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外来务工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生成有其主体和环境两方面的原因。主体方面受错误的人生观、不健全的认知结构、较差的消极情绪控制能力、明显的个体矛盾性、法律意识淡薄、较低的犯罪感等因素的控制;环境方面受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全面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了解外来务工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和演进过程,对防范外来务工青少年犯罪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监狱领域中存在行刑主体与客体、改造主体与客体等基本范畴。监狱行刑主体是监狱及其民警,行刑客体是罪犯;改造主体是罪犯,改造客体是罪犯的犯罪思想和犯罪恶习。在行刑主客体与改造主客体这两对基本范畴之间,行刑主体与改造主体处于上、下两个不同层次,且行刑客体与改造主体是同一体,因此形成"二层次主客体联结论"。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法人参与经济犯罪活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兼之我国刑法采用"单位"犯罪这个外延宽泛的概念,造成理论与实践对单位犯罪主体的认识和理解不统一.应当参考国外关于法人犯罪的立法经验,立足本国国情,研究我国刑法典已经确定的犯罪主体,明确单位犯罪的标准,确定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排除机关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公安本科专业结构认知图式是教育主体专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运用多维尺度法(MDS)对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显示,将专业结构认知图式的空间维度确定为三维比较合适。通过解析维度坐标形成的三维结构图和二维结构图,以及利用层次聚类法绘制的树状图发现,教育主体的公安本科专业结构认知图式具有典型度、文\理性、学院\实践学习型三维属性,各专业在空间关系中呈现出总体连续统合与专业丛现象并存的特性。专业认知在公安本科教育实践中,特别是招录工作、专业教学、教学改革、就业指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刑事司法最重要的功能可能是标识社会的谴责,表明所有人应当遵守的界限.传统的刑事司法将惩罚看作是实现多种可能目标先验性的干涉手段.恢复性制裁不会将犯罪的严重性与合乎比例的惩罚相联系,而是将损害的种类、严重性与最大程度的合理修复努力相联系.恢复性司法的经验价值和附加的社会伦理价值应当得到最大程度的执行,而不应局限或服从于先验的惩罚.先验地选择惩罚导致沟通匮乏,尤其对修复的有效性不利.在道德层面上,恢复性司法比报应性司法更能促进社会道德观念诸如尊重、团结和承担责任等美德的培养,因而更可能积极促进社会生活和关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投降罪的界定及其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所谓投降是指投降者在战场上基于自主意愿向敌方表示屈服,并放弃与敌方军事对抗而接受其权力管辖的一种军事行为,刑法认为投降是犯罪行为而对投降者加以惩罚。目前本罪的犯罪主体和基本罪状的法律规定均不清晰,应对其加以重新认识。投降罪的犯罪主体应限制为战场上的作战指挥人员,犯罪客观方面即罪状为投降。因此《刑法》第423条应依此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7.
对个体理性程度的不同认识,是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在个体行为决策上的重要差异。本文首先对犯罪行为理性假设在法学中的探讨加以介绍,然后以财产型犯罪为例,对期望效用理论在个体犯罪行为决策上已有的观点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引入心理学中的前景理论,从编辑和评价两个阶段对个体的犯罪行为决策展开分析,进而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国内近年来在吸毒行为如何定性问题上有两种观点相峙不下,焦点是吸毒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问题,即是否将吸毒犯罪化及吸毒者应当受到什么惩罚。目前,根据《禁毒法》的规定,吸毒行为在我国不是犯罪。我们应从理性认知吸毒行为,正确定位吸毒者等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9.
试论犯罪经济学的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犯罪经济学所阐述的各种具体理论、观点的出发点,是统帅犯罪经济学各种具体理论、观点全局的基本理论。其核心是探讨如何解决和处理由资源的稀缺性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这对矛盾引起的犯罪等非法活动问题。其构成要素主要有效用最大化、具有不同效率和协调作用的市场及市场主体稳定的偏好。犯罪经济学主要应用的理论有理性选择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惩罚成本和惩罚机率理论、边际效用理论等。犯罪经济学的理论价值在于:它的产生推动了犯罪学的深入发展,表明了经济学家也可以涉足犯罪研究领域,人类在同犯罪作斗争时也应讲求经济效益,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主体认识能力成为长期以来认识论探讨的话题 ,本文立足于主体认识图式 ,对认识图式的历史进程、其与主体认识的关系和相互沟通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1.
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方式不同,个体的行为反应和情感反应也不同。就警察来说,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警察的情感、成就期望和动机、团队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影响到警察队伍的集体效能感。韦纳的归因理论可以广泛应用于警察选拔、培训和工作激励,帮助警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提高警察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整个警察队伍的集体效能感。  相似文献   

12.
矿业权是明确矿产归属的物权、可以开发的特许授权和实际开发的企业产权复合而成的权利集合体,矿业权所属的探矿权与采矿权的基本构造与矿业权相同。矿业权是并不存在的权利,国外没有矿业权理论和制度,日本和韩国矿业立法规定的矿业权与我国的矿业权理论完全不同。我国矿业权理论源于对日本矿业权制度的"异化"而影响至今。虚无的矿业权导致我国矿业制度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导致矿业制度的诸多困境、两难。应当撤销虚无的矿业权理论,将矿产物权、特许授权和企业产权三者并列,以此构建现代矿业制度。  相似文献   

13.
被害人行为包括被害人同意行为、过错行为和谅解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被害人行为进行分类;对被害人行为的双重性质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被害人行为与行为人行为、犯罪结果的关系将被害人界定为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将刑事法律关系看作为国家、行为人、被害人三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刑法学理论和刑事立法中,确立行为人行为处于中心地位,研究被害人行为是为准确对行为进行人行为刑法评价而服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学界对外国刑法学的研究,对犯罪构成的认识逐渐有了新的突破。犯罪构成中责任的认识在近几年更是学界的宠儿,违法性认识也开始进入法学家的视野,对于违法性认识本身的必要性更是学说纷纭。我国一直坚持违法性认识不要说,司法实践也一直没有承认违法性认识的必要性,其存在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坚持这一立场并进行必要的完善是我国学者的一个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本入手,分析归纳其文本中关于国家理论的具体论述,是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根本前提和基础。抛开文本或者在文本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演绎都是精致的唯心主义的体现。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本为基础,全面集中解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理论的具体论述,主要包括国家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消亡四个方面,进一步厘清了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的本原,以期消除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神秘感或复杂感,使人们更加简单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道路自信是建立在中国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基础上。在道路自信中必须重视党的建设和民生建设,通过这两个方面扩大了道路自信的群众基础。当前,推动道路自信必须突出中国道路内在的理论和实践的优越性,同时兼顾道路自信不同主体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是研究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总体来说,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主要运用了唯物分析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批判分析的方法。具体来说这些方法论包括:社会存在论、实践论、人的主体论、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一般与个别相统一分析法。研究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研究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另一方面,也是更为关键的,是将这些方法论运用到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作为20世纪后期兴起的理论,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兴趣。在我国民主政治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发展中,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为我国政协制度建设另辟了一条蹊径。基于协商民主的理论视野,如何推进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以适应当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已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以人为本”与孟子民本思想,有“恒产”相一致;人是社会主体与“民为贵”同,目的和意义不同。有相一致的地方,如:人是生产主体与民相一致。也有不同之处,如:理论渊源不同,目的和意义不同。  相似文献   

20.
竞技体育犯罪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领域内的违法犯罪已经成为妨碍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障碍。要研究竞技体育犯罪问题,就必须先进行竞技体育犯罪人研究。缺乏这一前提和基础,对竞技体育犯罪问题的研究将步履维艰,甚至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