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正深入进行。不少国营大中型企业在这场改革中,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进取,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给企业带来了新的转机。然而这场深化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方面的改革,涉及到多数人的利益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也有些企业领导一味等待观望,面对诸多问题疑虑重重,只盼望上级决策机构拿出配套成龙的“锦囊妙计”来。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越是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越要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当前 ,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显得更加重要。研究和探索围绕企业改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对于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有着重要意义。现就如何围绕企业改革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国有企业改革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我国国有企业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 ,企业内部的“三项制度”改革则是企业改革的重头戏。企业要打破…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2,(9)
新年伊始,全国各地围绕破除“三铁”(“铁交椅”、“铁工资”、“铁饭碗”)、转变经营机制展开了“攻坚战”。企业内部这场人事、劳动、分配制度的深刻变革,将使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国营大中型企业重新焕发活力,调动这些企业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这些年,我们在深化企业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各地都涌现了一些经营机制转换比较成功、生产经营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但是,发展社会主义有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5,(37)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命脉,它的前途兴衰关系着我们这场改革的成败.长期以来,本刊一直密切关注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动态,并力争把这方面的进展全方位地呈现给读者.如何正视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并寻找搞活国有企业的出路是当前工作重点.8月下旬,本刊编辑部组织召开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座谈会”,30多位来自国家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专家官员、金融界人士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负责人,在山清水秀的镜泊湖,就这些颇为不轻松的话题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5.
入世对中国葡萄酒行业来说,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企业要想在这场国际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强化内部改革,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高品质的产品赢得葡萄酒市场。 纵观入世后我国的各个行业,葡萄酒业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亮点:尽管它在我国酒业中所占的比重不足1/50,但它的发展势头却不容小视:从1990年到2000年,葡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全面改革是全新的事业。这个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革命和一般意义上的改革的全新事业有着自己的独特特点。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同志对这场改革特点的本质揭示,对于顺利地推进改革是至关紧要的。革命性的变革是全面改革的根本特点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2页)这样对全面改革根本特点的概括,就是说:第一,这场改革的性质和方向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改革。这场改革尽管在广度、力度上是极为…  相似文献   

7.
国企业改革:从认识到实践的新实破本刊记者高庆林王晓光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之一国有企业改革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始即被置于中心环节,国有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关乎着我们这场改革的成败,决定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行政改革运动.随着这场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加入到了这场改革的潮流之中.中国作为一个行政大国,从改革开放伊始,就把行政改革作为整个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后,以“市场导向”为中心的行政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把中国的行政改革与西方“市场模式”的行政改革予以比较,探究二者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进而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对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行政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对付近两年国际金融形势恶l化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严重挑战,西方大国陆续出台过一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案。然而,综观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程,却呈现以下显著的特点:一是发达国家改革的声调由强变弱,尤其是今年第二季度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纷纷收日,不再重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高调;二是西方大国提出的改革措施虚多实少,实质性进展甚微。三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救贷款条件正确性的强调重新回潮_这与去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中暴露出薄弱之处”,“国际社会应为新世纪建)个新的布雷…  相似文献   

10.
当代的中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的非常时期。面对这场伟大的革命,我们企业的共青团员们在思考什么?他们对各项改革政策的态度如何?这关系到我们在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改进企业青年职业思想教育工作。为此,我们在最近对全省若干工矿企业的二千三百四十七名共青团员进行了综合的问卷调查。现将其整理如下: (表一)“你对现在理顺工资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关键。基层企业的党政分开,是全党全国实行党政分开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基础性的层次。基层企业的党政分开搞好了,能够直接为全党从上到下实行党政分开创造条件。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观念和习惯做法的影响,面对这场重大改革,人们的认识有差异,或者有点什么失落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既然党政分开是重大改革,大势所趋,我们总应要求自己多点自觉、多点积极性,不这样就会落在“大势”后面。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疏导》1996,(3)
卷首语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企业正是承载这场深刻变革的主体。为了顺利实现两个转变,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最根...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了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如何看待这场危机给我国经济和企业带来的影响,在危机面前.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企业发展观念,坚定信心,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改革的浪潮席卷而来。 许许多多“进山、钻洞、隐蔽”的军工企业,走出了深山;素来不愁材料和资金、不愁产品销路,过惯了“旱涝保收”无忧无虑日子的军工企业领导人,不能不经受这场改革的磨炼。 湖南省有三家大型军工企业的领导者,被改革“逼上梁山”,果敢地带领成千上万的职工到改革中弄潮,终于成了赫赫有名的“好汉”。  相似文献   

15.
兼并,这种长期被视为资本主义特有的弱肉强食现象,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堂而皇之地进入我国经济生活中来。据有关部门介绍,企业兼并已形成一股浪潮,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到目前为止,全国至少有1500多家企业在竞争中被兼并。 一些敏锐的经济学家指出,不管今天的这种兼并如何粗糙,如何有待完善,但它本质上是一种产权的转移,是向现行所有制下模糊不清、凝滞不动的产权制度的直接挑战。因此,兼并也就较之前一阶段“简政放权”、“两权分离”等措施,更接近我们这场经济改革的最终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两年前,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三处,是铁道部同类企业中的第一亏损大户,人均负债1万元。如今,却一跃成为全路同类企业的盈利大户。谈起这些变化,全处上上下下都说这得益于改革;而讲起改革,干部、工人又都夸党委书记顾中久,说他在改革中站到了自己最佳的位置上。改革“路障”多,他甘做“清道夫”如今,改革已全方位、深层次地进入了“深水区”,上了“快车道”。每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必然触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引发各种思想问题。对此,顾中久就象一个辛勤的“清道夫”,改革途中哪里有“路障”,他就在哪里工作。前年,处里决定改革管理体制,精简非生产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金融,是社会整个金融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的金融教科书和金融工具书中,却从来没有“企业金融”这个概念。如果说在传统金融体制下这种情况尚可理解,那么,在金融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仍然没有提出建立企业金融制度并将其纳入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相似文献   

18.
万光 《瞭望》1984,(23)
一九八二年六月六日,以色列出兵大举入侵黎巴嫩。阿拉伯舆论把它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这场战争的特点、意图和后果,经过两年时间的暴露显得更加清楚了。战争发动者以色列在军事上得逞于一时,却在好些方面陷入了严重的困境。战争支持者美国一度在中东大占上风,却转入了不利的逆境。这场战争已经并且将继续对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民同以色列扩张主义的斗争,对整个中东斗争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给企业扩大了自主权,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有人却说:“发展商品经济,党纪要松绑。”苏州望亭发电厂党委书记王以德同志却认为,党纪不能“松绑”,并以他的模范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苏州市纪委将他的先进事迹摄  相似文献   

20.
大凡决战前夕,兵家历来注重士气。因为旺盛的斗志,乃是达到战略目标所必不可少的。士气也可称作精神状态。今后五年,我国改革将进入攻坚阶段。这场攻坚战的主战场,在城市、在企业,所以一亿多职工的精神状态士如何,关系着改革的成败。攻坚前夕,使广大职工的精神振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