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李士杰 《民主》2004,(5):27-28
我要讲政协委员徐定茂和他提案的故事,都是有据可查的。不像野史说他五世祖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那样,让人不知真假。  相似文献   

2.
张程 《各界》2014,(5):95-96
民国的第四位总统徐世昌是历届总统中的“另类”。他既不是革命党,也没有扛过枪,出身于穷酸秀才,从乡间私塾教师成为宰相,最后转变为民国总统。政治场是充满崎岖的荆棘路,徐世昌能以一介书生纵横清末民初乱世数十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3.
苏东坡在他44岁那年摊上了个案子,这案子差点要了他的命。有人说,是王安石陷害苏东坡,正史、野史里都有这个说法,真是这样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置苏轼于死地?  相似文献   

4.
北强 《各界》2008,(9):40-43
李靖是个中国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无论是官方正史还是野史小说都有他色彩丰富的一笔.野史小说封他为风尘三侠之一,把他和莫须有的红拂、虬髯公搅在一起,塑造成一个来无影去无踪,仙风鹤骨,兴唐灭隋的江湖豪侠形象.……  相似文献   

5.
徐世昌设宴为章宗祥洗尘 章仲和(编者注:章宗祥,驻日公使)此次请假回国,有人告我说,外边有谣言,说你们与日本接洽,将倒徐(世昌)拥段(祺瑞),这次章公使回国,即是商讨进行方法.我说这真是无稽之言,从何说起,我们从来没有这种思想.他又说,你不知道吗?吴笈孙(编者注:吴世湘,总统府秘书长)秘书长半壁街有聚会之所,时常密商对付合肥(编者注:段祺瑞,握有实权的参战督办,透过国会幕后操纵政权),大约这谣言即从那方面来的.我听了他说得有实据,似信非信,不以为意.  相似文献   

6.
一 饮马渡秋水的这个人,诗作不多,人生的传奇不多,正史野史的记载寥寥几笔,其一生行状始终无法厘清,存在各种是耶非耶的疑问.但他有一种神秘的能量,和盛世大唐同在,注释着唐代的雄性与柔情.这个人就是王昌龄. 对于王昌龄来说,虽说出生于南朝世族琅琊世家,但家势已经式微,到他这辈就更趋贫困,他小时候在故乡耕读,自称“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面对这艰窘的处境,王昌龄决心凭借聪明睿智、发奋进取来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处境.  相似文献   

7.
音尘绝 《各界》2008,(6):25-29
吕四娘,清朝人.为吕留良之孙女(一说女儿),野史记载其为报雍正以文字狱杀祖之仇,以选妃之名混进皇宫,后在雍正召其侍寝时以短剑将雍正斩首而亡.……  相似文献   

8.
青桐 《各界》2013,(10):52-54
一饮马渡秋水的这个人,不以数量征服,只以质态取胜.质态至上,生命的质态,文学的质态,都是超一流的.诗作不多,人生的传奇不多,正史野史的记载寥寥几笔,其一生行状始终无法厘清,存在各种是耶非耶的疑问.但他有一种神秘的能量,和盛世大唐同在,注释着唐代的雄性与柔情.对于王昌龄来说,虽说出生于南朝世族琅琊世家,但家势已经式微,到他这辈就更趋贫困,他小时候在故乡耕读,自称"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面对这艰窘的处境,王昌龄决心凭借聪明睿智、发奋进取来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处境.  相似文献   

9.
黑人学者赫伯特约我去谈谈。这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他在爱荷华大学读了10年,得过四个学位。学过哲学,现在在教历史,但是他的兴趣在研究戏剧,——美国戏剧和别的国家的戏剧。我在一个酒会上遇见他。他说他对许多国家的戏剧都有所了解,唯独对中国戏剧不了解。他问我中国的丧服是不是白色的,我说:是的。他说欧洲的丧服是黑的,只有中国和黑人的丧服是白的。他觉得这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0.
(续上期)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游泳池的书房会见了斯诺和他的妻子。毛泽东和外国人谈话,仍然表现出他坦诚的品格。当斯诺赞扬中国人不反对节育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时,毛泽东毫不掩饰地说:"你这个人受骗啦!"  相似文献   

11.
押沙龙 《各界》2014,(11):65-68
隋炀帝是个被高度符号化的人物。在过去,他一直被当成昏君暴君的代表,简直没有哪个皇帝比他更坏。在《隋书》《资治通鉴》这样的正史里,他的形象已经够坏的了。在野史里头他更是从《开河记》一路坏到《隋唐演义》,坏得非常细腻,非常淫秽,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他占据着大隋天子的岗位,却一直干着加藤鹰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3,(14):48-48
刘震云是15岁开始走上文学道路的。那是1974年,他刚当兵。 母亲对他写作影响最大 刘震云说,母亲是对他写作影响最大的人。他说:“我母亲是个卖酱油的,酱油店边上有个书店,她经常拿鲁迅的书看。有一天,她知道我在搞写作,就说:‘你也写东西?这工作不难。’  相似文献   

