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场勘查人员对犯罪现场进行勘查时往往会提取到很多细节特征点不多的残缺现场指印,我国指纹技术人员一般认为能作出同一认定的现场指印细节特征点一般不少于8个(特殊除外),这样那些现场提取的细节特征点少于8个的残缺现场指印往往由于不能同一认定而被丢弃,这就影响了刑事案件的侦破进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笔者在指纹检验鉴定工作中认为用虚拟特征法能对一些细节特征点多于2个而少于8个的残缺现场指印进行同一认定,现就具体操作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办案中,经常会遇到残缺的疑难现场指印。有些指印由于遗留部位小;纹线模糊;稳定性细节特征点少或受其他条件所限而无法作出鉴定结论。如果现场指印是2枚或3枚关联残缺指印,即使每一枚指印的条件差,特征点少,将它们综合检验往往就能够起到证据作用。  相似文献   

3.
指纹鉴定意见是指纹鉴定人员结合自身从业经验并通过一系列的检验获得的,整个指纹鉴定过程是由感性上升至理性的认知过程。在指纹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辨别现场指印中细节特征点的能力是影响指纹鉴定意见的重要因素,在获得样本指印后,对照样本指印确认现场指印中的细节特征点则直接决定着鉴定意见。考察指纹鉴定人员在检验现场指印时点取细节特征点的结果,以及获得样本指印后对现场指印细节特征的变动情况,可以分析指纹鉴定人员在不同条件下判断现场指印细节特征点的认知变化,有助于判断指纹鉴定人员在分析阶段理解现场指印特征的程度,有助于考察样本指印对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点取特征稳定性与指纹鉴定能力之间的关系,为指纹管理人员评估指纹鉴定人员鉴定能力提供一定帮助。本文重点针对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邀请106家鉴定机构对4组指印进行特征点取,使用统计学工具对点取特征的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构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与现场指印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高质量指印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选取特征的稳定较高,且样本指印未对鉴定人员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低质量指印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在分析阶段和比对阶段点取特征的稳定性较差,尤其在高低质量区交界处点取特征的离散程度较高;点取特征变化指数I可有效衡量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指纹管理人员可依据I值变化程度,评估机构或者鉴定人员的鉴定水平,进而采取相应培训措施,提高指纹鉴定过程中点取特征的稳定性,确保指纹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4.
指纹鉴定人员对现场指印认知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纹鉴定主要是解决检材指印与样本指印是否为同一人所遗留问题,其鉴定意见是法定证据形式之一,关系着被检验对象是否有犯罪嫌疑,责任重大。指纹鉴定人员根据指纹鉴定方法与标准,结合从业经验对指印进行分析与比较,并最终给出鉴定意见,在此过程中,对现场指印的分析是否客观及准确,直接影响后续比对检验、综合评断及得出的意见。本文重点针对指纹鉴定人员在指印分析阶段的细节特征选择、信息判断等问题进行研究,邀请106家指纹鉴定机构参加4组指纹的测试,实验使用一款基于网络的指纹鉴定分析系统,记录每个机构在指纹鉴定中的工作过程,并使用统计学R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指纹鉴定机构之间做出判断与评估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选取特征的数量与现场手印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5.
捺印形成的指印特征差异,是指在捺印过程中形成的指印与指纹之间中心花纹、三角、细节特征等特征的类型、形态、数量、位置、方向以及特征存在与否的变化,属非本质差异.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差异是通过三面捺印指印、正面捺印指印、现场指印之间的相互比较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6.
因磁性粉刷显指印所适用的客体广泛,环保、操作方法简单、价格相对低廉及刷显出来的指印与客体反差大等优点,正逐渐成为公安机关现场勘查人员显现汗液指印的首选。但是,在现场勘查中,由于受客体、现场条件、指印本身条件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要清晰完整地提取1枚汗液指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在长期的现场勘查实践中发现,在玻璃、铝合金等光滑客体上的汗液指印使用磁性粉刷显时,有时会出现汗液上所吸附的磁性粉太多,变成一团,指印纹线细节特征反映不完整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2003年3月4日夜,某个体水果店老板刘某被杀死在店内,现场勘查时水果店卧室的北窗里层玻璃有一块破损,外层塑料布上发现有一个小洞,较新鲜,怀疑是作案人窥视留下的,经显现提取一枚残缺指印。对此手印进行初步检验,认为该手印是一枚单指残缺手印,用力方向向下,很难判断其指位,其左侧部位缺损,中心花纹不完整,右侧指尖部位纹线清晰,依稀可辨出是箕型纹。根据箕头方向及右侧纹线流向判断是一枚箕头向右的箕型纹,并从中观察到9个细节特征。根据此结果并未找到可疑人员。进一步检验发现这枚手印的右下部纹线的犁沟异常宽,经测量,竟是上部的近3倍,…  相似文献   

