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勋 《党政论坛》2014,(4):31-31
其实我不太爱说旅行或旅游,我常常用的词是“出走”.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了他的敏锐度,也难以激发创造力,所以需要出走.20世纪70年代我在欧洲读书,那时候我写关于文艺复兴的艺术史,老师问我:“你有没有去过意大利?”我说还没有.他说:“你没有在米开朗琪罗的雕像前热泪盈眶,你怎么敢写他?”  相似文献   

2.
参观者没有参观到的东西 我经常在各地跑,遇到参观过苏南乡镇工业的人,总要打听一下他有什么感想?发现有什么新招?在甘肃省的一个县里,一位参观者对我说:“人家(苏南)那厂房,那设备,我们怎么能同人家比?”我问他:“你了解他们当初是怎么干的吗?”答:“这个嘛,没有了解。”陕北的一位参观者对我说:“我  相似文献   

3.
正有个大学生这样问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我自认为是一个心地善良、品行端正的人,可为什么在人际交往中,有人越来越不把我当一回事呢?请问王董,我以后该怎么做?"王健林微笑地望着他,送给他五个"学会"的建议:1.学会拒绝。你不会拒绝,太好说话,别人就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什么事情,别人一找就答应;什么东西,别人一给就要。做人要懂得该拒绝的事要坚决拒绝,人的价值很多时候是靠拒绝得来的。拒绝可以让你变得更珍贵。  相似文献   

4.
国学赏析     
《侨园》2018,(12)
正【选自】《论语·子罕篇》【原文】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评析】孔子的学生颜渊是一个十分勤奋刻苦的人,他在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问和道德修养方面。但他却不幸死了。对于他的死,孔子自然十分悲痛。他经常  相似文献   

5.
程青 《瞭望》1999,(26)
从通第一次电话,我就感觉出马啸老师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他说他给下岗的朋友开心理调适课,只是为了能给他们一点帮助,自己并不愿意被宣传。最终他没有拒绝我的采访,恐怕只能说是他被另一种热情打动。但他跟我说好,发表时不登照片,也不用他的本名。我理解一个质朴的人希望过一份质朴的生活的心情。而通过对他的访谈,我也理解了一个质朴的人希望别人也能过上跟他一样质朴美好的生活的心情。马啸是成人教育的老师,1996年以来他利用许多时间和精力研究下岗职工的心理状态,在崇文区成人中等职业学校中为下岗职工开设的免费培训班上讲。…  相似文献   

6.
前一阵子,社会上颇为流行的一个口号叫做“宁用有缺点的能人,不用没缺点的庸人”。对此,马胜利很不以为然,他说:“那要看什么缺点。对那些不敬父母、和父母讲价钱的人,我就不信他会爱党、爱人民。对这样的人,有才我也不用。”对马胜利这番看法,笔者深表同意。  相似文献   

7.
朱正 《瞭望》1988,(41)
一天,遇到一位青年朋友,闲谈了几句,他忽然说:“那本《社交书信大全》我已经看到了。” 我没有听明白,问:“什么书信大全?” “《社交书信大全》。怎么?你不知道?那里面还编进了你的几封信呢。” 他告诉我,他的同事有这书,他无意中在书里翻到了我的信,还以为我早知道了哩。我确实从来不知  相似文献   

8.
生而为人,那么,人的价值是什么?有的人可能向自己或向别人提出过这个问题;也有些人活了一辈子,却从来不曾想过这个问题,但他们仍以其人生实践表明了他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说,人的价值问题是谁也避不开绕不了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6,(5)
正想不到我这个一惯老实本分守纪的人居然也会招来警察。那天,两个警察不请自来,把我吓得不轻,我有些惶恐地问:"你们找我干嘛?"两个警察铁青着脸道:"有人举报,你在家里吸毒!""我从来没有吸过毒!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我战战兢兢地说。"你还想抵赖?我们可是有证据的!"一个警察厉声道。"什么证据?我没有吸过毒,你们即使有证据那也是假的!"我虽然害怕警察,但对这种无端的指责,还是据理力争。"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呀!好,我们给你看证据!"一个  相似文献   

10.
<正>五十年并不遥远——《冰河》自序如果一个人要写他半个世纪前的生活,你一定认为那生活已经像历史一样遥远与模糊,多半已经看不清了。不不不,你肯定没有那样的经历。那经历一直像"昨天"那样紧随着我,甩也甩不掉。是什么样的感受叫人无法把它推去、推远?是由于自己说过那句话——"没有答案的历史不会结束,没有答案的历史不能放下"吗?  相似文献   

11.
“成功”人士一定要知道,朋友有“私人”朋友和“场面”朋友之分。“私人”朋友会陪伴你历经荣辱沉浮,无论你地位高、地位低,还是没有地位,“私人”朋友都会真正地关心你、帮助你,喜欢和你在一起。“场面”朋友是你的地位、权力和影响力的朋友。“场面”朋友是前一个拥有你地位的人的朋友,也是下一个拥有这个地位的人的朋友。 上边这个划分,不是我的发明,而是美国的肯特·基思博士在最近畅销的《似非而是》一书中说的。他做过州政府的官员,做过高科技园区的开发商,也做过私  相似文献   