13.
陶易 《各界》2022,(3):44-48
在官方文献两《唐书》和唐代的野史笔记以及小说中,都有韦皋的事迹或传说,可见他是当时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元和以后一提到韦中令,不称其名而皆知是指韦皋.尤其是他治理西川二十载,抗击吐蕃,安抚南诏,为巩固唐朝西南边防所建立的功勋,更是永载史册,彪炳千秋.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认为,韦皋的勋业福履仅次于再造唐室的汾阳王郭子仪.五...  相似文献   

14.
陈鲁民 《民主》2006,(12):43-43
提起方舟子,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科技学术界的打假专家,虽然看起来温文尔雅,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却让一些人怕得要死,恨得要命。我在近日央视的访谈节目《新闻会客厅》看到一些录像片段,其中就有一些学者、专家极其愤怒地在谴责方舟子,说他不按规则出牌,说他搅乱秩序,说他闹得人心惶惶,说他小题大做,说他捕风捉影,说他多管闲事。甚至还有九位“科技工作者”联名在报上发表了一封《科学探索不需要也不可有“科学警察”》的公开信,声称“方舟子在科学上的‘反伪打假’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重大自主创新一大障碍”(2005年5月11日《科技日报》)。我就…  相似文献   

15.
学会打比方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惠施,曾任魏国的宰相。有人对国君梁惠王说:“惠施这个人讲话喜欢打比方,你要他不打比方,他就说不出什么来了。”第二天,梁惠王对惠施说:“我听说你说话爱打比方,往后,你讲什么就直截了当的,不要打比方。”惠施笑了笑,回答说:“要是现在这里有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样子,他来问我,我就回答他说:‘弹弓就是弹弓那个样子嘛!’那么,您想想这个人会明白吗?”梁惠王听了说:“这  相似文献   

16.
事业是精神性追求与社会性劳动的统一,精神性追求是其内涵和灵魂,社会性劳动是其形式和躯壳,两者不可缺一。所以,一个仅仅为了名利而从政、经商、写书的人,无论他在社会上获得了怎样的成功,都不能说他有事业。所以,一个不把自己的理想、思考、感悟体现为某种社会价值的人,无论他内心多么真诚,也不能说他有事业。  相似文献   

17.
程青 《瞭望》1999,(26)
从通第一次电话,我就感觉出马啸老师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他说他给下岗的朋友开心理调适课,只是为了能给他们一点帮助,自己并不愿意被宣传。最终他没有拒绝我的采访,恐怕只能说是他被另一种热情打动。但他跟我说好,发表时不登照片,也不用他的本名。我理解一个质朴的人希望过一份质朴的生活的心情。而通过对他的访谈,我也理解了一个质朴的人希望别人也能过上跟他一样质朴美好的生活的心情。马啸是成人教育的老师,1996年以来他利用许多时间和精力研究下岗职工的心理状态,在崇文区成人中等职业学校中为下岗职工开设的免费培训班上讲。…  相似文献   

18.
林说 《瞭望》2001,(28)
近日,与一位担任领导职务的老同志闲聊,他说有些人看他已五十四五了,还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就对他说,你蜡头不高了,怎么还这么干呢?他回答说:“蜡头不高也要燃烧到底,不能半途而废。”这种“蜡头不高燃到底”的精神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19.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90年),名墨翟,生活在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约在孔子死后、孟子生前这段时间.<史记>里说他是宋之大夫,一般认为墨子是鲁国人. 至于他为什么姓墨,至少有三种说法:一说他是孤竹国王子伯夷的后代,大家可能都熟悉伯夷不食周粟的故事,但很少知道伯夷王子姓墨台,后来简化为墨.二说墨子之所以姓墨,是因为他长得黑,墨子脸黑,有书为证:<贵义>篇里记载,墨子准备北上到齐国去,路上遇到了一位算卦的,这个人说今天天帝要在北方杀黑龙,您的脸长得黑,不宜北去.墨子当然不听他的,但也没对自己脸黑表示异议.  相似文献   

20.
谁来护法?     
我对沧州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在特殊的年份我曾以特殊的身份在那儿勾留过.听说蒋子龙是沧县人,我问他是哪村的,他说窦店,我说我在姜庄子住过,离你们家八里地,我家文秀住窦店.他说我怎么不知道,是哪一年?就是反右以后干部大举下放的1958年,原来那一年他已经参军走了.我是戴上帽子的右派,罪状之一是替某一个后来也成为右派分子的大学生抱过不平,出主意说,你可以写信给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监委申诉,这就是“挑唆”右派分子向毛主席猖狂进攻了.到达沧县城关那一晚上,在狭窄的剧场看了京剧《宋士杰》,听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