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7年2月7日.陈云曾经发表过一篇<怎样才能少犯错误>的讲话.当时,陈云奉命主持辽东分局南满根据地的工作.针对一些干部对错误问题产生的不同认识.他在紧张的战斗间隙,选择了一个适当的时机主持召开南满分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会上.陈云以切身体会指出,人都会犯错误,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和他人的不同意见.这次讲话中他提出了后来大家熟知的"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云一贯右倾"的说法曾一度流传,但从现有史料中并未发现毛泽东说过"陈云一贯右倾"的直接证据;相反,却有毛泽东批评"陈云是右倾机会主义"说法的记载。"陈云一贯右倾"的说法,从反面显现了陈云抵制和矫正"左"倾错误的史实,其客观实践主要包括:坚持按比例发展法则反冒进;面对"大跃进",最早提出降低指标和保证质量的主张;克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消极后果;粉碎"四人帮"以后,遏止新的"大跃进"。陈云敢于抵制和矫正"左"倾错误的动力来源主要包括:"从认识自己错误上求进步";"唯实"矫正"左"倾错误;毛泽东助推陈云的"唯实"观飞跃。  相似文献   

3.
最近,陈云同志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搞经济建设必须清醒地认识国情。他说:“我们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国家,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国家中进行建设。”“我们必须认识这一点,看到这种困难。现在真正清醒认识到这一点的人还不很多。”陈云同志的这一经济思想,既尖锐地指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多次跌交子、长期犯“左”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1939年5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写了一篇题为《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的文章,发表在延安的《解放》杂志上.在文章中,陈云主要谈了中央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并进而论述了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员等问题.那么,刘力功是怎样的一个人?陈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不久,陈云同志奉命从沈阳调到北京,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主管财经工作。建国初期,百废待举,百事待兴。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陈云同志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由于劳累过度,面庞越来越消瘦,健康状况令人忧心。跟随陈云同志工作当年的朱骅是位老同志,自己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但他到北京去看望老首长的时侯,目睹陈云同志生活如此艰苦,心里很难受。于是购买了一些补养品送去,想给陈云同志的身体以裨益。他这种完全出于深厚纯朴阶级感情的作法,却没有料到会受到陈云同志极为严厉的批评。 陈云同志问道:“买这么贵的东西,钱从哪里来?”朱骅同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陈云同志继续说下去:“如果你用个人的钱买,我只能劝你不要这样办,但无法进行批评。可是现在的供给标准很低,补贴费很少,你没有这样多的钱。如果  相似文献   

6.
陈云在中央苏区纠正"左"倾错误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陈云在苏区的纠"左"历程的前期侧重于经济工作方面的纠"左",中期侧重于白区工作方面的纠"左",后期涉及军事工作方面的纠"左"。陈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纠正劳动政策、经济斗争、白区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他针对劳动法中的"左"倾错误,提出订立合同时要考虑地区的特殊性、企业的特殊性、工人的特殊性、时间的特殊性。针对经济斗争中的"左"倾错误,提出党与工会领导工人斗争的重点在于说服群众、斗争的基础在于依靠群众、斗争的方式在于发动群众、斗争的战术在于组织群众、斗争的保证在于领导群众。针对白区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提出开展白区工作加强舆论宣传是重要手段、开展群众斗争是重要步骤、加快干部培养是关键环节、加强党的领导是重要保证、注意秘密工作是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林木 《党史博览》2005,(6):28-29
1905年6月13日,陈云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练塘镇。陈云之父陈梅堂,平时务农,兼做一些手工活。陈云2岁时,父亲去世;4岁时,母亲病故。随后,陈云被外祖母抚养。陈云6岁时,外祖母病故,舅父廖文光将陈云立嗣为子,改名廖陈云。14岁时,陈云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店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上海做过地下工作,曾任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后到中央苏区。1934年10月,陈云参加了中央红军的长征。陈云的经济才能在延安时期就已显现,曾主持陕甘宁边区的财经工作。建国后,他又成为新中国的经济首脑。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平抑物价、统一财经,…  相似文献   