12.
西方人比较尊重个人,尤其是个人的隐私权。在西方,认为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只要你按时上班,工作上非常尽职,你就是一个好的工作人员或一个好的经理。至于你工作之后的私人生活,那是你的隐私,不干我的事,只要你不影响到工作,我都不管。前一阵,美国民主党人哈特,参加竞选总统后,成了报刊、杂志和电台、电视宣传的焦点。记者从早到晚追着他。终于追出件新闻来了。有一天摄影记者看到一女友进入哈丁的别墅后,当天没有再出来过。结果,记者就抓住这件事,问:“这个女友是不是在你家过夜了,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是当天晚上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学会打比方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惠施,曾任魏国的宰相。有人对国君梁惠王说:“惠施这个人讲话喜欢打比方,你要他不打比方,他就说不出什么来了。”第二天,梁惠王对惠施说:“我听说你说话爱打比方,往后,你讲什么就直截了当的,不要打比方。”惠施笑了笑,回答说:“要是现在这里有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样子,他来问我,我就回答他说:‘弹弓就是弹弓那个样子嘛!’那么,您想想这个人会明白吗?”梁惠王听了说:“这  相似文献   

14.
甲:你怎么会答应参加休闲读物的座谈?这类读物你很少看,能谈出什么来呢? 乙:这你就不懂了。比如一个基本上吃素的人,你让他谈鸡鸭鱼肉,肯定能谈得津津有味;若是让一个吃腻了山珍海味的人去谈,就谈不出什么味道来了。你看,休闲读物看的人那么多,却没人为它说些什么,这是什么道理?我看得少,倒认为要有个积极的态度。因为我想,一个国家总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我记得,我们从来没有坐下来仔仔细细地沟通过,甚至没有一次谈话超过10分钟……您总说:工作忙!是的,这我承认。但我想说,您这只是一种托辞,一种骗术!您想想,您什么时候真正关心我和小弟的成长过?每当您看到我和小弟做事不符您心意或者做了什么错事时,您有几次真正心平气和给我们讲一下道理?没有,在我的记忆里,您只会发火!只会瞪眼!只会吼!……我很想知道,您的人生信条是什么?您的追求与抱负是什么?现在实现了吗?” 这是我女儿在1993年10月16日  相似文献   

16.
剪报情思     
宜修 《侨园》2012,(6):35
今年回国过年,临返美前收拾行李时,爹爹一直守在我的身边.我知道他多想像以往一样,能帮我紧紧行李带、过过秤……但他,已经力不从心了.我不敢多想,免得酸楚的泪不争气.我劝爹爹去忙他自己的事儿,尽管我知道:和他这样近距离的相伴,已经只剩下几个小时了. 爹爹仿佛想到什么,从书柜里拿来了一只大信封.里面抽出来的,全是国外中文报上发表过的我的陋文.那是我从报纸上剪下后,寄给他的.爹爹语气平缓地告诉我:"你发表过的文章,我收到的,一篇不落地全收在这只大信封里."爹爹没有往下说,我更是答应着看了一眼,便赶紧别过了头.  相似文献   

17.
舒展  丁聪 《民主》2001,(12)
我收藏了一本建国前解放区出版的《整风文献》。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党校开学典礼大会上的演说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讽刺:“那些将马列主义当宗教教条看待的人,就是一种蒙昧无知的人,对于这种人应该老实地对他说,你的教条没有什么用处,说句不客气的话,实在比屎还没有用。我们看,狗屎可以肥田,人屎可以喂狗,教条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我一个同事从日本回来,跟我说日本人有意识地对他们的孩子进行“磨难教育”,有一种方式类似我们小时候吃“忆苦饭”。 孩子们面对当年大人吃过的糠菜难以下咽甚至嚎啕大哭,校方同家长均毫不动摇,孩子们终于吃下了这顿忆苦饭。除吃忆苦饭以外,他们还常常把孩子放到孤岛上,让孩子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寒冷、饥渴。这位同事没有告诉我这些孩子体验到这些以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的另一位同事却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他的女儿经历过一次吃苦体验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是去年的五一节,他带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去一个偏远山…  相似文献   

19.
沈阳,我的家     
正来中国留学一年,对我来说,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情,也是我生活中最大的决定。出发之前我没研究过我的目的地,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来中国前我真的不知道将要面临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到这我才发现,无论我怎么想象,都无法想象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因为中国太丰富多彩了。我在中国的经历无法用一篇作文概括出来,这根本不够。虽然我来这儿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我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相似文献   

20.
一棵树     
一棵树,相对那些叽叽喳喳永 远也说不完的人来说,它的 确是一个哑巴。一年四季,你听到过一棵树说过一句话吗?人就不同了,在一生中,他会撒谎、献媚、溜须拍马,甚至戳事弄非、诽谤他人。当然,这并不表明不曾说过一句话的树永远放弃了对四季的表白。在春天,一棵树,它会用梦幻一般的花朵代替所有的抒情,自作聪明的人就是搬来所有美丽的词汇堆砌在一起,他也会自叹弗如——作为一个人,你能像一棵树那样用甜美而馨香的语言轻而易举地就让一个季节陶醉或让沉默了一冬的成群鸟儿叽叽喳喳唱个不休?我这样问自己时,竟觉得这是多么地可笑。有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