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溪子 《小康》2010,(2):78-79
老年人和青年人,对生活的态度、做人处事的风格、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总有那么多的不同,回忆当年,想想现在,动一番脑筋,也许对“代沟”问题会有点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2.
有关代沟问题,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 1901—1978)从文化角度解释为代际冲突,该思想集中阐述于《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以下简称《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总体而言,《文化与承诺》发轫于"为沉浮与共的年长一辈和年轻一代找到光辉的未来";的文化信念。  相似文献   

3.
关月辑 《中国保安》2012,(12):56-57
无论是初涉职场者还是跳槽到新工作单位的“老鸟”,往往会惊讶地发现,身边并非都是同龄人。与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履历的人共事,便无法回避“职场代沟”的存在。那么,如何轻松跨越“职场代沟”呢?  相似文献   

4.
邹桥 《青年探索》2014,(4):89-92
高校共青团的发展面临着文化冲突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文化代沟、文化贫血和文化距离上。文化代沟表现为传统文化供给与现代文化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文化贫血表现为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价值冲击,高校共青团价值土壤稀薄;文化距离表现为高校共青团的行政化、工具化,共青团系统分化出中心文化与半边缘、边缘文化,团的青年基础弱化。高校共青团的科学发展,客观要求共青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兼容互喻;要求共青团大众文化精英化、精英文化大众化;要求共青团去行政化、去工具化,建设服务型团组织。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不存在一个年龄群体的青年阶层.但是,在历史文献中很早就有对青春的描述,接着有渐进的对青年的认识,甚至有对青年崇拜的记载.至于在农民起义中青年群体的作用、大学生议政举行学生运动的作用更是明显.当然,为专制君权服务的宗法人伦罗网日益增加对青年的压抑,使分散在家庭中的广大青年缺乏主体性、创造性,似乎成了青年缺席的历史.这导致两代人在历史上就存了代沟.期待新的历史的来临.  相似文献   

6.
或为金钱,或为名利,或为虚荣,或为报答,或为真情,或为某一次感动……“忘年恋”,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跨越“代沟”走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7.
代际关系是表征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关系。我国传统的代际关系是基于孝道伦理和接力型代际交换的关系状态,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代际关系呈现出新的走向,代际关系中的资源流转模式出现了嬗变,代际互动中代际依赖程度在下降,代沟现象凸现,人际关系呈现碎片化,社会新生群体的文化反哺能力不断增强。当前要深入分析衡量代际关系和谐的标准,积极探索优化代际互动和扭转代际倾斜、实现代际跨越的有效对策,从而谋求建立正向的代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第一步:玩转地铁“常回家看看”法规正式生效那天,我下班后照例先回爸妈家吃饭,饭桌上就聊到了这个话题。妈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想回家,是时间、精力真的不允许。”爸说:“这事强求不来。即使回来了,却相处得不愉快,那不是找不自在嘛。再说,人老了,就跟这个社会脱节了,谁愿意跟一个越来越无趣又古怪的老人在一起?”我说:“这事在咱家不用讨论。第一,无论如何,我都打算住在离你们不超过五站远的地方;第二,咱家一直其乐融融,没有代沟问题。”那顿饭,我们一家三口吃得很快乐。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代沟的性质界定与中国家庭的场域特点进行联结,以探索研究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新视角.对代沟的界定,即把不同代间的"差异、隔阂和冲突"这一类表征代际距离的词汇统称为"代沟","代差"反映了变迁社会中不同代间的差别,具有客观性、协调性和动力性的特点.代差的特点十分契合中国家庭中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承担不同的社会和家庭角色的两代人之间相互依存、密切合作的关系.本文认为,代差视角是一个从正面的、代际协调的角度进行家庭关系研究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0.
“代沟”的社会正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代沟”现象的社会功能,可以区分为社会反功能和社会正功能。“代沟”的社会反功能,作为显性功能,在学术界已达成较一致的意见。而作为潜在状态存在的社会正功能,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关注和重视。该文从经济、文化和社会三个方面,对“代沟”的社会正功能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代沟”的社会影响的根本性质做出判断,认定“代沟”是一种积极性的社会现象。我们认为,此观点是学术探索性的,还不是定论,望有兴趣进一步探讨者参与商榷。  相似文献   

