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磊 《党史文汇》2012,(5):47-49
抗战后期,八路军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创造了我军建军史上的奇迹.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作为三五九旅基干力量之一的七一八团,其基层连队官兵是由清一色的河北省平山县的青年子弟组成的,因而这个团又被称作“平山团”.平山团的团长陈宗尧被誉为八路军的“模范团长”,他带领全团战士随三五九旅一起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南泥湾垦荒的第一年就获得大丰收,把昔日“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地区,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亲切地接见了这位屯垦英雄,赞誉他“打仗是英雄,生产是模范”.在1942年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为他题写了“模范团长”的题词.  相似文献   

2.
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在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南泥湾位于延安东南约百余里,荒无人烟,给部队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三五九旅在开进南泥湾以后,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迅速掀起了生产热潮。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5,(5)
<正>"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是延安电影团拍摄的电影纪录片《南泥湾》中的歌曲。电影《南泥湾》说的是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种粮的故事。1941年,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进行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起镢头,经过几年的开拓,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不要政府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四个年头——1941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大的困难。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并令王震率八路军三五九旅到南泥湾屯田开荒。三五九旅进入南泥湾后,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创业,开荒种地,喂牛养羊,开办工厂,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  相似文献   

5.
龚仕建  张丹华 《奋斗》2022,(11):63-64
<正>“如今的好光景,都是当年三五九旅的指战员们一镢头一镢头刨来的……”一座农家小院里,76岁的老党员侯秀珍穿着红毛衣,倚着墙正为来访者讲述南泥湾的故事。窑洞外墙上,“南泥湾精神代代传”几个大字格外耀眼。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昔日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树立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随着歌曲《南泥湾》传唱大江南北,体现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南泥湾精神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泥湾精神成为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刘中刚 《湘潮》2011,(4):31-35
提起八路军三五九旅,人们都会想起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想起大生产运动。但三五九旅由华北抗日前线调回陕北,并非仅为大生产:  相似文献   

7.
周武 《党史文汇》2007,(12):33-35
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一首优美动听的《南泥湾》,使三五九旅这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能战斗,能生产”的事迹家喻户晓。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延安大生产的三五九旅,如今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8.
1939年8月三五九旅奉命由晋察冀回到陕甘宁边区1941年3月进驻南泥湾一方面是加强边区南线的防务防止和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犯另一方面是以南泥湾为中心进行﹃屯田﹄开展大生产运动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大创举进军南泥湾后部队掀起了向荒...  相似文献   

9.
周武 《世纪风采》2008,(4):19-20
名扬大江南北的《南泥湾》,使三五九旅这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能战斗,能生产”的事迹家喻户晓。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三五九旅,如今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0.
正"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这是威名赫赫的三五九旅昨天和今天的真实写照,位于一师的青松建化在三五九旅精神的激发下也由弱变强、从小变大,水泥生产线在南疆实现了全覆盖。而单红英作为新一代兵团青松人,充分发扬不言苦、不畏难的三五九旅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从一名维修工逐步成长为公司副总经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热血青年扎根兵团勇创新路,为兵团的发展奉  相似文献   

11.
吴志菲 《党史纵览》2010,(12):10-14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陕北是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这首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脍炙人口的歌曲——《南泥湾》.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之口.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户晓,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陕北有个好江南——南泥湾.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朱德与当年开垦南泥湾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是开垦南泥湾的倡导者和决策者。  相似文献   

12.
高子果 《党建》2023,(3):64-66
<正>“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这首家喻户晓、优美动听的《南泥湾》,反映的是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轰轰烈烈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艰苦斗争、夺取胜利”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21,(6)
正王震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我还是在少年时代,唱着《南泥湾》的歌儿,通过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的故事知道的。那时觉得他离我很遥远,是令人无比崇敬的老将军。未曾想到,20余年后,我却和他有了较近距离的接触,留下了难忘的记忆。1984年,我考取了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中共党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入学通知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王震是湖南浏阳人,15岁就投身革命,从此追随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一代名将。抗战期间,以指挥南泥湾大生产闻名遐尔,并率三五九旅克服艰难险阻,完成被誉为“二次长征”的南下北返。在解放战争中,他转战于西北战场,为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立下了不朽功勋。新疆和平解放后,王震向中央请缨,挥师入疆。率10万官兵,在辽阔的新疆大地上开展了艰苦卓绝的  相似文献   

15.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是一二〇师主力旅之一。从1940年底开始,该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进驻南泥湾,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被誉为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毛泽东曾亲自为该旅题词,称赞它是“发展经济的前锋”。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三五九旅于抗战后期在王震的带领下,曾孤军血战  相似文献   

16.
日本投降后,中国的时局发生重大变化,曾参加南泥湾开荒大生产,从而闻名全国的驻守延安的三五九旅一部按党中央部署,奉命组建南下第一支队,由王震旅长带领,东渡黄河开辟新的战场。不久,三五九旅又组建为第二支队,随之南下。南下途中,第二支队奉中央迅速挺进东北的命令,调头北上,参加开创东北解放区的斗争。在东北解放战场上,三五九旅清剿了国民党军队及盘踞在东北解放区后方的土匪武装,又建立新的战功,为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为东北人民解放事业及全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彻底消灭土匪武装,确保东北根…  相似文献   

17.
正观看完《沙海老兵》后,深深为自己是一名兵团人感到骄傲。电视剧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故事,演绎了一段历史,诠释那一段沧桑岁月里不变的初心,述说着兵团人的历史和未来。老兵们将热血洒在了荒芜的塔克拉玛干,把青春奉献给了茫茫的戈壁荒原。他们大部分已经逝去,但仍然闪耀着党性光辉,对党忠诚,初心不改,使命不忘。沙海老兵,延续着三五九旅的传统,听党指挥,对党忠诚。三五九旅南泥湾的生产英雄,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8.
三五九旅的老战士谢松柏 倾听歌唱家郭兰英的《南泥湾》,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奋斗精神;聆听92岁高龄的老红军谢松柏讲述南泥湾大生产中那段难忘岁月,能体会出老人对往事回忆中的那份激动心情.谢松柏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来凤县漫水乡丰乡坪村一个土家族雇农家庭,13岁就给地主家放牛,不仅没有工钱,还要忍饥挨饿.1934年5月初,18岁的谢松柏动员了做苦工的15名老乡,来到湖南省龙山县招头寨参加了红军.  相似文献   

19.
<正>“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八路军三五九旅“又战斗来又生产”,用三年时间把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20.
正甘祖昌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用自己的心灵贴近老百姓贴近泥土的人物。1905年2月,甘祖昌诞生在湘赣边界的莲花厅上西乡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12岁就奉命成婚,挑起了家庭的重担。1926年投身革命,参加过长征和三五九旅南泥湾垦荒,功勋卓著,是新中国第一批授衔的少将。由于战争年代头部3次负伤,留下了脑震荡后遗症,组织上安排他去庐山长期休养,他却主动要求放弃高位带着全家老小回到江西老家莲花洋桥乡务农。在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