8.
王建柱 《先锋队》2012,(33):47-49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全会重新恢复了在"文革"中被废除的党的监督机构,成立了以陈云为第一书记的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面对各方面遭到破坏的严峻形势,陈云以老一辈革命家的宏大气魄,领导恢复重建后的中央纪委,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78年,中纪委在拨乱反正中恢复与成立在北京众多的党政机关中,有一些单位在地图上没有标注,也不挂标牌,平安里西大街41号正是这样一个地方。整个大院被4米多高、1米多厚的灰色砖墙包围着。虽然没设军事禁区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和工作实践中,陈云在哲学、经济、党建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这些思想的精华集中体现在他常讲的九句话、一百个字上,即:"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难者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做大事都是从做小事开始的";"宁可稳当一些,不要冒冒失失";"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七分经济,三分政治";"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搞经济工作,一定要多方考虑,统筹兼顾";"真正为人民谋福利"。陈云的"百字真言",其思想精髓和方法要旨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实""稳""高""本"四个字。深刻体悟陈云的"百字真言",可以对学习、研究和领会他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特别是蕴涵其中的思想智慧和领导方法起到一定的引导入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十年国内革命战争的前8年,中共中央在共产国际的“左”倾错误指导下,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及在农村革命根据地连续犯过三次“左”倾错误。经历过三次“左”倾错误的陈云,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注重求实,一次比一次更清醒。例如,1930年4月,以李立三为首的中央,错估当时形势,不顾主客观条件,要求五一节在全国,首先是在上海发动群众举行飞行集会,游行示威。当时担任法南区区委书记的陈云,同在沪东区的刘少奇一样,注意从实际出发,认为当时形势不具备举行飞行集会的条件,没有积极贯彻中央的“左”倾冒险主义的决定。在5月的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他被指责为“采取敷衍的形式”,使中央的决定没有完全实现。当然,在受到批评后,陈云在有些方面又不能不贯彻执行中央的决定。本文着重叙述他在中央苏区时反对“左”倾错误的一些史实。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依靠调查研究作决策,是陈云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每逢重大决策之前,陈云同志总要做大量调查研究。"据文献记载,1955年1月到1961年7月间,陈云四次来到家乡——上海青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1961年,为了寻找国民经济摆脱困境的办法,陈云再次回家乡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蹲点调查。后来,党  相似文献   

12.
陈云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的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雪薇 《党的文献》2005,3(4):71-76
陈云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地发现了20世纪70年代末急躁冒进的错误,他不断提醒人们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与李先念一道,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重大方针.在80年代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中,陈云创造性地将调整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紧密结合起来,并精心、具体地指导调整工作,使这次调整成为一次清醒的健康的调整.他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和具体措施,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做工作不要被那些老东西束缚住”──“文革”中陈云协助周恩来抓外贸的一些情况孙业礼1973年到1974年,陈云曾出来工作过一段时间,这期间,周恩来总理让陈云协助抓外贸。当时,林彪集团的覆灭,曾使国内出现了短暂的相对宽松的环境。国际形势也发生了较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央苏区时期,陈云以唯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为纠正苏区经济斗争中存在的"左"倾错误做了不懈的努力,在打破国民党对苏区"经济围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度重视苏区的工会工作,对苏区的军事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33年1月至次年10月,陈云在中央苏区战斗、工作、生活了近2年时间。陈云1933年初进入中央苏区时,正值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根据地全面推行。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共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后,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在各条战线贯彻执行“左”的错误方针。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还存在着右的倾向。陈云以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敏锐清醒的政治头脑,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批判、抵制了右的特别是来自‘”左”的错误倾向.勇敢地捍卫了党的事业。陈云在实际工作中抵制、反对“左”的或右的错误倾向,首先表现在职工运动这一条战线。进入中…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于陈云的调查研究有所研究,主要侧重陈云对于调查研究的思想论述和实践活动。陈云的一生和调查研究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文对陈云所做的调查研究进行宏观分析,总结出陈云对于调查研究的宝贵历史经验,即: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指导调查研究;围绕中心工作展开调查研究;密切关心和改善群众的生活;处理好调查和研究的关系;探索和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调查研究方法。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认真地学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17.
李琦 《党的文献》2005,(3):67-68
早在延安时代,我们党就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陈云作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在这方面功不可没.本期刊发的陈云<纪念秋白同志>的提纲(收入即将出版的<陈云文集>),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丰富的党建思想.陈云十分关心党的建设问题.他要求当时延安的一些综合性大学、专业院校和中央组织部的党训班,都要开设党建课.但那时的党建课教材很简单,大家普遍反映不能满足学习需要.各院校因此请一些中央领导人去给学员讲课.毛泽东、张闻天、王明等都讲过课.由于陈云是中组部部长,讲这种课能结合他的业务工作实际,各院校都乐于请他讲课.陈云当时健康状况很不好,但还是愉快地成为他们的"客座教授",对他们的邀请从不推脱.从1938年到1941年,他先后在马列学院、中央党校、抗大、中央组织部党训班、青年干校等校讲授过党的建设课.  相似文献   

18.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论。一种是唯物辩证法,一种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前者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左倾错误的思想根源。《陈云同志文稿选编》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以及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我们学习《文稿》,不仅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陈云同志的经济理论观点,而且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他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辩证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云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问,对王明等"左"倾教条主义者强制推行的"左"倾劳动政策,对党与工会在领导工人经济斗争中出现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和坚决抵制.他在领导苏区工人经济斗争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旗帜鲜明地反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路线,并身体力行,亲自做了许多纠正"左"倾错误的实际工作,为苏区经济发展,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陈云早年在商务印书馆做过学徒、店员,曾带领职工为维护自身权益同资本家作过坚决的斗争。为构建工人运动的思想阵地,1925年11月,陈云发起并创办了地下刊物——《职工》。此后,陈云经常在这本刊物上就社会时局和职工运动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使用了一系列颇有意味的笔名。当年11月,陈云在《职工》创刊号上发表两篇文章:《总工会是什么》、《职工在现社会的地位》。前文笔名为“怀”,文章指出:总工会代表工人一切利益,领导工人阶级向帝国主义进攻,完成急需的民族革命;后文笔名为“民”,文中号召:中国工人阶级应成为领导群众向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