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6,(18)
正中秋节拾着夏的岁末、迎着秋的惬意,飘然而至。值此月圆之际,我受邀担任了"两岸一家亲"2016中秋慈善义演晚会的总导演。因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所以首次执导海峡两岸中秋慈善义演晚会,我深感荣幸。9月12日晚,两岸同胞欢聚一堂,在什刹海剧场共同演绎了"花好月圆夜,两岸一家亲"的浪漫月光盛宴。感人的场景不断涌现,不仅拉近了两岸同胞的距离,更体现了骨肉亲情大  相似文献   

2.
<正>花好月圆人团圆,海峡两岸一家亲。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全国各地举办了赏花灯、做月饼等丰富多彩的中秋活动,两岸同胞共享传统文化,共度传统佳节,共叙两岸深情,共谱两岸融合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海峡两岸各民族中秋联欢活动是在国家民委、国务院台办等部门指导下,由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中华海峡两岸原住民暨少数民族交流协会、台湾两岸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等单位主办的一项海峡两岸各民族的交流活动。自2002年开始,中华一家亲——海峡两岸各民族中秋联欢活动已成功举办五届。活动中的文艺晚会是艺术的交流又是情感的诉说。在以“家”为背景,以“情”为主线的主导思想下,两岸同胞用热情的歌声、美丽的舞姿,展示了海峡两岸各民族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在月圆之时更加渴盼骨肉团聚,期盼祖国统一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4.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民谚道出中秋之夜两岸同胞品赏月尝饼的传统节俗。自古至今,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节日食品,犹如春节要贴春联,端午节要吃粽子一样,  相似文献   

5.
相依相伴     
每当中秋之夜,我有时会登临太平山翠绿的峰顶,俯览那清幽的月色如何洒遍港岛的万家灯火;我有时也会徜徉维多利亚海湾,凝眸圆月在碧波中起伏荡漾。而那中秋的港九,则是一条辉煌灿烂的人间星河。每当此时,花好月圆、阖家欢乐的幸福感便充溢在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6.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秋月饼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 中秋之夜,地球上的华人,无论何国籍,讲何种方言,中秋之夜,在家的,合家团聚,共庆花好月圆;出门在外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聚中秋之夜月朗风清,世道升平。无论在家的、出门在外的。都喜欢聚家人或三朋五友品茗赏月,可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待说是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  相似文献   

7.
奚薇 《友声》2011,(1):44-46
中秋之夜,"月是故乡明——2010中国镇江北固湾中秋晚会"在镇江北固湾广场举行,上千名海内外镇江籍名人、港澳台同胞,和镇江市民一起共享一轮明月下的浓郁乡情。中秋晚会活动精彩  相似文献   

8.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突出的是团圆,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根据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月圆之日,应是亲人团圆之时,所以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这种团圆意识构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元素,至今仍成为全世界华人精神凝聚的纽带。据考证,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  相似文献   

9.
涵方 《台声》2006,(10):82-85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是仅次于春节的流行于全国各族人民乃至海外华人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因此时正值我国农历一年四季——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又因为一年四季的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在这一天,月亮比其它任何时候都圆、都亮,所以又被叫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此夜,人们仰望悬挂于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而然会衍生出一种期盼亲人团聚的情感,远在他乡的游子,也会借此来寄托自己对故乡、对亲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因此,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在国外,中秋节也有其他…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0,(25):65-65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中秋月圆被视为亲人团聚的日子,故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周代已有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  相似文献   

11.
林长华 《黄埔》2014,(5):91-94
正金风送爽,菊桂飘香,我们又将迎来象征团圆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传统大节,也是仅次于春节的团圆节,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以十五月圆为标志,这天正值三秋之中,故谓之"中秋"。中秋之夜,月色比平时更亮,宋代林光朝的《中秋月夜》诗写到"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如今,手足同胞团圆夜盼华夏聚,两岸联欢共中秋。中秋节起源于崇拜月亮三千多年前的《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  相似文献   

