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秀云 《行政与法》2004,3(7):12-14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的发展和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具体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是理论与现实的统一、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观点,使"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诉的合并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龙 《现代法学》2005,27(2):78-84
本文研究的是民事诉讼狭义的诉的合并,即客观的诉的合并。客观的诉的合并,是指同一原告对同一被告在同一诉讼程序中主张两个以上诉讼标的。在存在诉的客观合并的诉讼中,形式上虽然是单一的诉讼,然而实质上却包含着若干个独立的诉。以合并诉的目的为标准,可以将客观的诉的合并分为四种:即单纯的诉的合并、竞合的诉的合并、预备的诉的合并以及选择的诉的合并,不同种类的诉的合并有不同的裁判要求。  相似文献   

3.
王士祯的悼亡诗在对妻子的忆念中融入了强烈的悔恨之情,他借艺术对现实的升华告慰亡灵、渲泄自身的哀伤。他的悼念发妻的组诗把纪事和抒情相结合,流溢着凄寒悲苦的情调;而悼念两位继室的组诗则以浓郁的闺阁气息和优雅的感伤情怀呈现出哀艳的色彩。王士祯的挽诗能贴近对象的身份、经历作恰当的人生价值判断,其起承转合的章法借鉴了八股文的创作技巧。王士祯死亡题材的诗歌虽有创新性不足的缺点,但诗中蕴含的真挚丰沛的情感和反映出的高超纯熟的艺术表现力足以代表当时同类优秀作品的创作水准  相似文献   

4.
法的功能和法的作用辨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法的功能和法的作用是形式上相似而实质上有别的两个事物。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内在属性,而法的作用是被赋予和设定的;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稳定属性,而法的作用则需常有变动;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应然属性,而法的作用则具有现实的指向。法的功能主要是描述性的,法律人应把握法的功能的天然禀性,尊重法的规律来发现和表述法的功能,使法的功能的潜质尽可能得以实现,而不要去做形式上所谓“充分发挥”而实质上则属于画蛇添足的徒劳工作。法的作用主要是规定性的,法律人应在充分利用既有条件的基础上,更好地创设和发挥法的作用,使其能够适合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5.
张波 《刑警与科技》2014,(22):70-72
红外热像仪可以被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制冷型的,一种是非智能型的,对于致冷型的,它对热量变化的感知能力比较的强.但是它的结构也很复杂.在军事方面他用的比较的多,但是非制冷型的在生活中用的用的比较的多,虽然它对热量的变化的感知能力没有制冷型的好,但是它的结构相对而言也要简单很多.并且它的功能现在也能够满足军事方面的大部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从事物的本质和表象的辩证关系来看,党的作风是党的本质特征的直观表现;从事 物的总体和个体的辩证关系来看,党员的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反映和表现。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是党实践“三个代 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对教育学教材的文本性质与书写方式的思考,是进行教材建设的理论前提。在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的影响下,传统教育学教材追求知识的精确与理论的完备,忽视教材的人文性与生命性;强调教材教育知识的权威性,而忽视教育知识的对话性与生成性。其书写遵循的是知识的逻辑而不是生命意义的逻辑,强调的是文本的正确性,而忽视文本的反思性与创造性。教育学作为一门以人文事实为基础的学科,其知识的不确定性与实践的开放性决定了,追求确定的教育知识是徒劳的,将教材作为不可质疑的权威也是错误的。由此,我们需要反思教材的文本性质,重构教材文本的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8.
自然的权利是当代生态伦理学中的重要范畴。自然的权利的真正内涵在于指称自然物正当的利益,其中包含了人的尺度。这是人类面对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自然应当采取的态度。动物权利论从生命主体的特征出发将权利的主体扩大到动物。由人的权利的演进历程出发,用类比的方式将这一历程发散到动物权利的实现过程。自然的权利有其特定的生成理路与内涵。其中,"利益共同体"是自然的权利存在的事实基础,构成自然的权利成立的必要条件。权利历史生成的逻辑为自然的权利提供了生成路径,是自然的权利成立的充分条件。可见,自然的权利的实质在于引导人们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并用以规约人类权利的滥用,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谐社会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作为全面社会发展的学说,其关注的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多要素的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归宿的,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高价值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社会观。  相似文献   

