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监督法实施以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采取“提前介入”方式,即政府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就把草案送交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查。对此,有人认为提前把关,可规范政府行为,减少失误,应该推广。但也有人认为,“提前介入”与备案审查即备查的法律规定相悖,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实施以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采取“提前介入”方式,即政府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就把草案送交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查。对此,有人认为提前把关,  相似文献   

3.
《浙江人大》2011,(12):54-55
监督法实施以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采取"提前介入"方式,即政府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就把草案送交人大常委会进行备案审查。对此,有人认为提前把关,可规范政府行为,减少失误,应该推广。但也有人认为,"提前介入"与备案审查即备查的法律规定相悖,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重要工作和职责。笔者认为,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中采取的“提前介入”方式,看似合情合理,但实质上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5.
王娟 《公民导刊》2011,(7):32-32
按照《监督法》和《立法法》规定,对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人大常委会的审查是在政府报备之后,因此,提前介入审查于法无据。对此,笔者毫无异议。但“提前介入”与提前审查并不是一回事。笔者认为,备案审查“提前介入”并无不妥,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6.
顾正伟 《人大研究》2003,(10):27-27
审查规范性文件并纠正违法行为是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 ,是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方面 ,它与执法检查等法律监督方式一起 ,构成了法律监督的基本内容。近几年来 ,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开始重视审查规范性文件工作 ,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上讲 ,此项工作还是地方人大常委会法律监督的一个薄弱环节 ,较普遍地存在着既不要求制定文件机关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 ,又不对收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有的即使审查 ,也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一句话 ,当前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还缺乏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这样做 ,不仅影响了地方人大常委会职权…  相似文献   

7.
提前介入看似合理,但与现行法律相悖,不应该提倡。笔者认为应把主动审查与被动审查相结合,并遵循以被动审查为主、主动审查为辅的原则。监督法所称的规范性文件是指,除宪法和法律外的以下两类文件:一是行政法规、地  相似文献   

8.
地方人大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是指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对本级政府和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中,对其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之外的非法律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的法律制度。审查监督规范性文件,是宪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定职权。行使好这一职权,可以加强地方人大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相似文献   

9.
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频发,究其原因是取证难。由于案件性质和受害对象等方面比较特殊,公安机关要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的方式有效取证,采取“一站式”取证方式,避免对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造成二次伤害。在必要时,检察机关可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在证据审查方面,要构建以被害人陈述为核心的证据审查机制,灵活判断传闻证言的证明力,辅助认定被害人陈述的可信度。通过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有限制地引入被告人品格证据规则,以达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严实 《人大建设》2004,(1):52-52
审查和批准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必须履行的职权。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一些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在审查和批准政府财政预算方面。存在着审查与批准的主体内容不到位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大会议程和日程安排上漏列了“预算(草案)”本身。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月11日,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主任会议通过《关于市人民政府规章备案的审查办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工作形成制度。 2007年10月10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听取并审议关于监督检查本市地方性法规配套规范性文件制定情况的报告。这是市人大常委会自1979年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首次对配套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2.
审查规范性文件是法律赋予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进行监督工作的一种形式。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从地方人大工作实践看,审查规范性文件这一监督形式运用得还不够,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对不具有立法权的市、县级人大常委会如何审查规范性文件作一些探讨。一、规范性文件的范畴规范性文件的涵盖面很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  相似文献   

13.
预算的审查分为初审、审查和批准三个环节。从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向地方人大财经委或预算工委汇报,到财经委或预算工委的审查报告被人大主任会议批准,是预算初审阶段;人代会召开到主席团会议批准财经委或预算工委的审查报告前,是审查阶段;人代会通过对预算的决议是预算批准。几年来,地方人大为了做好预算审查批准监督,在立法和实践中做了大量探索和多项创新。  相似文献   

14.
对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权力,应建立相应的审查制度加以规范和制约。审查本级政府的决定、命令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和下一级人大的决议,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必须遵循合宪性、合法性的原则,宏观审视的原则,集体裁定的原则;应尽快建立送审、备案、报告等审杏一制度,实行灵活的审查方式,设置规范的审查机构。  相似文献   

15.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已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于2009年5月31日审议通过。该《规程》共17条,对规范性文件的报送备案的范围、审查标准、审查方式、审查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对规范性文件制定  相似文献   

16.
邓志宏 《人民论坛》2014,(12):52-54
宪法要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就要真正地得到实施,而设立合理可行的违宪审查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我国现有的违宪审查范围有限,法律、部门规章及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纳入合宪审查的范围。现有立法规定的提起违宪审查的主体有限,公民在启动违宪审查程序时发挥的作用是国家机关等其他主体不能替代的,应当赋予公民启动违宪审查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监督法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此,许多地方人大常委会相继制定了本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法规制度,并付诸实施。从工作实践来看,各地人大通过抓制度建设、设立机构配备人员、认真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和要求进行审查等措施,及时启动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但是,由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对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是一项  相似文献   

18.
每次参加人代会,审议政府预算案是必要的程序之一:由于我对预算审查不甚了解,所以在平时看报纸、杂志的时候特别注意阅读有关预算审查的内容,借此学习一些有关预算审查的知识,我发现,很多报刊在介绍人代会审议政府预算案时,经常有预先审查、初步审查和预算审查等说法我知道人代会要审议政府预算案,那么预先审查和初步审查是什么性质的?预算初步审查与人代会的预算审查到底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9.
对“一府两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是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规范性文件审查还是监督工作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如何使规范性文件审查这一监督方式取得实效?本文拟就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1.认识不高,自身监督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20.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方式,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重要举措。但就其审查方式而言,各地存在不同意见。现刊发两篇不同观点的文章供读者参考,同时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