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为“Z世代”青年提供了新的认同建构路径,网络参与深刻影响着“Z世代”的社会化进程,也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社会化模式下形成的婚育观念。通过“青年互联网生活调查”研究发现,网络参与对当代青年的婚育意愿呈现负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具有性别和网络圈层差异:互联网参与对女性婚育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网络参与度高的群体表现出显著更低的生育意愿;身处不同网络圈层的青年,其婚育观念也具有异质性,追星圈青年的婚育意愿最低、网游圈次之,而短视频圈则相对较高。研究表明,以互联网为主要场域的社会化路径,即线上社会化对“Z世代”青年价值观念的形塑存在深刻影响。这有助于理解婚育观念的代际差异,为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动态、破解当下的婚育困境提供新的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2.
刘能 《青年探索》2023,(3):5-12
如何将青年人纳入到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从而完成世代的更替,是从前现代社会到后现代社会的全谱系社会形态的一个核心任务;而当代学术的关注焦点则在于:如何在变动不居的结构性力量的约束、推动和形塑之下,来理解社会的这一核心任务。本文尝试以这一宏大学术议题为背景,讨论当代中国青年的一种看似悖论性的境遇:线下疏离、线上活跃。本文从地位获得和地位保卫理论出发,以当代中国青年相对局促的线下社会处境,与带有赋权含义的线上文化实践地位的对比为切入点,将网络话语权看作青年地位获得和地位维持的一个核心机制,由此解释这一看起来不一致的社会现象。文章最后给出了面向青年世代的网络舆论治理的三大原则——理解、承认和自制力的社会期待,以此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及其社会治理代理人容纳(accommodating)青年世代的重要战术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新 《青年论坛》2007,(2):42-44
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应该坚持慎独,这是由青年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特点决定的:网络交往内容的开放性、网络交流角色的虚拟性、网络交流方式的自主性。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应该做到: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自律性、实现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统一性、遵守网络礼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网络世界观-网络青年意识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代网络青年在我国迅速成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由此提出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深入了解网络青年,我们会发现,其思想意识的核心是网络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因此,我们对网络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加强正确的网络世界观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应用普及,我国青年学生网民数量激增,青年学生网络表达的渠道增多、网络表达更加便捷和经常,这为校园网络舆情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校园网络舆情的产生发展是由焦点事件缘起,在青年学生网络讨论中发展和高涨,并逐渐走向淡化或消落。  相似文献   

6.
青年从来是一个与民主议题紧密联系的群体,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涉及到两个根本问题:一个是社会政治民主,另一个是青年成长发展。从政治民主和网络社会的理论视角分析可知,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对青年,对社会政治民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实现了青年政治参与的主体地位,给社会民主进程带来了新的生机;网络的隐秘性赋予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充分自由,推动着"自由、平等"等社会价值的建设;网络参与的快捷化使青年的社会活力得到充分展现,是对党中央"解放社会活力"倡导的具体落实;网络内容的丰富与参与动因的复杂推动着青年的政治成熟,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环境的良性发展。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社会与青年共赢的积极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7.
彭榕 《中国青年研究》2012,(5):35-40,99
网络技术弥补了传统媒体在社会参与中的不足,促使中国青年网络参与发生、发展。青年网络参与是青年网民传播信息、展开讨论、意见协商和整合的过程。缘起事件、参与环境、青年网民构成了中国青年网络参与的基本要素,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有很强的协变性、契合性、交互性和复合性。借鉴"场"理论考察中国青年网络参与,能更深刻剖析中国青年的网络参与行为,更全面分析诸因素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界定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外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崛起的态势;以起始于2011年的中东北非青年街头抗议引发的政治骚乱和2012年12月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的行为而引发的中国青年"保钓"运动为例,对中外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目的和后果进行了多维度的比较分析;总结了国内外青年网络政治运动和应对处置机制的经验教训,并就减少网络负面影响促进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正向发展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深深地影响到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政治生活领域,网络政治参与逐渐兴起,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青年是当代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本研究对国内七个具有代表性的中文论坛进行了两轮网络观测,收集和整理了与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主题相关的网络论坛发帖。通过文本分析,从社会行动理论视角总结了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并提出了使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正面效用达到最大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青年社会化的特点,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正负面影响,提出顺应网络的发展,积极引导青年社会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化步伐的加快,网上青年自组织发展呈现蓬勃之势。从当前来看,网上青年自组织作为青年网络社会生活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对社会和青年发展产生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网络舆论动员方式、网上青年自组织成员优化组合方式以及网上网下互动方式。  相似文献   

12.
