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清代新疆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乾隆帝先后平定天山以北准噶尔部达瓦齐割据政权及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平定天山以南布拉尼敦与霍集占(史称大小和卓)的叛乱,完成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统一新疆的大业,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达到了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准噶尔是我国西北厄鲁特蒙古的成员。明末清初,厄鲁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都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  相似文献   

2.
成汉政权是由南方的少数民族贝宗人所建,李氏宗族是成汉政权历代统治者的主体为期共45年,其势力范围除西南地区外还达到了西北的甘肃境内。与两晋之际出现的众多地方政权相比较,成汉政权和它们都同属于割据性质的地方政权,但却有着自己的诸多的特点:建立政权的时间最早;南部唯一的地方政权;实行武装割据,但并未断绝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关注社会稳定;大规模移民。  相似文献   

3.
刘备在荆州,三顾诸葛亮于草庐问计。亮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如是则霸业可成,王室可兴矣。”《隆中对》刘备用其策。建安十六年(二一一)进兵巴、蜀,十九年(二一四)攻占成都,开始经略南中(夷越之地)。《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建安十九年,刘先主定蜀,遣安远将军南郡邓方以朱提太守?降都督治南昌县(今贵州毕节  相似文献   

4.
巴蜀生存     
战争与人祸触摸百年痛点戴善奎 编纂“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之说,是对近现代蜀中社会动荡、蜀无宁日的勾画,带有很重的地缘政治色彩。天府之国如西部之“鹿”,最易成群雄所逐;而僻处一隅,易于偏安,也易于割据。秦以来,先后就有公孙述、刘备、李特、王建、孟知祥、明玉珍、张献忠“七豪”入蜀割据。古来,纷争之多,为西部之最。李白喻为“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蜀人饱受磨难,养成了强悍的民风,川东人尤其尚武。蜀人不排外,但也不易凝聚,有学者甚至认为四川人存在“窝里斗”的劣根性,已经流淌于血液中。自从宋真宗…  相似文献   

5.
中国革命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是实行农村武装割据,首先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然后逐步发展到夺取全国政权。因此,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地方政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亲自动手,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探讨,对地方政权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极其深刻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6.
国民革命运动的目的是要在中国重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在国民革命运动中,国民政府通过建设中央政权、肃清地方割据势力、建立农村基层新政权、实行军队国家化、扶助农工等措施,初步实现了政治和社会的整合,从而大大加快了重建现代民族国家、重新奠定国家现代化的政治基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由于滇蜀、滇黔贸易交通的开拓,封建王朝在云南的设治,以及南中地方官吏的积极经营,汉魏时期云南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经济兴盛繁荣。这是当时诸多历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取决于良好的外部条件。入晋以后,内地南北分裂,云南为“大姓”“夷帅”所割据,社会经济发展逐步转入低潮。  相似文献   

8.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进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在茫茫黑暗的中国开辟了一片片光明的小天地,由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政权中对党纪、政纪问题是十分严肃认真的,非常严格的。党在严肃党纪、政纪方面的努力,使革命的政权能够深深扎根于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出现多民族的统一安定的中央集权的政权时,总是以伟大的奴隶、农民战争为先导。柳下跖在春秋末年发动的奴隶大起义,开辟了战国前期各国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时代,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成为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步骤。庄蹻在战国后期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和秦国“势不两立”的楚国奴隶主复辟势力,促进了全国大统一形势的发展,有利于秦始  相似文献   

10.
正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三国鼎立时期,司马懿最主要的军事行动就是平定孟达之乱、与诸葛亮相持和削平辽东割据势力公孙渊,三次用兵皆不相同,展现了司马懿杰出的军事谋略。孙权曾评价说:"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千里奔袭一鼓作气剿灭孟达叛乱诸葛亮北伐之前一年,司马懿  相似文献   

11.
东晋中期史学家习凿齿著《汉晋春秋》,将后汉、三国、西晋三百年史事勒成一书,于三国以蜀汉为正统,以曹魏为篡逆,认为晋越魏而继汉.在临终前又作《晋承汉统论》上疏晋帝,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晋承汉统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新的封建正统史观.  相似文献   

12.
"二十四友"是西晋历史上颇为特殊的士大夫结社现象.它是西晋中央权力衰落、门阀势力膨胀的政治环境与士人交游集会、好名相尚文化环境的产物;是士人屈服权贵、争相攀附称誉权贵这一普遍现象的一个典型;是显现西晋一代社会风尚与士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3.
死亡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最爱表现的一个主题,我国魏晋时的诗文尤其如此,挽歌诗是典型的探讨死亡的诗歌体裁.魏晋文人挽歌诗是在理性的觉醒和动荡的历史土壤中酿就,文人通过挽歌诗表达了浓烈的感伤情绪和对死亡主题的终极关怀,并且不同时期所关怀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蔡英文担任主席以来民进党在大陆政策方面的主要表述,厘清了现阶段民进党大陆政策主张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探析其可能的实施路径。本文认为,如果蔡英文及民进党上台,他们将会推行一条"多做少说"甚至"只做不说"的所谓"稳健台独"的路线。  相似文献   

15.
赵静 《青年论坛》2010,(4):118-121
永嘉乱后琅邪王氏家族追随司马睿南下,积极兴建新朝,恢复儒学,促进南北文化融合,成为东晋立国的主要支柱。在两晋之际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该族群将鲁文化中崇儒守礼、务实重功和齐文化中因俗而变的传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其家族门第高显,冠冕不绝,保存并延续了齐鲁文化,同时也促进了齐鲁文化与中原、荆楚等地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共同发展了江南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胜利 《青年论坛》2011,(4):122-125
潘岳作为西晋著名作家,其生平仕历和文学创作都极具代表性,研究潘岳的生平事迹,既是知人论世之需要,也有助于增强对西晋文人生活状态的了解。然而,在一些史书和谱牒中,潘岳的出入行藏多有舛误。依据相关史料及部分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对其中有关家世和故里的部分进行细致考订,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7.
《近思录》是一部有目的有系统介绍北宋四子思想的语录体编著,虽说绝大部分内容不是原创的,但在篇目结构、卷次编排上却具有原创性的学术价值,成为后世理学要籍编撰时仿效的范本《。近思录》各卷篇名与本卷内容非常吻合,各卷纲目与《大学》纲目相发明,分类编辑利于读者“近思”;它是整个儒学深造的阶梯;朱熹、吕祖谦的学术地位、理学思想影响力大。  相似文献   

18.
李南 《中国发展》2010,10(4):72-76
作为环渤海地区实际经济核心的京津冀都在重新进行经济定位,其经济整合成为环渤海地区一体化的先期选择。该文在回顾京津冀沿海地区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提出了“渤海西岸经济区”的概念、背景和相关解释,并研究了构建该经济区的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王真 《青年论坛》2010,(2):123-126
金圣叹终生致力“六才子书”评点,并形成了以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境界为着眼点的文学批评观——“锦心绣口”说。他强调文学的艺术性及文学中心观。从鉴赏论角度出发,金圣叹“锦心绣口”说中的鉴赏是建立在一定文学艺术接受能力之上的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阚文文 《青年论坛》2008,(1):127-129
张竹坡自幼对小说的兴趣浓厚。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培养和激发出张竹坡特定的评点心态,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金瓶梅》评点体现出张竹坡的精神世界,宣泄自我、袒露胸臆,同时又没有迷失自我,能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采取一种“不即不离”的独特欣赏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