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汉卿 《学习导报》2011,(11):38-39
1958企7月1日至7日,周恩来冒着酷暑高温莅临广东省新会县(今江门市新会区)视察。日理万机的周总理为什么选择远离京城的葵乡——新会来视察呢?缘由是这样的,1958年5月,新会县委第一书记党向民赴北京参加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在会上作了《县的商业工作要成为农业生产的后勤部》的发言,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自掏腰包,减轻别人负担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 十分辛苦。时任该县县委书记的党向民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  相似文献   

3.
更正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时任该县县委书记的党向民为总理设宴送行。尽管“宴会”就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尽管厨师只是县  相似文献   

4.
《党建》2013,(7):47-48
1958年7月1日至7日,周恩来总理冒着酷暑高温前往广东省新会县(今江门市新会区)视察。为了能广泛地接触群众,更多了解真实情况,他对广东省委提出要求:这次活动要轻车简从,不要搞迎送,不要前呼后拥。因此,随同他到达新会的人员,只有广东省相关部门的几名工作同志。  相似文献   

5.
1958年12月25-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董必武和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维周,在广东省政法委员会主任寇庆延、广东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李学先等领导的陪同下,到新会进行了为期4天的工作视察。董必武十分关心新会的工农业生产,在中共新会县委第一书记党向民、县长肖辉、县政法公安部长曾发等陪同下,先后视察了新会劳动大学、蓖麻蚕场、农业展览馆、葵艺厂、农械厂、废物利  相似文献   

6.
正周恩来对群众路线的典范实践,为当前我党反对"四风"、密切干群关系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不要使我同群众有距离"1958年7月1日至7日,周恩来冒着酷暑高温,到广东省新会县(今江门市新会区)视察。周恩来一到新会,就嘱咐地方负责人:"不要使我同群众有距离。"在劳动大学,他亲自动手用牙签把切好的菠萝插好,送给身边的学员品尝。在五和农场,他与干部职工围坐在一棵大树底下,谈生产,谈计划,还为农场技术员亲手端上茶水。在参观葵厂时,他拿起葵扇,给正在烙画的青年工人扇风取凉。临别时,他走到送行工人的后排,与老工人握手话别。  相似文献   

7.
杨治邦 《实践》2006,(10):46
最近,读到三位共和国总理吃饭的故事,很受感动,摘录如下: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风尘仆仆地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时任该县县委书记的党向民同志看见总理日夜辛劳,就悄悄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尽管“宴会”就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尽管厨师只是县委伙房的炊事员,尽管没有美酒佳肴,只有家常便饭,周总理还是主动掏出了300元钱,执意由他来请客,不给县里增添负担。  相似文献   

8.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是一件发生在1955年,由台湾当局主使,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政治谋杀事件。这一事件中,中国及越南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的代表团部分工作成员以及一同前往的中外记者共11人,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因人为破坏爆炸失事,机上乘客全部遇难。周恩来因临时改变行程而幸免。  相似文献   

9.
1958年3月16日,周恩来利用参加成都会议之余暇,视察友谊农业社,详细询问了该社的生产、分配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指示干部要在搞好生产的同时,发展集体副业。在整个视察过程中,《四川日报》社女记者沈志钧始终追随在周总理身边。  相似文献   

10.
1958年5月党的八届二次会议后,保定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在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中,徐水搞的共产主义试点,引起了中央、省委及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叶剑英、贺龙、陈毅、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薄一波等中央领导先后来到保定视察,前来参观、学习、访问的人员更是络绎不绝。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对保定的视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定人民的亲切关怀,对当时保定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8年10月11日至13日,正值保定全区“大炼钢铁”、“突击秋收种…  相似文献   

11.
1958年1月6日,小寒。北风袭来,带着深深的寒意,就在这天,周恩来总理视察了安徽省肥西县肥光农业社。 上午9点,周总理在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省长黄岩和副省长王光宇等陪同下,来到了肥光农业社。  相似文献   

12.
1939年春,周恩来同志到皖南新四军部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然后,他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到浙江视察抗战形势,并以回故乡绍兴控亲扫墓为掩护,和中共浙江省委及地方组织取得联系,指导工作。 1939年3月28日到31日,周恩来同志到绍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留"美髯"是其在革命斗争中改变和隐蔽自己面貌特征的重要手段。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传》中提到,周恩来是敌人抓捕和暗杀的主要目标,特别是认识他的人很多,因此"他通常装扮成商人,后来又留起了大胡子,所以党内许多人叫他‘胡公’。"西安事变具备秘密战线的所有特征,周恩来的"美髯"也是一条重要线索,反映了周恩来刚到西安的活动,也折射出当时共产党与张学良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新会县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八年七月七日)周恩来一刚才党向民同志说我是来检查工作的,现在我声明,不是来检查工作,是来学习的。过去八年,到下层来考察、学习太少了。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去掉“三个主义”和“五气”,要多多地到下面来,接触实际,接触群众...  相似文献   

15.
关心爱护知识分子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开国总理周恩来则是党内最懂得知识分子、善于做知识分子工作、为广大知识分子所爱戴的一位卓越领导人。在全国,曾经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的知识分子不胜枚举。这里记述的是周总理关怀广东新会农民育种“土专家”周汉华的真实故事。 在新会,周总理登门看望周汉华,临别时赠送一盏空气电池灯  相似文献   

16.
受"浮夸风"和高估产的影响,毛泽东和党中央在1958年下半年提出了"三三制"耕作制度,这一制度通过大面积高额丰产田运动很快得到实施,给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到1959年上半年,毛泽东和党中央不得不放弃了"三三制"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17.
1978年9月18日,是鞍钢炼铁厂原厂长夏云志终生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邓小平同志第五次来鞍钢视察工作。鞍钢作为全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一直备受邓小平的关怀与支持,他曾先后于1955年11月、1958年9月、1964年7月、1975年和1978年来鞍钢视察。1978年,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便来到鞍钢视察工作,对恢复鞍山钢铁公司原有建制,使鞍钢重新获得正常的生产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距周恩来总理在贵州讲“后来居上”,已经过了五十年;距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讲“历史性跨越”,也过了五年了。 但是,贵州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从全国的视野审视不能不看到,贵州基础设施仍然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仍然存在;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最低的“帽子”仍未甩掉。  相似文献   

19.
1958年1月6日,我接到省委通知,周恩来总理要视察肥西县肥光农业合作社,要我去采访。我当时担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安徽日报》总编辑。 这个合作社位于合肥市南郊20多里。这天上午,我带着摄影记者程嘉楷先行一步,到达肥光,和省委书记处书记工光宇、合作社社长侯守伦等村干部见面,了解情况,做了一些准备工作,等候周总理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喜迎总理1965年7月5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率团出国访问回国到乌鲁木齐时,专程来到石河子视察工作。当时我任宣教科副科长,参与一些接待工作,有幸亲历了周总理视察石河子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