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飞翔 《各界》2011,(10):92-94
梁漱溟作为一代宗师,他的爱情与婚姻也如同他的整个人生一样颇具传奇色彩且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
《各界》2016,(4)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一生行谊俱在于求人生、中国两大问题之解决。为了实现其儒家美妙人生,他反对现代化,而为了求得中国民族独立、富强,他又希望中国现代化,这种两难心境使他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构思矛盾重重。不过,他的现代化设想中也提出了不少超越式的反省,如把解除人们“精神迷失”作为现代化建设之前提,呼吁在实现现代化时要克服现代化对人生的负面影响;强调现代化与本国传统的内在联系性等。这些思想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各界》2012,(12):F0002-F0002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梁漱溟说,他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他一生精力都用在两个问题上:一是人生问题:一是中国问题。对人生问题的追问,使他出入于西方哲学、印度宗教、中国学问,而被视为哲学家;对中国问题的求索,使他投身于辛亥革命、乡村建设,发起中国民主同盟,而被视为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5.
陶方宣 《各界》2013,(10):94-96
黄靖贤见过梁漱溟,是姐夫伍观淇带他回来的,当时,对他印象挺不好,年纪轻轻的一个人,整日一心向佛,死气沉沉的样子.她还对姐姐说:"这种人,不会有姑娘嫁给他,他要娶,只能娶尼姑."姐姐吓得慌忙双手合十,念念有词:"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你无知丫头,怎能说出这种话来?一心向佛的人,他不会存有俗世之心."黄靖贤自知说错,吓得连连吐舌:"掌嘴,掌嘴."  相似文献   

6.
王文闯 《学理论》2008,(18):74-75
梁漱溟作为中国20世纪上半叶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以其特有的知识结构会通中西,统领古今。探文化之源,索文化之本,解文化之变,求文化之路,建构了一个较为完备的文化哲学体系,为我们今天重塑文化运作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梁漱溟倾尽全部心力构建他的文化理论体系,成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山者。他的文化哲学第一次把中国文化纳入世界文化架构中加以平等地讨论,肯定了中国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梁漱溟的秩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作为哲学思想家似乎广为人识,但其社会政治思想方面长期以来却鲜有研究.梁漱溟的秩序观点是其思想体系,尤其是社会政治思想中的一个亮点.他对于秩序之内涵、秩序之危机和秩序之重建方面均有洞见,并且躬身实践,从基层和上层寻求秩序危机的解决之道,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蒸晨  王国平 《各界》2010,(10):22-23
熟悉梁漱溟的人应该都知道,1931年到1937年他在山东省邹平县创建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从事乡村建设实验。我就是邹平县人,以前陆续听说过梁先生的一些情况,但真正开始接触他是从1986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在长期的思考探索过程中逐渐提出了颇具特色的中西教育观。梁漱溟极为赞赏以人格感召、精神陶炼为主要方法的丹麦教育,主张在中国大力发展类似的精神教育。然而梁漱溟通过对当时的世界背景以及中国实际国情的研究,认为中国在学习丹麦教育时应对其进行改造,把讲理作为主要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梁培恕 《各界》2011,(11):21-22
父亲梁漱溟说过这样一段话:“说到我交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头一个段落为我二三十岁时所交的朋友,差不多没有一个不比我年纪大的,如张难先、林宰平、伍庸伯、熊十力诸先生,都比我大十岁或二十岁,他们对我可算是忘年交,我看他们都是师友之间的。不蒯年龄的人其趣味不同,而竟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5)
梁漱溟站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上来思考中国问题,想通过自身知识、文化传统的创新与改造和兼容西方文明来寻求中国问题的解决。无论是他对东西文化的认识,还是他对东西教育的看法,都是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因此可以说梁漱溟的情意教育思想是他东西文化认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情意教育思想的来源、情意教育的内容、情意教育的实质三方面来探析梁漱溟的情意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马勇 《理论视野》2009,(10):51-53
常言道:说有容易说无难。历史学最忌讳的就是往往凭借有限阅读或一己之见大胆放言“从来没有”之类的绝对言辞,这些信誓旦旦的断言往往被一个很小的发现予以证伪,令人难堪。比如在梁漱溟研究中,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说梁漱溟接受1953年与毛泽东发生冲突的教训,没有再说一句话,因此他没有像那些老朋友如陈铭枢等人那样被划为右派,沉默换来了平安。  相似文献   

13.
田甜 《学理论》2012,(17):69-7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蹂躏,许多仁人志士纷纷探求救国之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广大农村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而以梁漱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却主张用“文化求政治”“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等一套乡村建设理论来关注农村,进而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作为改良运动的乡村建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文化建设、中国农村发展问题上的见解直到今天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宋薇  付丽芬  刘桂荣 《理论探讨》2006,1(2):122-124
梁漱溟和钱穆都是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和阐扬者,二人都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探询现代中国的出路,回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文化危机,其终极关怀是一致的。由于二人不同的心路历程、对中西文化研究方法的差异及对文化体认的不同,二者的文化哲学也并不一致。梁漱溟从哲学出发,钱穆则从历史研究入手,对中西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未来命运作了比较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他的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理念以及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当前我国农村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乔新娥 《学理论》2012,(30):17-19
民主是当今社会的总体趋势,民主观念的基本内涵被人们所重视和认可。中国在探索民主发展的道路上不能脱离传统文化,梁漱溟先生对中国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借助其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探究中国文化和民主的关系,给当代中国民主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1893—1988)是本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自80年代以来,有关梁氏的学术归属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热点。他一生多次谈及自己的思想变迁:“我常常说我一生思想转变大致可分三期,其第一期便是近代西洋这一路。从西洋功利派的人生思想后来折反到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是第二期。从印度出世思想卒又转归到中国儒家思想便是第三期。”(《梁漱溟全集》第三卷,第590页)从他的自述,人们当然有理由将学思定向后的梁漱溟划归儒家。然而梁漱溟在1974年6月写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一文,却郑重地宣布自己属于佛家。…  相似文献   

19.
乡村教育思潮是五四运动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想潮流,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是其中的一派。他所提出的乡村建设理论主要是根治文化失调,恢复固有精神文明之理论,这在当时是一种标新立异的构思。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问题又一次引起世人关注,重温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1)
梁漱溟作为中国现代的第一个儒家,他说过:中国文化的复兴就在于世界未来文化的发展。以孔家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便是他所说的文化。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梁漱溟的儒学复兴观以及现在社会的实际需要,探讨传统儒学复兴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其现实可能性和非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