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道,东莞市两级法院在多宗刑事案件中,对民事赔偿调解成功积极履行的被告人酌情从轻处罚。媒体简称“赔钱减刑”,所称“减刑”其实并非法律术语,易与对监所服刑人员的“减刑”相混淆。正确称谓应为“赔钱轻判”,是指刑事审判中,对附带民事赔偿调解成功积极赔偿的被告人,可予酌情从轻处罚。  相似文献   

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中,被告人被判刑后,往往不愿对被害人进行民事赔偿,致使被害人的权益成为一纸空文,如今,一些司法机关经过摸索,开出了“刑事和解制度”的药方,提倡对民事部分进行调解,并作出对经济赔偿的被告人给予从轻处罚,这也是民间所传的“赔钱减刑”这种做法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争议一片。  相似文献   

3.
“赔钱减刑”,引发争议一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中,被告人被判刑后,往往不愿或无力对被害人进行民事赔偿,致使被害人的权益保障成为一纸空文。如今,一些司法机关经过摸索,开出了“刑事和解制度”的药方,提倡对民事部分进行调解,并作出对经济赔偿的被告人给予从轻处罚,这也就是民间所传的“赔钱减刑”。这种做法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争议一片。  相似文献   

4.
郑东  杨翠芬 《河北法学》2011,29(10):198-200
近年来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刑事和解制度的推行,一些地方的司法机关扩大了先行赔偿的适用范围,加大了赔偿减刑的力度,社会各界对此议论纷纷,公众视赔偿从宽的做法为"赔钱减刑""花钱买命",并对由此可能加剧的司法不公深表担忧。"赔钱减刑"契合恢复性司法理念,有助于保护被害人权益,但"赔钱减刑"的适用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基础、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法院开始尝试在处理刑事重罪案件时适用"赔钱减刑"。即法院在审判刑事重案的过程中对附带民事部分先行进行调解,如果刑事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并获得被害人的原谅,则法院将在量刑时考虑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虽然这一做法遭到了部分社会舆论的反对,但从刑事被害人保护的角度看,这一做法存在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经济学的激励理论为基本分析工具,以东莞中院赔钱轻罚的司法实践为主要分析对象,考察赔钱轻罚的发生和运作机制。在中国当下司法状语境中,作为一种信息甄别的激励机制,赔钱减刑对解决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执行难问题是有效率的;对法院而言,还有特别的社会和政治效果——这是赔钱减刑得以发生和运作的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7.
日前,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面澄清“赔钱减刑”,此事并非制造司法上的不公平,使判决有利于“有钱人”。其实法院此措施完全是从减轻被害人损失出发,“轻判”的幅度也是遵循法律许可的。  相似文献   

8.
2007年1月31日,《羊城晚报》以《广东东莞尝试赔钱减刑抢劫犯赔偿5万轻判死缓——东莞两级法院希望通过对"赔钱减刑"机制的探索维护被害人的利益》为题,从正面作了这样的报道:广东东莞两级法院提倡对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进行调解,对赔偿的被告人给予  相似文献   

9.
广东东莞法院审理的一起严重刑事犯罪致人死亡案件,经法官对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后,因被告人悔罪并赔偿5万元而获原告谅解,进而在刑事部分获从轻处罚,一审被判死缓。今年年初该案经媒体以"赔钱减刑"进行报道后,引得舆论哗然,尤其在网上,  相似文献   

10.
刘伟 《法制与社会》2011,(3):142-143
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现代刑事和解制度中赔钱减刑的做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应该严格执行刑罚还是通过赔钱取得受害人的谅解来减轻刑罚。本文详细阐述了赔钱减刑的理论依据,认为赔钱减刑有利于刑事和解,具有矫正价值,有制度正当性。同时还分析了赔钱减刑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使赔钱减刑在司法实务中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取得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