12.
9月9日、10日,“香江明月夜——中秋晚会”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举办。这次演出由中华文化城有限公司、海峡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有限公司、香港文汇报(网络)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筹组,目的是展现中华民族两岸三地同胞血浓于水的感情,表达中华民族盼团圆、盼统一的心愿。农历八月十五当晚,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还举行了专场“香港明月夜——中秋联欢晚会”,  相似文献   

13.
月到中秋,又到了亲人团聚的日子,在祖国大陆的万家灯火中,有一盏灯格外明亮,它照耀着福建渔民彭九英团团圆圆的一家人。彭九英盼了一年多,刚刚在几天前才与自己的女儿女婿重逢。一年前,他们各自在海峡两岸,渡过了一个恶梦般的中秋,那时,月儿也是这般圆,也是这般亮,却是“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彭九英在今年8月3日写给海协的陈情信里这样讲述了自己亲属的遭遇,“彭厝村是厦门市同安区新店镇一沿海村庄,自古以来都是靠着半山半海维持生计的村落,既要海上生产,又要种好农田。海上作业都是以小家庭  相似文献   

14.
正"月会"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中秋风俗。2015年9月,以凝聚海峡两岸同胞情感,彰显奉台地缘文化的"剡溪明月·两岸同根"的中秋月会在溪口举行。台湾著名艺术家、收藏家、话剧"金狮奖"创始人许伯夷,台湾退役将领池兰森、方宁书,台湾中华国际佛教梵呗音乐创始人释广慈长老,大陆电影《开国大典》导演李前宽等两岸各界人士参加了此次月会,共同欢度中秋。"月会"除了以微电影、情景秀、图片展、书画馆藏展展示海峡两岸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外,还以电视散文诗  相似文献   

15.
制度的力量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难道他不爱花好月圆?我想,一定是他洞悉了“花无百日香,人无百日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规律,不再强求花开不败,月圆不缺。爱花开月圆的偶然,亦爱花开月不圆的常态。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18)
正又见月圆,又添相思,海峡"涛声依旧",两岸情缘更浓。中秋节一向深受两岸同胞的喜爱和重视,并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我很高兴能在这寄托盼望团圆幸福之际,受邀参加"两岸一家亲"2016中秋慈善义演晚会。9月12日晚,在中秋慈善义演晚会现场,我演唱了《故乡的云》《三百六十五里路》两首歌曲,真情演绎了游子的乡愁,瞬间点燃现场的火热气氛。两岸同胞热烈互动、畅叙亲情,掌声一遍遍响起,乡音、乡情,  相似文献   

17.
郭雪筠 《台声》2022,(18):24-25
<正>花好月圆人团圆。中秋传统佳节前夕,全国台联与北京市东城区台办共同举办在京台胞中秋联谊活动。全国台联会长黄志贤、副会长杨毅周,东城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薛国强等领导与台胞乡亲欢聚一堂,共话中秋。全国台联台胞部部长高伟、东城区台办主任王宝祥等一同参加。本次活动由北京台资企业协会东城联谊会承办。  相似文献   

18.
月是故乡明     
中秋的月里,有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情,有长长的剪不断的思念。在这个月圆的夜晚,让我们和全国160万警察同仁共同举起杯:祝福祖国!祝福亲人!祝福朋友!月是故乡明@刘静!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9.
“中秋望圆月,玉兔启神辉。”每逢中秋佳夕,祖国各地民间赏月的风俗五彩缤纷,耐人寻味。仅笔者所见所闻,便有如下形式。 走月圆:时近阴历八月,苏州的少女少妇们便偷偷地预备下自己最喜欢最时髦的多彩的衣服,好在中秋之夜“走月圆”时一展月下倩  相似文献   

20.
八月十五,中秋月央。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史称“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中秋时分月形圆满,“团圆”一说便从此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