,尤其应加强通识教育。文中简单回顾了建国以来通识教育的历史,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介绍了高职高专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试图找到一条解决高职高专院校通识教育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数学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针对高职院校文科类专业数学通识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课程定位问题进行探讨,以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公安学科与专业不断细化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公安高等学校逐步开展了通识教育教学实践。为了对我国公安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实践进行调查分析,笔者选取了四所有代表性的公安高等学校进行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我国公安高等学校通识教育实践状况,找出目前在公安专门人才培养中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公安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发展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民政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泰勒理论,运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系统研究方法,对构建科学的民政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国内外高校通识教育实践,民政高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和实践方式等进行了阐述,并尝试构建新的民政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应明确其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并采取相应的实施措施,才能有效地推动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核心课程模式,构建有助于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全面提升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高师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可行和现实的选择。师范院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在遵循科学与人文融合理念的前提下,应坚持三个"立足",即立足于体现通识教育的宗旨和目标,立足于正确把握通识教育内容的"宽度"与"深度",立足于为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中隐性课程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设计通识教育体系中隐性课程结构,使通识教育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互动,以实现高职通识教育目标,有利于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和生产发展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应该在廓清通识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切实将通识教育的理念与通识课程的设置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和环节的改革,以使高校更好地推动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发挥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础性作用,为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国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的消极影响尚未被完全消除,传统职业结构、教育结构的专业化特点形成了人才标准的专业化、单一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综合化趋势要求专业教育通识化、通识教育专业化"。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原因,不难发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具有一定可能性和必要性,它们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实践意义,并且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人教育理念,台湾技职院校通识教育业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内涵丰富.在当前大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建设寻求进一步改革与提质、以更好地实现文化育人目标时期,文中通过对台湾技职院校通识教育与大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师资培育、生命教育的比较研究,对大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作为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科目,在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进行考察,并比较内地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现状,从中找到有益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抗战前清华、北大和南开的课程设置体现着通识教育理念。对比西南联大5个学院一、二年级的课程设置,发现联大传承着三校的通识教育传统。其通识性教育有4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通识课程的设置与联大注重通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二是通识课程的设置有着普遍性和强制性;三是通识课程的设置注重学生知识的文理渗透和中西会通;四是通识课程的设置有着学科差异的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应该走向融合。通识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使其获得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高雅情趣。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大学生的格调、品位、修养,使学生掌握科学技术为人类幸福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努力克服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强的共性制约,过高的功利导向,弥补学生做人做事方面的欠缺。贯彻以德治国的方针,注重通识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保证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