11.
刘庆 《青年探索》2022,(6):52-61
后独生子女时代,受生育政策、生育意愿、传统生育伦理责任等因素的影响,客观上形成了许多高龄产子家庭,其家庭内部子代之间的同胞关系也面临新的挑战。“同胞隔阂”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学术建构,其本质在于兄弟姐妹之间心理年龄和社会时代的断层,存在的基础是较大的生理年龄差别。同时,作为传统“代沟”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同胞隔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形成机制原因包括:高龄产妇生育意愿提高、“一孩”意愿改向、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维护家庭内部和谐、减轻子代赡养父母压力。在高龄产子家庭中出生间隔较长的同胞间不仅会产生情感隔阂、心理障碍、时代断层、社会化差异,而且会对旧有的家庭结构、家庭养育模式以及家庭关系带来新的变动和调适。本文希望为“三孩”政策下中国社会家庭研究有所助益,开启重新构筑“多子女”新家庭理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代沟及其文化溯源薛晓阳代沟是隔代人之间在心理、文化、习惯等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矛盾、冲突和对抗的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是当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问题。研究代沟的文化意义,及其社会发展趋势,寻求合理调适代沟影响,促使代沟现象的合理化和积极化,...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进程中的"代"与"代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沟”是在20世纪才在全世界范围较普遍呈现的社会现象,而当今世界最明显的特征是现代化。因此,考察“代沟”,必须将“代沟”的形成原因及发展历程,置入现代化进程进行分析。在现代化进程中,“代”的双重属性发生了分化和变迁,并在此历史过程中相互作用,共同促使“代沟”现象的出现。因此,“代沟”是现代化进程中“代”的双重属性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4.
崔建伟 《半月谈》2004,(12):64-64
代沟,是一个老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问题又在不断地变化着形式和内容。本期话题,就让我们从这个老问题说起.听一听同学、老师、家长的新感觉、新认识.以及他们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虽不敢说“识途”,但我毕竟是一匹“老马”,走过的桥比青年人走过的路还要长,路总会认一点的。在这样漫长的年代里,经验和教训总会有一点的。说我能完全了解今天的青年,那是不可能的。但自己毕竟是在大学中教书,有接触青年的机会,对青年还是多少有点了解的。我承认“代沟”,而且还写文章赞美过“代沟”。我同今天青年间的“代沟”,不  相似文献   

16.
刘洁 《岭南学刊》2010,(6):112-116
从文化传递的角度,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去政治化、市场经济的主体性原则、社会转型期道德价值观的混乱、互联网的普及和家庭教育的弱化等社会文化根源,使"80后"形成了与前几代人相比具有鲜明差异、先进而又充满困惑的道德价值观。只有从后喻文化传递的特点出发,认同"80后"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德价值观、从人类文化传递的一般规律出发,发挥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对"80后"的道德价值观的主导、调整作用,才能缓解代际之间的突出与对立。  相似文献   

17.
代沟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代际之间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差异,可能造成代际之间的矛盾冲突。与以往相比,当代青年与长辈之间的代沟出现了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应用、话语、空间距离等方面。对此,青年与长辈均应明确各自在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中的责任与角色,客观认识与理解代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社会的代际数字鸿沟及其伦理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平 《湖湘论坛》2004,17(2):44-46
数字鸿沟不仅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和每一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而且是一个横亘在代与代之间的问题。代际数字鸿沟特别是其伦理表现迄今尚未引起应有关注。事实上 ,由数字鸿沟所引发的代际伦理问题已日渐凸现。网络不应成为代沟的新障碍 ,而应成为沟通代际关系的渠道和桥梁。  相似文献   

19.
由年龄层的不同而造成的所谓“代沟”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各个时代、各个社会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在日本,“代沟”问题的尖锐化是从70年代未、80年代初开始的。在那些战前及战后经济恢复期出生的中老年人眼里,青年一代的言行变得愈来愈难以理解,愈来愈令人担忧。这些出生于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期以后,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蜜罐中长大的年青人,不再有他们上一辈人那种忧患意识和艰苦创业、忘我工作的牺牲精神,他们更看重自我,更思实于自己的生活,追求轻松和享乐c与传统的日本人不同的新一代日本人正在悄然形成,青年问题开始引起社…  相似文献   

20.
在青春期 ,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对不少父母来说 ,这些变化似乎突如其来 ,而且在某些方面与自己良好的愿望背道而驰。一些父母困惑不解 :已经越来越懂事的孩子 ,为什么一下子变得不听话了 ?在一些学者的笔下 ,这种现象被描写为“心理断乳”或“代沟”。“心理断乳”的观点 ,是想反映青春期青少年的个体心理特点———他们已经长大 ,要告别童年 ,要摆脱对父母的心理依赖 ,要确立自己独立的身份。“代沟”一说则是想反映青春期青少年的群体行为特点———青少年开创了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 ,形成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 ,青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