10.
夏泽祥 《法学》2012,(2):121-129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是具有普适意义的学术分析方法。尽管两者的界限具有模糊性,但两者的划分对于当下的中国仍具有重要的法治意义。从宪法的公法属性出发,否定宪法对于私法的基础作用是错误的。为了说明宪法对于私法的基础作用而怀疑宪法的公法属性也是不正确的。具有公法属性的宪法,不仅可以充当公法的立法依据,而且能够成为私法的立法基础。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1.
高雅晶 《法制与社会》2013,(30):64-65,73
行政决策关系到国计民生,行政决策的失误造成的损失经常是我们无法估量的,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所带来的损失,我们应该建立事前的制衡机制和事后的责任追究机制来尽可能的杜绝这一情况的发生,本文主要对行政决策的制定以及行政决策失误之后所需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的角度来探究如何减少失误的发生,使得我国的行政决策的制定更科学,能够更好的使得人民的生活创造更好的制度、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权利的客体是权利设立的基础,权利的标的是权利行使的对象,权利的内容是权利主体自由意志的行使方式。权利的客体要结合权利的层次作不同的分析,第一层次的权利客体包括物质客体和观念客体。第二层次的权利是第一层次的权利动起来的结果,第二层次的权利客体原则上是第一层次的权利,但是通过第二层次权利创设出来的新权利种类有例外。第三层次的权利是第二层次的权利动起来的结果,其客体原则上是第二层次的权利,其后依此类推。权利客体和权利标的的区分对于第一层次的权利分类没有意义,但是对第二层次及以后的权利分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占有是民法与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刑法上的占有是区分夺取型犯罪与侵占罪的关键。民法上的占有是指人对物进行管领的事实,其本质在于主体以自己的意思对物进行现实的支配。民法上的占有,重视的是权利的一面。随着财产关系的日趋复杂,占有改定、指示交付、拟制占有等在民法上是被承认的。刑法规范占有的目的在于对财产秩序的维持,占有要求主体对财物进行现实的控制,非法占有也是刑法保护的对象。民法上,观念上的占有在较大的范围之内得到承认。刑法上的占有强调的是更为现实的占有,脱离物理占有的社会观念的占有仅仅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得到承认。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逐步提高,观念上的占有在刑法领域有扩大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法的观念是社会主体对物质生活条件下生成的法权要求即法的精神的认识。法的精神是客观的,法的观念是主观的。法的观念表达着主体对应然法权的认识程度与认识能力,如果一定社会主体认识到一定的法的精神,则意味着这类社会主体对法的真理的领悟与理解达到理性的高度。而法治的起源则基于整个社会主体对法的精神的普遍认知。相对于社会主体的法律意识及法律观念,社会主体法的观念的确立意义要重要得多。一、关于法的精神和法的观念(一)理性与法的精神。理性,就其结果而言,是主体(思维着的主体)对外部存在的理智审定。理性一词,在西…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整体利益的整合形成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国家与政府之间的分立是异常清晰的 ,国家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代表 ,政府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主要促成者。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首要的是须为国家颁布的法律所确认并建立现实可行的维护机制。而建立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机制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在国家的民主商议立法机制下制定经济法。经济法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法 ,社会整体利益的整合形成的第一步就体现在经济法的立法过程中。而在经济法的立法过程中 ,政府与国家的分立尤显重要 ,因为经济法是由建立在民主代议制基础上的立法机构制定并颁布的国家法律 ,其规范的内容是政府介入经济的行为 ,在“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如何约束政府行为构建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利益博弈的均衡状态是经济法立法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的素质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修养、能力和才干,亦即人在生活、工作及社会活动中所具备的条件。人的素质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人的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成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战略任务,只有努力提高人的素质,才能为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提高人的素质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辩证关系以及提高人的素质的途径入手,阐述了提高人的素质对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法治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公平正义作为价值追求,反映了法治的真谛。在社会实践中,公平正义首要的任务是追求人权,注重人的权利的司法保护,其次,要将这种权利实现的途径,以程序正义的方式得以公开与体现。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司法的保护,权利的实现,要在文明的过程中得以完成。任何粗暴的,不人道的,尽管在结果中实现了正义,与法治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18.
刘毅 《刑警与科技》2005,(11A):85-87
回望2005年的中国安防市场,竞争依然是热烈的主题。但是,与前有所不同的是,在今年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欣喜的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与综合实力强大的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合来占领市场或者与国外企业合作走出口路线。关系的竞争、价格的竞争正在逐渐向营销渠道的竞争、品牌的竞争、核心技术的竞争、服务的竞争方面发展。价格竞争依然存在,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积极主动的从价格战的泥潭拔身而出图谋企业的良性发展。而这正是安防产业发展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一、行政处罚法基本原则的涵义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亦即行政处罚的原则。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行政处罚法律、法规所体现的带普遍意义的指导原理。它既体现着党和国家的行政领导的宏观战略决策,又反映着全国人民调整行政关系的意志,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管理科学与法律科学的完美的结合,表现出行政法律意识。因此,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并非具体的行政处罚法律条文,而是渗透于行政处罚法律、法规之中的指导性原理。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相似文献   

20.
经济犯罪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要从社会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运行上去观察。犯罪虽然是一种个人的反社会的行为,却与该社会的结构及其功能作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一定的社会结构及其功能作用,衍生出与该社会结构有关的一定的犯罪形态来。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某些传统的犯罪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质的变化;二是产生出某种新兴形态的犯罪来。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犯罪的质和量也起着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