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5人中,有两位外国人.他们分别是共产国际的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克尔斯基(真实姓名叫弗拉基米尔·阿勃拉莫维奇·涅伊曼).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尼克尔斯基至今仍是一位鲜为人知的神秘人物.  相似文献   

2.
正1921年7月23日,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一座非常普通的小楼。正是在这个平常的日子,在这座普通的小楼里,13位口音不同、衣着不同、年龄相仿的中国知识分子,以及两位俄国人,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此拉开了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幕。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在那风雨如磐的岁月,敏锐地感受到时代潮流的变化,铁肩担道义,挥笔写下一篇篇欢呼俄国十月革命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字,宛如一位撞钟人撞响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晨钟。这位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关注工人,重视工人运动,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使中国工人阶级发展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自为阶级。  相似文献   

4.
1917年11月7日,在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俄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那些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同敌人搏斗的日子里,当时在俄国的中国人曾经同俄国人共同战斗在一起,共同培育了中俄两国人民深厚崇高的兄弟情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俄国劳动力非常缺乏,沙皇政府曾经通过中国的官僚买办,招募了几十万中国的苦力到俄国去做工。这些苦力大都是东北、河北和山东一带的穷苦工农。他们豪一群牛马,被贩喝着赶到了俄国,过着奴隶般的悲惨生活。俄国1917年的十月革命,给中国_二人第一次带来了希望。成千匕万的中国工人自动地同俄国工人…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历了从走欧美日本的路到“走俄国人的路”的转变。提出“走俄国人的路”,不但是历史的进步,还代表了一种新的觉醒,它结束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走俄国人的路”,其实质是接受马列主义和选择社会主义方向。仿效俄国十月革命的办法,组织共产党,进行中国革命。然而在如何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6.
在前苏联首都莫斯科郊外列宁山下的“新圣母公墓”里,孤独地躺着一位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名噪一时的人物,他并不是俄国人,而是个中国人。他就是曾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的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代表人物——王明。五十年代中期,他借  相似文献   

7.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苦苦探求改造中国社会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希望,他们敏锐地感受到世界潮流的深刻变化,意识到学习俄国革命经验的重要性,"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共识,遂在20世纪20年代初掀起了留学苏联的热潮.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莫斯科东方大学和莫斯科中山大学这两座对中国现代史影响巨大的"洋学府"...  相似文献   

8.
俄国民粹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语境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俄国民粹主义思潮的一些主要观点对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确立马克思主义观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李大钊在五四运动前后逐渐深入认识民粹主义,并最终在建党前夕完成了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性超越。重新考察这一段思想史,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本来与未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救亡图存的希望,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坚力量。邵飘萍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作为当时著名的记者、报人,邵飘萍撰写革命书籍,创办进步报刊,宣传共产主义运动,参加反帝爱国的革命活动,推动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事业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不少研究者认为,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时出现严重失误,主要是下列原因造成的:①不顾中国国情,简单照搬俄国革命的经验.错误地认为:"尽管情况有特殊性,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策略问题,还是与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时期俄国无产阶级所面临的问题非常相似".把中国革命当作俄国革命的翻版,以为只要机械地搬用俄国革命的公式,胜利就会唾  相似文献   

11.
<正>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在中国大地上活跃着一批以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为主要志向的仁人志士。他们从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革命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希望。于是,他们以颂扬与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指向,以"走俄国人的路"为目标,以组建俄国列宁式的政党为手段,在当时中国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俄国人民具有伟大而深刻的创造力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是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源泉。列宁提出,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人民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革命创造力、俄国人民在革命过程中创造了苏维埃等观点。二是"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俄国人民自己创立的。列宁提出,"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源泉、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的创造力、人民的创造力受到苏维埃俄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善于激发苏维埃人民的创造力等观点。上述列宁的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8年4月20日至21日,第三届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俄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包括中国港台地区16个国家的100多位周恩来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大会.与会学者主要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4.
黎丽萍 《湘潮》2015,(4):21-22
先进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成功密切相关,一是因为中俄两国的基本国情相似;二是中俄两国的文化相似,而这一点往往被忽略。中俄两国文化在重集体精神、重道德教化、强调精神生活和缺乏理性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成功为其在具有相似文化土壤的中国提供了实践榜样,事实上,俄国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起着桥梁和榜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后苏联哲学是否终结了?会上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已经终结了,另一种认为没有终结,还有一种认为是否终结目前还不能作简单地判断。关于俄国哲学当前状况的问题,有人不同意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苏联解体后俄国哲学的主流是宗教哲学,他认为理性主义也是当前的主流。俄国哲学界目前正对苏联时期的哲学进行反思,并努力挖掘俄国哲学文化资源。而中国哲学界则把对苏联哲学的反思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母亲——孟母“断机教子”和“三迁择邻”,造就出孟珂这一代“亚圣”;岳母刺“精忠报国”四字于子背,塑就了岳飞这一位民族英雄;于母训子“无论官做多大一定要爱民如子,不可胡作非为、欺压百姓”,成就了于成龙这一绝代廉吏。因此,后人总结说:“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两位伟大的女人——一位是妻子,一位是母亲。”俄国大文豪高尔基也说:“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母亲,就不会有诗人和英雄。”伟大的母亲造就、塑就、成就了名垂  相似文献   

17.
李立三一生大起大落,他是一位历尽磨难而且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有中国名也有俄国名,有化名、笔名一大串.他生前曾两次被捕入狱,人们为他开过三次隆重的追悼会.他结过两次婚,有两个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妻子.本文只侧重介绍他与第二个妻子李莎的风雨人生路.  相似文献   

18.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和组织广大工人、农民和士兵,以革命暴力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中国驻俄使馆从一开办就经常向北洋政府外交部发回当时俄国的各种消息。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驻俄国公使刘镜人连续发电报给外交部,报告俄国革命进展。但这些电报的内容,只有少数官员知道。大多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18世纪初,世界经济交往的大潮同时对处于封建王朝顶峰的清帝国与当时落后的俄国产生了冲击.在俄国积极主动的态度和中国为政治目的以贸易让步的形势下,早期的俄中贸易缓缓得拉开了序幕.17世纪末-到18世纪俄国与中国积极的经济交往预示着他们将走上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08,(12)
17世纪-18世纪初,世界经济交往的大潮同时对处于封建王朝顶峰的清帝国与当时落后的俄国产生了冲击。在俄国积极主动的态度和中国为政治目的以贸易让步的形势下,早期的俄中贸易缓缓得拉开了序幕。17世纪末-到18世纪俄国与中国积极的经济交往预示着他们将走上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