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在总结我国和其他国家民主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为背景,论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阐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原则、方针、内容和途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2.
秦丹丹 《法制与社会》2010,(9):281-281,283
邓小平同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发展和丰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内涵丰富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集中阐述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的全部内容,对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丰富的理论建树。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统一整体,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昱 《法制与社会》2012,(17):126-127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政治观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进行的政治观教育,中心内容即进行邓小平政治观教育。本文从邓小平政治观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重大意义等方面对邓小平政治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一个更加世俗或祛魅的社会,在元社会保障理论缺失的情况下,规范秩序如何可能他另避蹊径建构法的商谈论,首先拿在理性法传统中占重要地位的实践理性开刀。他扬弃了康德的实践理性,用交往理性取代了实践理性。通过论述法律与交往理性的关系来论证为什么交往理论为法的商谈论提供了合适的语境。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中国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学者看来,韦伯关于司法理性化的研究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向度上都是可质疑的。在实践向度上,现代司法不是韦伯所说的纯粹的形式理性司法;在理论向度上,韦伯的整体理性观在根本上受限于其“自我指涉”的困境,这使得韦伯的特定理性类型不能表现出其整体理性观的内在统一性。基于对中美两国现代司法实践的分析,韦伯的特定理性类型不能展现和解释现代司法中多元理性共存的格局。“中庸理性”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知识传统的、整体式的、能够有效整合与重塑韦伯整体理性观的“二阶观察”框架。基于“中庸理性”,韦伯的形式理性、实质理性和实用理性概念在现代司法视阈下可以得到重塑和展开。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法律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依法治国进程的历史性贡献。作为伟大的政治家邓小平法律思想没有集中于一部代表作中,而是粗线条的、零散的体现在大量的相关论述和实践中。本文笔者着重阐述了邓小平法律思想中的法理学观。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十分丰富 ,它是在总结我国以往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不断发展。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用邓小平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建设的实践 ,必将取得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10.
交往理性视域下的法治话语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是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其交往理性可以概括为一种语言性的、与主体间性相对应的、程序性的合理性概念.从交往理性维度来分析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互动,无疑是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合理性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品格,呈现出对交往理性引导下商谈理念的一种宽容与接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创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动态机制、互动模式,充分说明了交往理性法治话语互动的重要作用.交往理性范式的引入有助于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以及执法和司法公开、公正.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包含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和人民群众三大范畴的马克思主义动力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学说有所发展和超越。正是“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富带动共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我们耳熟能详的科学命题构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动力学说体系的主体框架,并反映了整个邓小平理论体系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创新实质。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法制理论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无比的重要性。法律至上思想即法律极大权威性思想,是邓小平法制理论的核心和精华。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论述一,阐释了法律至上的科学涵义。二,论述了邓小平法律至上思想的主要内容。三,邓小平法律至上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邓小平的宪政观、法理观、刑法观、经济法观和国际法观等方面阐述了他的法制思想,认为邓小平为依法治国勾画了蓝图.  相似文献   

14.
杨丹娜 《政法学刊》2004,21(5):107-111
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邓小平提出过系列的发展观.它包括必须坚持理论创新以科学理论指导;必须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进行方法创新;必须坚持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推动社会全面改革的制度创新;必须坚持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发展机制创新和必须坚持全面开放和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的发展视野创新等系列发展观.这一系列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实践,使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形成科学体系,为"五个协调发展"的新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法治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法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成为中国新时期法制建设的行动纲领和重要指南。概言之,其法治理论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反对人治,主张法治理论;法治要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理论;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理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借鉴国外法律资源,又切忌照搬照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也是邓小平行政法制思想的基本根据。邓小平深刻分析了中国的国情 ,剖析了当代中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得出了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邓小平的行政法制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政权思想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党性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邓小平行政法制思想的根本目标就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邓小平一贯强调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指导工作。邓小平行政法制思想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应用性和现实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不争论”思想在1992年形成。它有着特定的政治化背景和特定的内涵。它完善和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是人民群众思想彻底解放的强大理论武器,也是我们正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一把钥匙。它不仅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深入发展,同时也逐渐改造了我国的政治化。  相似文献   

18.
始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法制现代化运动与动荡的中国一同经历了几十年曲折迂回、欲死还生的艰难历程.七十年代末邓小平在政坛上的复出不仅给多灾多难的中国带来了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繁荣,而且以其卓越的思想和理论以及在此指导下的行动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实现了后二十年较前八十年质与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邓小平法思想、法实践形成的理论基础;或者说,邓小平法思想、法实践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予以奉行和遵从的产物。整体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形象性与深刻性的统一以及重实效的实践性等诸多方面,构成了邓小平现实主义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邓小平法思想的哲学基础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 ,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法制建设的思考 ,经历了一个从以西欧社会为背景的研究到晚年关注东方社会法权关系转型变革的转变 ;列宁的历史性贡献之一 ,在于他对在俄国这样一个“半亚细亚”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的法律发展作出了艰辛的创造性探索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具体的法制实践结合起来 ,力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建设之路 ;邓小平探讨了人治到法治这一法律革命进程的内在规律性 ,建构了一个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