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富共富”论,是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所设计的一个大政策,是我们处理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富与共富关系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在发展中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重温邓小平“先富共富”论,可以使我们受到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有不少人把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与社会不公产生的原因归咎于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并以此来质疑、抨击、否定改革开放与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历史奇迹。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来,导致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不公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而是个人的天赋条件、能力、劳动效率以及市场主体对生产要素与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的不同。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导致我国当前社会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商品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判断邓小平的"先富后富"是否过时与失效,主要判别的依据是看这种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以及历史条件是否存在,以及它是否能继续有效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只要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历史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产生的基础仍然存在,那么无论时代发生了什么变化,社会舆论出现什么状况,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就不会过时与失效,仍具有它的现实指导意义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关于生产力问题,邓小平认为,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进入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从而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邓小平分析和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交通能源先行、农业科教为重的战略重点,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途径,速度和效益相结合的发展要求,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的发展方针等;关于利益关系问题,邓小平提出要以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要正确处理先富、后富、共富的关系,要把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赵子林 《探索》2007,1(6):17-20
深化对邓小平防止两极分化思想的理论认识,防止对它进行曲解和割裂,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收入差距拉大并不直接等同于两极分化;"先富论"已经内在的包含了防止两极分化的思想,将当前贫富差距过大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归咎于邓小平的"先富论"有失公允;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反对两极分化思想的集中体现.践行邓小平防止两极分化思想,就要在正视收入差距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改革,构筑一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5.
"先富共富"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包含了社会主义若干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共同富裕不仅体现了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统一,还体现了内容的广泛性与过程的动态性的统一;部分先富不仅有其确切的含义,还有着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先富共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创新."两个大局"战略的实施是"先富共富"思想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的分配理论是一个完整体系,按论述的重点大体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邓小平分配思想的脉络符合经济规律的行程,其特点在于把分配关系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起来。由“先富”带“共富”的“大政策”建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架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分配理论。认真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允许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认识和实践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走向共同富裕的构想,逐步走出缩小先富地区同后富地区之间发展差距的路子,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结合深圳的实践就此问题谈点看法。 部分地区先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全面把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内涵,正确对待现阶段先富现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主要有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是先富带后富而不同时同步富裕;是勤劳致富、依法致富.要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来客观、科学、辩证地分析和对待我国现阶段先富现象先富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对生产力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倡导勤劳致富、依法致富,反对违法乱纪的暴富.  相似文献   

9.
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依靠科技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后富学先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消灭剥削。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部分先富”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一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上,仍然存在平均主义的弊端,同时又存在分配不公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依据邓小平同志关于“部分先富”理论制定的方针政策,很有必要对这一理论作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探索》2014,(4)
从内涵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和历史上其他社会形态最根本的特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发展导向和目标约束的作用,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从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看,应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当前的现状看,出现了"贫困人口减少"与"贫富差距扩大"两种趋势并存的格局,以及"先富带后富"和"先富汰后富"双重效应同时演进的状态,使共同富裕成为"中心课题"已经刻不容缓。创造性地实践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不能反证邓小平理论是"以物为本"理论;强调全面发展不是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协调"发展不能反证邓小平理论是非均衡发展理论;要求统筹发展不是否定市场经济方向;邓小平"先富"带"共富"思想没有过时.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发展逻辑及发展意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注意澄清那些似是而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全面把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内涵,正确对待现阶段先富现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主要有: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是先富带后富而不同时同步富裕;是勤劳致富、依法致富。要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来客观、科学、辩证地分析和对待我国现阶段先富现象:先富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对生产力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倡导勤劳致富、依法致富,反对违法乱纪的暴富。  相似文献   

13.
不忘本质特征先富帮助后富刘成库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第一个本质特征。改革开放搞活,大搞商品经济,让一部分人首先富起来,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双学”活动开展以来,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过程中"先富"和"共富"这一重要命题,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坚持鼓励先富带共富,共建和谐社会;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共享和谐社会等方面加以阐述,进一步阐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加深理解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理念,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5.
徐彬  张洁 《学习论坛》2013,(7):52-5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然而,由于"先富"的政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政策预期,导致由"先富"到"共富"的政策难以发挥作用。转型后期,为了实现共富的社会目标,必须坚守民生理念,强化经济规制,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的一个改变中国十几亿人民贫穷落后面貌的战略构想。现阶段,邓小平共同富裕的设想尚未变为现实,中国社会却产生两极分化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有制度保证,唯有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两极分化问题,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海生 《求实》2005,2(8):58-59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对待"先富"与"共富"是一个重要课题.先富带后富,逐步缩小差距,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实现这一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影响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大政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允许先富,并引导先富帮助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主张“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并首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国富民、共同富裕之路,提出分三阶段,辩证地解决先富与共富、富民与富国的关系问题。“共同富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发  相似文献   

20.
牢固把握发展的主旋律、制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缜密计划“三大”发展战略重点、积极倡导“台阶式发展战略”和“先富共富发展战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发展观的主要内容。邓小平发展观的历史贡献在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谋发展,把国家发展的目标定格为富强、民主、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