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78年起,我开始进行"五四运动在广东"的专题调查研究,与此密不可分的广东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等问题必列其中。我除了阅读当时中共广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已有的有关资料外,还从1981年起,先后在广州、北京等地走访了谭祖荫、刘石心、黎昌仁、胡根天等(现均已辞世)有关人士并整理成资料,一部分在内部资料发表过,另外还有七件是后来访问材料和他们自己写的回忆及给我的信件,都没有公开发表过。这些资料已历时近三十年,经三次搬家,幸而保存下来,实属万幸,现逐一予以公布,以飨读者,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肖克找党     
肖克1927年6月在北伐战争中入了党。南昌起义失败后,他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为了寻找党组织,11月初,肖克来到广州。  这时的广州沉浸在白色恐怖之中。肖克囊空如洗,饥肠辘辘。为了生存,为了找党,只得乞讨。  肖克出身书香门第,是铁军军官。他的乞讨不同一般。他写了一个哀怨真切的自述:“诸君,我今天以至诚之心,向你们说几句衷肠话……前不久我还是一名北伐军官,由于政局变化,不幸流于楚囚……而今,我肚子饿,身子冷,病未愈,想找工作,又无处找,难道老天要绝我生路不成?请问,这是我的罪过,还是社会的罪过?”这一招果…  相似文献   

3.
沙东迅 《广东党史》2011,(10):41-42
回忆者:胡根天(当时任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文史馆馆长等职) 记录者:沙东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时间: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六日、八日 地点:广州市盘福新街胡根天住所 1918年广西桂系军阀倾巢东下,占领广东,年底粤军完全退出广东到闽南。福建军阀李厚基退到闽北。陈炯明、许崇智等人在闽南训练粤军,准备一有机会就打回广东。  相似文献   

4.
1920年9月 ,两名俄国共产主义者米诺尔、别斯林以苏俄政府代表的名义来到广州。经黄凌霜介绍 ,他们结识了梁一余、区声白、梁冰弦等人 ,创办了《劳动者》周刊。《劳动者》周刊于1920年10月3日创刊 ,由刘石心负责编辑 ,梁一余负责印刷、发行 ,经济上由梁冰弦主持 ,主要撰稿人有黄凌霜、梁冰弦等。史学界认为《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三刊是党在创建时期创办的姐妹刊物 ,但事实并非如此。《劳动界》、《劳动音》分别是上海、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 ,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革命刊物 ,但《劳动者》却不是由广州共产…  相似文献   

5.
1924年6月,在广州黄埔建立的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的训练革命军官的学校。这年11月至1925年7月,周恩来任该校政治部主任。期间,他通过实践和探索,摸索出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经验,创建了新型的政治工作制度,为后来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建立健全军校政治工作机关黄埔军校创办初期,戴季陶等曾担任政治部主任。他们既不知道政治工作的内容,也不懂得政治工作的方法。当时的政治部,“只有两位担任记录的书记,本无具体组织”,“这时政治部很闲谈”,①是…  相似文献   

6.
郭军宁 《党史文汇》2002,(10):41-42
范石生是孙中山亲自授予上将军衔的国民党高级军官。他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始于大革命时期的1926年。那年春天,范石生向当时主持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工作的周恩来提出要求,请他派得力政治骨干前来16军,帮助建立政治工作机构,开展政治工作。周恩来欣然答应,马上通过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王懋庭(又名王德三),将在广州的云南籍共产党人赵贯一(赵薪传)、王振甲(王西平)、韦济光、夏崇先、马季唐、饶继昌、李静安、向镇弼以及广西人余少杰等派入范部,建立了党组织,组成第16军政治部。他们分别担任秘书、科长、股长以及下属部队的…  相似文献   

7.
隔山 《党课》2012,(11):119-121
李苦禅先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代宗师。他的作品充满了正大浩然之气,体现出阳刚之美。齐白石曾赞叹李苦禅:“英也过我也(英指李苦禅)。”并预言:“苦禅的画是要传世的。”李苦禅先生不但是卓越的艺术家,还是位爱国志士。他曾在北平投身地下抗日斗争,救助抗日军官,建立地下联络站,为抗战筹集资金,也曾被日本宪兵逮捕,身陷囹圄,始终不屈不挠。  相似文献   

8.
《军队党的生活》2012,(5):23-23
军队中有工资收入的党员交纳党费的计算基数 军官、文职干部交纳党费的工资计算基数为:职务工资、军衔(级别)工资、军龄工资、军人职业津贴、工作性津贴和地区津贴(含边远艰苦地区津贴和地区附加津贴)。  相似文献   

