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传染性法氏囊病野毒株感染产蛋鸡为了搞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野毒株对产蛋鸡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本试验。材料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野毒株采自本地死于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的病变法氏囊。产蛋鸡群50周龄的罗曼蛋鸡160只,产蛋率为88%,平均体重1756g,传染性法氏囊病病...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力的相关关系,以不同剂量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二联灭活疫苗免疫21日龄的SPF鸡,免疫后采血测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和抗体,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强毒攻击,攻毒后第72小时,剖检所有试验鸡,观察鸡法氏囊等器官病变。将每只试验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情况进行一一对照。结果显示,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中和抗体效价≥1∶16 384(214)时,可获得100%的保护;效价为1∶8 192(213)时,保护率为95.5%;效价为1∶4 096(212)时,保护率为92.9%;效价为1∶2 048(211)时,保护率为86.1%;效价为1∶1 024(210)时,保护率为76.5%;效价为1∶512(29)时,保护率为53.3%;效价为1∶256(28)时,保护率为33.3%,效价≤1∶128(27)时,保护率为0。试验证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鸭源呼肠孤病毒与沙门菌共感染对雏鸭脾、法氏囊的病理损伤及法氏囊IgY抗体生成细胞数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鸭源呼肠孤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和免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雏鸭被分成4组,即对照组、呼肠孤病毒感染组、沙门菌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于8日龄对呼肠孤病毒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雏鸭接种鸭源呼肠孤病毒,13日龄对沙门菌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雏鸭接种鸭源沙门菌。分别于13、14、16和20日龄每组剖杀6只,观察各组脾、法氏囊和胸腺的病理变化、法氏囊IgY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变化特点。结果显示,呼肠孤病毒感染后脾、法氏囊和胸腺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组织内出现明显坏死灶,之后出现肉芽肿结构,法氏囊固有层淋巴滤泡明显减少。混合感染组的病变明显重于其他单独感染组,法氏囊IgY抗体生成细胞数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呼肠孤病毒感染雏鸭后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增大了细菌的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王永山,周宗安,翟春生,方元,顾志香,王元伦(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南京210000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以侵害雏鸡淋巴组织特别是法氏囊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国内外主要的鸡传染病之一,是一种破坏鸡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传鸡病。主要感染幼鸡;使法氏囊受损而产生免疫抑制现象,结果使鸡在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种后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我们对疑为鸡法氏囊病的鸡病料用电子显微镜直接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四川省永川县、泸县、荣昌县的6群2月龄左右的鸭群中发现有4群感染隐孢子虫。用所收集的鸭隐孢子虫卵囊进行人工经口感染7只1月龄雏鸭,感染后第8~9天开始从粪便中排出大量卵囊,持续排卵囊期约为12天。感染后13天开始,分期扑杀动物,取其气管、各段肠道、法氏囊进行组织学检查,发现法氏囊有大量隐孢子虫寄生。引起法氏囊粘膜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萎缩及上皮细胞脱落;电镜扫描观察发现法氏囊粘膜上皮细胞膜下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形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状突起,引起上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初步证明鸭隐孢子虫对麻鸭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鸡新城疫得到基本控制之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鸡减蛋综合征、鸡白痢和鸡副伤寒等五大疫病对养鸡生产威胁严重,在一些地区已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尽快控制或稳定控制这些疫病,特提出以下防制对策,仅供同行参考。 (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8.
采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直接从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死亡小鸡的法氏囊组织中分离到X毒株和N毒株,经电镜形态学观察和多项生物学特性试验的结果表明,分离到的X毒株和N毒株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血清Ⅰ型  相似文献   

9.
囊立康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从征(河南省邓州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474180)1990年以来,河南省南阳市的邓州、淅川、方城等地发生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经对8个养鸡场统计,当年总饲养量为15432只,发病13921只,发病率为90.21%,死亡6283只...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杨杰荣,孙彩琴(兰州华陇家禽育种公司73006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以损害幼鸡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除了引起死亡以外,更重要的是破坏免疫系统,引起免疫仰制,致使疫苗接种失败,同时降低机体...  相似文献   

11.
禽毒灵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试验赵双正(四川省乐山市兽医诊断室614000)1991年以来,四川省乐山市的眉山、洪雅、市中区、犍为、峨眉、夹江、井研和五通等地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1991年经10个养鸡场的统计,总饲养量为13414只,发病的有132...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某县鸡场,1986年3月,购回10日龄罗斯父母代雏鸡2000多只,于4月初大批发病死亡(6周龄),虽经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至5月初仅存200余只。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雏临床症状,法氏囊显示的特征性病理组织学变化,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琼扩试验阳性,确诊该鸡场爆发的病为IBD。在此期间,作者对部分病例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 (一)病理剖检 剖检死亡鸡只,见皮下肌肉萎缩、变淡,特别是胸部、腿部肌肉。肝、脾散在有出血点,肝表面散在有灰白色坏死点。肾稍肿大,色淡。法氏囊明显肿胀,色灰黄囊壁水肿,增厚,有的囊内见淡黄色粘液状内容物;有的法氏囊则萎缩变小呈淡黄色,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临床上主要以下痢为特征。1992年元月,天水市某鸡场饲养的25日龄依沙雏鸡,爆发了一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引起大批鸡只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雏鹅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治周建强,潘琦,路振香,张忠诚(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凤阳233100)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据国内外文献记载IBD仅发生于鸡。但1993年6月,安徽省五河县大新乡某...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不同病毒株感染SPF鸡比较病理学观察陈明勇高齐瑜施海勇方曙光(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年来,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诸多血清亚型和变异株、超强毒株的出现,使该...  相似文献   

16.
集约化养鸡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制周应志郭家骅1)哈利和蕴芗1)(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兰州730046)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幼鸡,以引起法氏囊肿大、损伤及淋巴组织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本病除直接造成感染鸡死...  相似文献   

17.
应用进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陈娟,步恒富陈德威,赵继勋(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北京100850)(北京农业大学)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危害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疾病,呈世界性流行,目前已成为养鸡业中最具危...  相似文献   

18.
几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能疫苗的效力试验张生民,李桂芝,裴青生,刘振伟,张西云,马利青,冯金秀(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03)我们用自然及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死鸡的法氏囊、脾脏,肾脏、肝脏以及IBDV强毒接种鸡胚而死亡的全...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不同组织灭活油乳剂苗免疫效果试验杨峻,邵华斌,黎秋华,杨年娣,甘伏生(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武昌430209)本试验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湖北省地方毒株(HB_909)通过人工感染鸡的法氏囊、感染鸡胚和鸡胚囊液制...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幼龄雏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全身性、急性传染病。本病自1962年由美国Casgrove首次报道以来,相继流行于美洲、欧洲、亚洲等地,目前已呈世界性分布,成为严重威胁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