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美公司已成立了十多年了,纵观完美公司的发展,是一部依法治企的历史。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地区,近十多年来,涌现出科龙、神州、万家乐、爱多等许多名牌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大浪淘沙滚滚流,近年来,这些名牌企业也经历了磨难,有的已销声匿迹,有的事端纷起,苦苦挣扎,可十几年前不起眼的完美却异军突起,横  相似文献   

2.
法治作为人类社会经过长期发展所总结、完善的理论与实践的产物代表了人们对于自由、平等、正义、幸福追求的现实努力,它反映了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之间如何协调发展,如何维护与限制私权与公权的存在空间,从而使得人能得到全面发展的理性思考。法治国家正是基于法治的理念,本着对人的尊重的前提,来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如何建设与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彰显法治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处于全方位改革时期的中国所要思考与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陶爱萍 《行政与法》2006,(11):23-24
社会主义法治是法治发展到现代以后产生的一种历史形态。它除了法治所具有的共性之外,还有着自己的定性特征,两者并不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4.
法治的主体与主体的法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法治是“一个无比重要、但未被定义,也不能随便就能定义的概念”①,但是法治是运用法律治理国家的方式的观点毋庸置疑。是主要运用法律还是主要依靠贤能的个人及善良的道德教化治理国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法治”与“人治”的最初分歧。在法治的这一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温辉 《中国检察官》2014,(13):21-2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持稳定能力。"那么,什么是法治思维,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检察官应具有怎样的法治思维,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一、法治的提出与发展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既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也意味着中国共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法制建设仍在进行,但法治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法律工作者本着对法律的热诚开始对法律的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建言与批评,对中国法制建设起了促进作用,但是有一种声音值得重视和注意,那就是一味对现存法律的嘲弄与贬低,法律不是嘲笑的对象,而是信仰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全面推进和系统建构法治中国,已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需求和必然选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民族复兴全局,在百年变局的世界历史背景下谋定数字中国战略,对世界数字革命下的法治中国、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作出具有关联性、系统性、集成性的整体谋划。习近平关于以法治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推动政府治理法治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和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论述,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实践场景中,原创性地构筑起具有世界意义和中国智慧的数字法治思想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数字法治观深刻回应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急迫需求,深刻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可感知正义的现实期待,深刻回应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价值选择和制度路径,彰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系统前瞻性和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黄进  鲁洋 《政法论坛》2021,(3):3-13
深入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有关国际法治的内容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内容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该理念具有丰富的国际法内涵和重大的国际法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国际立法、执法、司法理念主要包括推进国际立法民主化、国际执法严格化、国际司法公正化。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互动理念主要包括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涉外法律服务、加强国际法治合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处理国际事务、加快推进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加强国际法教育、研究和运用理念主要包括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及加强国际法的研究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十八大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新阐述。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封建社会,国家权力对社会生活进行无孔不入的干预与控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不存在相对独立于国家的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社会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往往忽略或者抹煞了社会个体与群体利益的多样性,和国家与社会的区别性,以致造成"国家──社会"一体化格局。这实际上是因袭了中国古代的"国家文化"传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学界要对"国家与法"这一主题关注的同时,加强"社会与法"的研究,由此展望当代中国法治的新走向:法律由国家统治社会的工具变为保护社会的工具和社会自我保护的工具;由作为国家单向控制社会的工具,转到法成为国家与社会双重与双向控制的工具;由逐步实现法治国家,到最终形成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1.
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个概念在同一时空使用时,法治国家指整个国家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政府主要指国家行政权行使的法治化;法治社会则主要指政党和其他社会共同体行使社会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是: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社会的保障,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13.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就是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14.
15.
2014年12月1日,上海"复旦投毒案"二审开庭前夕,上海一家新闻网站刊发了一则报道《林森浩手写道歉信跪求黄洋父母原谅》,文中摘录了"道歉信"的部分内容,并称:"由于无法向黄洋的父母当面道歉,林森浩便书写了一封道歉信,希望通过代理律师转交给黄洋的父母,但也遭到了拒收。"  相似文献   

16.
17.
周文 《中国司法》2012,(4):84-86
在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步入“六五”普法之后,特别是在我国宪法实施30年之后,人们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全民普及法律知识活动转到弘扬法治精神的层面上来。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和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新时期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8.
19.
论法治文化对法治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文 《中国司法》2007,(3):76-77
法治文化,是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大文化背景下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法治理念。法治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并不是指法制新闻、法制文学、法制文艺、法制网络等某项具体的文化活动,也不是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某种具体形式和手段,它与和谐文化相辅相成,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相似文献   

20.
梅义征 《中国司法》2006,(12):73-74
国家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明确将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作为新一轮五年法宣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对前四个五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认真总结的结果,又是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契合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从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