刘宗粤  杨志清 《前沿》2012,(11):21-23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青年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媒介认知上,青年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滋生网络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根源于新媒体的特性、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青年自身心理矛盾的发展。加强网络机制建设,提高青年网络心理素养,建立有关网络心理辅助机构,是解决青年网络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青少年工作面临的六大课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生活在现时代的青少年,将与网络一起成长。他们区别于“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成为新的“网络世代”。受网络的影响,网络世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会呈现一些新的特点,给我们青少年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谭毅 《青年探索》2020,(2):42-53
青年政策涉及多部门联合行动,分析中国青年政策可以利用政策网络的视角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中国青年政策网络是从中观层面分析中国青年政策制定的组织间关系,以共青团中央参与制定的209项青年政策中的83个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青年政策网络的整体密度偏低,嵌入这一网络的机构较多,但政策议题分散,集中合作不够,稳定的政策共同体尚未形成;共青团中央占据整个网络的中心地位,在协调其他政策主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政策协作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显示出学校共青团的重要地位;中国青年政策网络中的一些高频参与者具有相对较低的中介性,呈现出"被动参与"的特征;中国青年政策网络的历史演化反映出青年政策侧重点实现了从政治动员到权益维护再到系统整合(顶层设计)的转变。面向未来,需要从形成成员相对稳定的青年政策网络、扩大青年政策制定的社会资本、构建省级青年政策网络和省际青年政策网络、注重对青年政策网络的管理等角度完善中国青年政策网络,凝聚起青年政策的机构合力、社会合力、央地合力和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15.
青年网络使用的现状与特征透视——以广东青年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化、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青年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青年如何使用网络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总体上,青年可以分为农村青年、城市青年、青年学生、务工青年这四大群体,为此,我们分别调查了这四大群体的网络普及率、网络经济、网络交往、网络使用时间、网络政治等等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广东青年网络使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信息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正负效应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青年社会化的特点,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正负面影响,提出顺应网络的发展,积极引导青年社会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后,青年就开始从网络获取社会政治信息,当代青年熟练的网络技术也为他们的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有效基础.在网络上的参政议事,是当代青年人最欢喜的表达心声的一种形式.网络参政议事正在成为当代青年社会参与的重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年网络公共参与的历史发展、本质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回顾了自1994年以来中国青年网络公共参与的重大事件.认为青年网络参与的本质是利益表达的发展.进而从互联网满足过去传统方式无法满足的青年利益要求,网络上更容易结群和形成网络利益共同体,现实过程中利益表达方式的缺乏,网络参与非理性的因素更多是青年利益观念的不成熟等各方面对青年网络参与的现象给予了利益分析的解释.最后指出当前抓住网络发展的大好时机,构筑制度内渠道的参与平台特别是网络上制度内参与的渠道是引导青年公共参与良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技术赋能实现了社会关系的重组,“人媒互动”“人际互动”“偏好互动”的结构演化形成了个体间差异化的健康结果。围绕“技术-关系-健康”的逻辑主线探讨互联网使用对青年世代健康的影响契合了时代价值和学术关怀的基本内涵。基于2017年CGSS数据的系列计量因果推断方法的结果显示高频度互联网使用影响青年健康存在“双刃剑效应”:在具备提高个体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客观生病住院次数的“健康溢价”功能的同时,却导致青年群体BMI指数增长的“健康惩罚”。在路径机制方面,高频度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网络、健康管理和网络诱导等途径影响青年世代健康,其中健康管理与网络诱导在部分路径中也起到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20.
刘强 《青年探索》2016,(4):100-106
网络媒体的兴起对香港青年的政治倾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种影响形成的过程中,"意见领袖"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青年群体扮演"欢呼者"的角色,网络公司及科技人员扮演"放大者"的角色。三者协同合作,共同推动了网络舆论的形成。可以说,谁掌握了网络媒体,谁就掌握了青年世代的舆论方向。香港各政治力量到了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舆论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