8.
蔡江 《刑事技术》2014,(3):62-63
某年3月23日,某技术员比对一起特大人室盗窃案时,对现场提取的指印标注了38个细节特征点录入到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中(见图1),系统比中一犯罪嫌疑人甲某,无论是从指印的纹型、形态、纹线的流向还是中心到三角的距离、38个细节特征的种类、位置以及伤疤的位置、面积均一致,查中概率为100、排名第一、得分1000.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指印显现方法虽简便易行,却存在灵敏度及分辨率不够高、对现场勘查人员的身体有害等问题,为检验鉴定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开发新型的显现方法,以克服上述困难。本文介绍了针对吸烟者汗潜指印中存在的尼古丁代谢产物-可替宁,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指印显现的技术,经过处理的指印在特定波长紫外线的激发后即可显现出指印纹线,同时还能确认指印遗留者个人生活信息,不失为一种指印显现领域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CNAS-T18指印项目实施与结果的解析,讨论了当前国内利用指印印面特征的现状:民事案件指印鉴定基础理论的不足。提出了对民事案件指印特征重新进行分类研究,以及探讨、规范利用指印印面特征步骤、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调了指印印面特征在解决民事案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89年6月5日,某市居民韩××家被盗,现场勘查时提取了一枚右手拇指指印。同年6月28日,某派出所查获嫌疑人范××,并捺印其指纹,要求鉴定现场指印是否系范××所留。初步观察样本指印拇指纹线清晰,是螺形斗无疑。现场指印由“(?)”形线组成,箕头圆滑流畅。现场指印与样本指印存在明显的纹型差异。经反复研究现场指印形成时的动作,结合细节特征综合分析判断,我们对这枚纹型严重变异指印与样本指印作出了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12.
能力验证反馈结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当前相应鉴定专业的技术现状和鉴定质量.通过对2017-2021年CNAS指印鉴定能力验证反馈结果进行梳理,按纹线特征比对、印面特征运用、形成方式检验三个方面分类统计,分析评估鉴定机构对指印鉴定技术的掌握情况,评估结果可作为鉴定机构内部质量控制、司法行政机关监督检查、内外部专业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3.
卷宗材料中,大部分是办案人员记录的询问材料,也有合同、协议、及附加收条、欠条等,捺有红色指印。部分办案人员、当事人对指印鉴定所具备的条件不很清楚,捺印指印时没有考虑是否显指纹,所捺指印印色过浓,或捺指印时用力过重,纹线大部分模糊不清,给指纹鉴定增加了难度。笔者在几起检察院送检的卷宗材料上类似纹线模糊不清的指纹鉴定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高仿真制模伪造指印的识别方法.方法 选取多个印泥指印作为母版,分别采用曝光法制作指模,将母版指印与对应的伪造指印进行整体比较及显微比较.结果 伪造指印较母版指印尺寸存在差异、纹线略变粗、纹线间隔略变小、细节特征易黏连、细小痕迹及细微特征不反映或反映不全、单根纹线的墨迹分布平实且缺少细微漏白等.结论 识别伪造指...  相似文献   

15.
汪凯 《刑事技术》2003,(Z1):34-34
2002年11月25日凌晨,武汉市汉阳区一出租车司机被杀,现场勘查发现出租车内后排右侧座位扶手上有一枚汗潜指印。该扶手为浅灰色塑料,表面较粗糙,指印遗留处微有弧度。指印为汗潜指印,侧光观察隐约可见,但与背景客体之间反差极弱。拍摄方法:在暗室内采用小偏角定向反射配光检验(偏角控制在5°左右),通过取景器观察并调整光源位置,至最佳效果后拍照固定,提取到一枚反差良好,具备鉴定条件的指印(图1、2)。配光原理:扶手表面粗糙,呈漫反射性质。指印纹线物质相对光滑,呈混合反射性质,而混合反射光在与入射角相等的反射角方向上强度最大。因此,指…  相似文献   

16.
1利用载玻片提取指印对汗液指印,传统的作法是将指印经粉末刷显后,用指纹胶带纸将载体上的指印粘下贴在反差较大的衬纸上(比如黑色的相纸)。这种方法有两方面的缺点。第一,存档时间长了,相纸受潮起泡,或干燥爆皮,破坏指纹特征,从而影响检验鉴定的准确性。第二,鉴定前还要将衬纸上的指印进行二次翻拍,从照相冲卷洗片到最后制成指印照片相当繁琐,既费时又浪费胶卷,而且经翻拍后制作的指印照片在质量上达不到原件的标准,为检验鉴定增加了难度。使用载玻片提取指印,就将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其操作过程同传统的作法完全一致,只是…  相似文献   

17.
彭颖  李冬云 《政法学刊》2004,21(3):71-72
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发展,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公正性、中立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而在司法鉴定中,指印鉴定在检材、样本方面与公、检、法所受理的鉴定有所不同,应从“吃透”检材,寻找确定特征,注意字迹对纹线的影响,鉴定结论和提高鉴定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做好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8.
国外有关指纹学的论著中将指纹特征的分类层级分为三级:一级特征即指纹线类型特征;二级特征即指纹线的宏观细节特征,如分歧、结合、起点、终点、小点、小棒、小钩、小眼、小桥以及罕见的交叉线、错位线、点线、节线等;三级特征即是指纹的微观细节特征,主要包括乳突纹线边缘形态、纹线宽窄、细点线和汗孔特征等[1].在指纹鉴定中常常遇到模糊、残缺、变形的疑难指印,这类指印的宏观特征点较少,如果按照常规的鉴定方法根据指纹的一级和二级特征则难以作出认定同一或否定同一的判断.而这类指纹的鉴定意见在刑事、民事案件的审判中又是十分重要的证据.此外,鉴定中有时还涉及伪造指纹的鉴别等等.为此,指纹三级特征在指纹鉴定中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本文将针对此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血指印和汗潜指印生物遗传标记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指印DNA检验面临的问题,包括现场污染,显现剂的影响,载体的影响等,并对指印DNA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地发掘模糊指印形态特征在司法实践中的可用性和实用性,我们利用文件上有色指印的阶段性痕迹--墨迹边缘状态、积墨形态分布“、空白”形态分布及其相互位置关系等非纹线特征,分析研究了不同捺印人以油墨为介质连续捺印的样本指印50组共200枚,结果发现使用非纹线特征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同一手指连续捺印的同组指印。本文还对应用指印非纹线特征的各项技术要点进行了讨论,并且列举了该方法用于鉴定实践的三个成功案例。指印非纹线特征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对模糊指印只能出“具不具备鉴定条件”的结论模式,而且使适合使用该方法的被检指印形成相对时间的难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