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阶级人权观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对人权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指导下的我国社会主义宪法,是真正的人民权利保障书。 一、“超法律”人权观指导下的资产阶级宪法把人权的绝大多数内容拒之于宪法之外 资产阶级人权观的核心是“天赋人权”或“自然权利”。只有在根据“社会契约”产生了国家与法律以后,个人才将一部分权利即政  相似文献   

2.
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孙中山为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彻底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挽救日益衰亡的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对中国现代政治的推进做了不懈努力,其中对中国现代政党的产生和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是不可低估.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纪念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相似文献   

3.
一、目的要求。系统地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认识宪法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宪法的分类和一般原则;掌握宪法规范作用,了解宪法的监督制度。 二、主要内容。(一)内在联系。本章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宪法的概念,宪法的主要特征,中西方学者对宪法的分类,宪法的基本原则以及资产阶级宪法  相似文献   

4.
一、人民主权原则在宪法中的地位 人民主权论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锐利的思想武器,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核心内容。人民主权学说是导致宪法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的政治思想理论基础。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首先近代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普遍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平等、自由竞争为条件。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 宪法的基本原理 一、目的要求。系统地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认识宪法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宪法的分类和一般原则;掌握宪法规范作用,了解宪法的监督制度。 二、主要内容。(一)内在联系。本章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宪法的概念,宪法的主要特征,中西方学者对宪法的分类,宪法的基本原则以及资产阶级宪法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宪法理论对这些原则的不同认识,我  相似文献   

6.
今年一月二十二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法制教育维护安定团结的决定》。这个《决定》是当前形势下在全体人民中进行宪法教育的重要教材,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有力武器。这个《决定》重申了宪法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规定;重申了宪法关于我们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规定;重申了宪法  相似文献   

7.
首先,要全面掌握教材中每一章的内容,从而完整地掌握关于中国宪法的知识。不能单纯地应付考试,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例如,在学习宪法的基本理论一章时,要从宪法的政治内容、法律特征和社会根源三个方面,全面把握宪法的概念。从宪法的产生、宪法关系和宪法规范三个方面全面把握宪法的特征。既要掌握社会主义的宪法分类。也要掌握资产阶级学者对宪法的传统分类。全面掌握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不要混淆  相似文献   

8.
那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在经济上竭力推行私有化。他们要求在宪法中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来代替“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从根本大法上确立私有制,妄图在宪法和法律上打开突破口,以实现他们取消共产党领导,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罪恶目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相似文献   

9.
美国宪法中《权利法案》提出已有200多年了,法案从诞生到被批准为美国宪法中的前十条修正案,从开始作用于联邦政府发展到为对联邦各州发生效力的宪法修正案,对美国宪法以及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言论自由权利是《权利法案》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民主权利。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建立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丰富经验,科学地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四项基本原则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在宪法学领域的泛滥是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史上,先贤们在探索祖国“病弱”之源、寻求国家自强之路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开始了兴办职业教育的历程。经过地主阶级经世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维新派、革命派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世纪初,职业教育终于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国家法律的认可,从而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宪法总的指导思想。其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理论基础。宪法《序言》中多次强调了这一点。突出地从国家的角度,运用国家根本大法的权威,庄严地确认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我国的指导地位和作用。这一确认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由于资产阶级自  相似文献   

13.
拉法叶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家.从1789年大革命爆发,到1830年7月革命胜利,在40余年中,拉法叶特始终如一地坚决反对封建专制君主制,主张以资产阶级的宪法限制王权、神权和贵族特权,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他的这一政治主张,是当时大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政治要求,是符合当时法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他的政治立场,也因此应予基本肯定.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存在三种诉讼制度,即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但是,从社会发展的状况来看,还缺一种诉讼,即宪法诉讼。马克思说:“宪法是人权保护书。”列宁说:“宪法是一张写满人民权利的纸。”宪法的核心和最高价值是保障人权。现实社会中,公民有许多的宪法权利被侵害了,却没有得到救济,因为我国还没有追究违宪责任的常备机构和配套措施。无救济即无权利,目前,建立我国的人权保障体系、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势在必行。一、从宪法规定的基本人权原则看建立宪法诉讼制度的必要性人权口号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斗争中提出来的。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民财产权,是指公民个人通过劳动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和享有占有、使用、处分财产的权利。宪法上规定的财产权通常是指公法和私法上有财产价值的所有权利,宪法规定的财产权不同于民法意义的财产权,二者分别属于不同范畴的权利体系。私有制产生后,财富与个人之间有了固定的归属关系,并变为法律上的财产权。自从产生宪法以后,资产阶级宪法确立了公民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地位,以后又发展为同时规定了国家对公民财产权的一定限制。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奉行的是公益无限与国家全能的观念,对私有财产保护不足而限制有加。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完善和宪政制度的发展,我国公民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得以逐步提高。在保护与限制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是公民财产权宪法地位的最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打破"政权、神权、族权、夫权"这些套在中国女性身上的枷锁,实现男女平等是所有深受压迫的中国女性的共同期盼。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开始到辛亥革命结束,在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领导下,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从五四运动开始至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男女平等运动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法律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妇女获得了独立的人格地位。  相似文献   

17.
《钦定宪法大纲》只有"君上大权"和"附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内容,虽然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但通过对大纲具体条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纲的诸多条文仍不乏合理性、进步性和民主性,大纲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内容,基本上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宪法性文件,其宪政色彩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8.
宪法概念的最早形成:来自英文constitution,而英文又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古罗马时期用来表示皇帝的各种建制和皇帝所颁布的诏令、谕旨之类文件,以区别于市民会议通过的法律文件。中世纪英国所建立的代议制度后来为欧美各国广泛采用时,人们把规定代议制度的法律称为constitution,即宪法———确认立宪政体的法律。在我国,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在其《盛世危言》中首次使用“宪法”一词。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此后“宪法”成为特定法律用语。宪法的世界之最最早的资产阶级宪法:出现在17世纪中期首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体现…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以实现男女平等,争取妇子参政为主要目标的女权运动,这是中国妇女解放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孙中山则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的一面光辉旗帜.他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实践,虽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妇女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但是,却促进了中国妇女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实现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历史性变革打下了基础.今天,回忆孙中山的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罗伯斯比尔作为雅各宾派的重要领导人 ,把法国革命推向高潮。与此同时 ,他作为启蒙思想的信徒 ,在革命中彻底批判封建法制 ,建设资产阶级法制。曾领导雅各宾派通过了 1 793年宪法 ,并亲手为其起草了人权宣言 ,建构了人权体系对法院的改革、废除死刑、施行革命恐怖等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