9.
在从事党史工作的这些年里,我曾经访问过许多老干部,匡亚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热爱党,热爱党的事业的高尚情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匡亚明逝世(1996年12月间日)1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不由得回忆起在他逝世前不久——1996年11月25日,我和杨育明代表杨浦区委党史办到南京对匡亚明的一次访问。这次访问我们主要是想向匡亚明了解1930年前后他在沪东地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情况。匡亚明,又名匡梦苏,他的青年时代几乎是在上海沪东地区(主要是现杨浦区)度过的。1926年8月他在上海大学加入共青团,9月即转为中共…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关于黄河规划和三门峡工程问题致毛泽东信(一九五八年六月二十九日)主席:这个报告是根据原来书记处批准的方针,三门峡座谈会讨论的内容,并经过在广州会议上的会报,后来又在八大会外与有关省的负责同志的商谈而取得的一致意见写出的。八大后,我曾向主席口头报...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再研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西安事变的酝酿张学良、杨虎城与中国共产党联合在西北成立国防政府及抗日联军、准备出兵抗日收复国土的大计既定,张学良、周恩来两次。“延安会议”后,下一目标则是如何促进此一目的的实现。这半年期间,张学良为此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现简略分述于后。(一)改造东北军。东北军内部的派系矛盾早就存在,西安事变前之派系冲突,主要是军师长级的高级军官与年轻的中下级军官(即所谓少壮派)的矛盾。张学良接受中共建议,培养抗日干部,首先于1936年6月15日在西安南王曲镇创办“长安军官训练团”,团长蒋介石,代团长张学良,副团长…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拒贿二事山西申林英拒收白金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五月间,英国商务代表义律请林则徐到他的私邸参加宴会。宴会上,义律将一只精致方盒捧给林则徐道:"林大人,这是我的小小见面礼,请阁下笑纳。"林则徐接过来打...  相似文献   

13.
时间: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九日、七月二日、七月九日共三次 地点:广州市惠吉西一坊五号二楼黎昌仁家记录 整理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 沙东迅黎昌仁先生说:1917年底,我在广东高师附中读书时,有一次见到高师同学谭祖荫在学校出了一个通告,说有一些书转让,我和同班同学黄庆(又叫黄良庸)就去找他让书,  相似文献   

14.
《湘潮》1986,(6)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为了培养军队政治工作干部,一九二六年二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在广州开办了一个以学习革命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讲习班。讲习班的学员主要是湘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后的一部分编余军官。开办之时,  相似文献   

15.
《关于调查地主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军官的通知》的成文年代考陈标《关于调查地主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军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成文时间,《周恩来年谱》第446页、《毛泽东年谱》中卷第204页、《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298页都写的是1940年9月6日。查原...  相似文献   

16.
龙实 《红岩春秋》2000,(2):41-42
1949年1月某日,著名的淮海战役还在进行。 我因公从前线返回后方。搭的是一辆押送俘虏的专车。 黄昏时分,一辆崭新的十轮大卡车,停在村边的大道旁。一个班的士兵,持枪押着十来个俘虏军官鱼贯上车。 说是军官,看上去却是一群年龄参差不齐的士兵。有个规律:国民党军每逢战败即将被俘之际,军官不分大小,必定慌慌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前夕,一个春雨绵绵的夜晚,桂林凤凰街横巷的景福戏院内,同盟会广西支部成员在激烈地讨论要不要响应广州起义的问题。一个中等身材、精神焕发的年轻军官慷慨陈词,分析响应起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明确表示:“广东离不开我们的响应和支持,我们决不能畏缩不前,贻误了革命大势!”他鞭辟入理的分析和激昂的情绪深深打动了其他与会人员,会议决定响应广州起义。此人就是刘建藩。刘建藩,字昆焘,湖南醴陵人,1887年12月出生,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生,同盟会会员。1908年他学业完成,被派往广西新军,…  相似文献   

18.
1927年12月11日,在张太雷、叶挺、黄平、周文雍、叶剑英等领导下,在广州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警卫团、黄埔军校特务营、广州工人赤卫队以及南海、花县农民武装等共6000多人,联合举行起义,在广州的苏联、朝鲜、越南的部分革命者,及广州工人约2万人,也参加了起义。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起义军占领了广州市的大部分地区,随后,广州苏维埃政府在原广州市公安局宣布成立。  相似文献   

19.
周末 《党的建设》2011,(12):63-63
罗荣桓(1963年12月16日逝世):“我一辈子做对了一件事,就是紧跟毛主席!” 贺龙(1969年6月9日逝世):“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最公正的裁判。”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11,(11):37-37
会责怪的人责怪自己,不会责怪的人总是责怪别人。 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有一天,一个军官下部队去看望士兵。在军营里军官看见一个士兵戴的帽子很大,大得快把眼睛都遮住了,他走过去问这个士兵:“你的帽子怎么会这么大?”“报告长官,不是我的帽子太大,而是我的头太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