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抓住发展这个关键,依靠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必须加强民主法制,通过健全民主法制保障和谐;必须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突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丰富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内涵,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党巩固执政基础、实现执政使命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王斌 《前进》2007,(9):36-3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通过学习,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着力把握以人为本和共同富裕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和谐"一词在《词源》中的解释是"协调",与之相关的词组有"音调和谐"、"颜色和谐"、"气氛和谐",因此"和谐"给人一种优美、祥和、融洽的感觉。可见一个和谐的社会就应该是一个和乐融融、气氛  相似文献   

6.
韩益 《前进》1994,(11)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几点认识韩益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对于我们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坚定性和自觉性,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把解...  相似文献   

7.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不仅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而且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和回答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动摇。只有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才能理解我们党为什么在现阶段只能实行这样的方针政策而不能实行别的方针政策,才能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力量。一、全面把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善本内涵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  相似文献   

9.
侯国庆 《协商论坛》2006,(10):28-28
近日,就有关新农村建设问题,我们到有关市地作了专门调研。根据所见所闻,所学所思,提几点看法供参考:正确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
陈建华 《人大研究》2005,(10):50-51
对于欠发达的甘南藏区而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与发达地区相同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其一,由于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的制约,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总量小,2004年完成生产总值21.8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05亿元,综合实力差,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非常薄弱。其二,城镇化水平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0%,还有17万人未解决温饱,“三不通”乡村多,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其三,社会发育程度低,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缓慢,人口整体素质不高,发展活力不强。其四,生态环境脆弱,处理好生产发展、生活富…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立足于中国与世界社会变革的伟大实践,立足于对人类历史与共产党执政历史的哲学认知与反思,立足于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两个维度的密切结合。尊重全体人民的主体地住,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把握利益关系协调的重要性,以法治的手段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是实现社会和谐、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们党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甘孟 《传承》2009,(6):50-5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们党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指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问题,相互联系,互为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04年5月省委作出的全面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决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建设“平安浙江”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浙江的具体实践。经过这两年的努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有了良好的开局。更为重要的是,各地在推进“平安浙江”建设中,对“平安”、“和谐”这些重大问题有…  相似文献   

16.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一个崭新命题,是我党执政理论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一个总体概念,蕴含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系统可以结合实际细化为全面、真实、及时收集社会信息的能力、危机管理的能力、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防范和消除社会病态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等12项能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强大的社会创新活力、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维护、民族和睦、社会保障有力、人自身的和谐等八个方面。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必须多方面探寻科学而实际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促进社会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民政工作者来说,就是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探索和谐社会与民政工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升工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认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把和谐社会看作一个矛盾的和历史的统一体。社会建设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概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现实意义。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就要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状态和实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惠峰 《前沿》2005,(11):194-19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概念的提出,是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我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本文要回答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新世纪发展战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深刻概括了影响广大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理论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首先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回答的历史性课题。新学期伊始,大连市“一校两院”组织全体干部和教学人员就“四个如何认识”进行了初步的理论研讨。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