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三届,一个说不完的话题■李君如金大陆先生来函,邀我为《世运与命运》作序。我与金大陆先生虽然未曾谋面,却毫不犹豫地回电答应了下来。事后自己也感到奇怪,这大概是“老三届”情结在起作用吧!“老三届”,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这是因为,它同人民共和国的曲折历史...  相似文献   

2.
“老三届”:跨世纪的话题谭刚强据权威部门解释:“老三届”指“文革”初,1966、1967、1968年在校就读高中(含中专)、初中的应届毕业生;以及步入中学就遇上十年动乱,毕业时,奔赴广阔天地的1969年的中学生。“老三届”──一个特定时代的环境造就的有一定社会特质的人群。他们:50年代的少先队员,60年代的红卫兵,70年代的知识青年,80年代的中青年,90年代的政治家、思想家、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他们:共和国的同龄人。实现中国跨世纪的一代人,掌握中国未来发展命运的一代人。“老三届”,在沉寂了一些年之后,如今又成了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其基本原因似乎有三:一是“老三届”具有“红卫兵”的代称,伴随着“红太阳热”的再次升温,一种说不清的同情还是责怨的社会目光重新开始了对“老三届”的特别审视。二是进入90年代之后,许多“老三届”人士所开始的对自身成长过程的综合考察与回忆。《北大荒风云录》、《咱们老三届》《来自老三届的报告》、《第三代人与第四代人》、《共和国的第三代》等书籍的出版,已真正引发了人们对“老三届”人士的重新关注与认识。三是如今“老三届”中的大多数人已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岗位上,以  相似文献   

3.
以平常心看“老三届”王小波(当代青年作家,自由撰稿人)编者的话本刊今年第三、四期推出《“我看老三届”笔会》后,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并陆续收到多有商榷的电话和来稿。我们编辑该笔会的初衷,是想对过于热闹的“老三届”文化现象,加以点评和剖析,并非针对“老...  相似文献   

4.
记得10年前,我的一本书《绝唱老三届》要出版,那是为纪念知青上山下乡30周年而写的。当时的封面设计者、老三届知青吕敬人先生,特意将毛主席那段著名的语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我是第八、九、十届的省政协委员,算是“老三届”了。这次会议期间,《政协天地》约我写一篇手记,我不假思索,一口答应下来。可是一提笔,觉得要写好这篇短文还有点难,要写的内容还不少,一时却不知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6.
“我看老三届”笔会“老三届”的代际意识:从“大我崇拜”到“小我崇拜”彭泗清“老三届”代际意识的沉与浮:“我们消失。我们再见。”就字面而言,“老三届”是指“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校的1966、1967、1968三届中学生”。当年,以“老三届”为代表的城市知青...  相似文献   

7.
制造浪漫:老三届人的几个误区李永辉“我看老三届”笔会编者的话关于知青、“老三届”、共和国“第三代人”的话题这几年似乎越来越热了,有关的文章、书籍、活动不断问世,且大多是“老三届”人谈“老三届”人,自己“炒”自己。这使我们想起曾经有过的“两代人”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读了“老红卫兵”徐浩渊的《见证与反思:一个老三届人的自述》一文(《中国青年研究》1997年6期、1998年1期连载),不禁沉浸在距今已是30年的那段历史中。1997年初冬的午后,日头已斜,仿佛“白头宫女说玄宗”的岁月,然而禁不住要问:“受伤的程度与抗...  相似文献   

9.
2007年11月11日,我尚在特里尔市时,收到妻子发来的短信,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德国南部地区普降大雪,造成交通堵塞。一份亲情的牵挂,使我远在异国他乡平添了几分暖意。  相似文献   

10.
贵刊9月起开始刊发“我与建国60周年“系列稿件,从《“改“出来的命运》到《飞进京城长记性》,两篇文章诙谐幽默,意味深长。我也是一名“老三届“,年龄应该与两文作者相仿,因而读起这些文章来倍感亲切。《“改“出来的命运》作者用调侃的笔调,将“改“成分、“改“年龄、“改“名字三件在当年与命运息息相关的事情叙述  相似文献   

11.
对话:“老三届”与“老五届”■丁东赵诚丁东:红卫兵当中,有“老五届”和“老三届”的区别,这很值得研究。所谓“老五届”,是指1966年“文革”开始时在校的大学生,又称66至70届大学生。“老三届”是指“文革”开始时在校的中学生,又称66至68届中学生,...  相似文献   

12.
“新人类”的断乳期综合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年前 ,潘晓向人生提问 :人生的路呵 ,为什么越走越窄?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 ,人生的路已经越走越宽了。然而 ,在社会的转型期 ,今日青年又产生了新的困惑 :人生的路呵 ,为什么越走越难?我出生于1965年 ,既不是“老三届” ,又不是“新人类”。我站在一个中间人的立场 ,曾于1999年2月发表《“老三届”与“新人类” :谁是吃亏的一代》。首先请允许我重复原文一段父与子的对话———父 :“我们长身体的时候赶上饿肚子 ,上学的时候赶上上山下乡 ,返城后又赶上待业 ,也没像你这么烦过。你们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 ,有什么好烦的呢?”…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与历史的一种沉思方式──读《苦难与风流》李家珉哲人曾说,历史常常给人开玩笑,本来让你走进这个房间,结果走进了另一间房。1966年、1967年、1968年的初高中毕业生,俗称“老三届”,正是由当代中国特殊历史造就的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在学业和事业的...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1月11日,我尚在特里尔市时,收到妻子发来的短信,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德国南部地区普降大雪,造成交通堵塞。一份亲情的牵挂,使我远在异国他乡平添了几分暖意。  相似文献   

15.
老三届人:面对青年人的指责老三届人对新一代青年评说老三届人的话语,尤其是一些十分尖刻、刺激的话语,该作怎样的反应呢?本文将予以剖析。尖锐的道理根据青年人的批评,我们拟定了一个十分尖锐的说法:“老三届人已趋保守,已不适应现代化的竞争和节奏,甚至有可能成...  相似文献   

16.
我是1990年结识《人大建设》的。那时,她的刊名还不叫《人大建设》,而是叫《河南人大通讯》。从那时起,我就注意收集,一期不少地存放在办公室的档案柜里。这一摞摞杂志,不仅记载了《人大建设》与时俱进的坚实步伐,也浴入了我热爱人大,献身人大,宣传人大的浓浓情结。  相似文献   

17.
张宏 《台声》2014,(4):91-91
可能会有很多人都听过歌手毛阿敏曾经深情演绎过的一首歌——《烛光里的妈妈》。她在歌中唱到:妈妈我想对你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你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你的黑发泛起了霜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你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相似文献   

18.
家熹没走     
赵家熹和我都是北京65中的“老三届”,80年代初我在市青联机关工作,他又是青联委员,因此,很熟悉。他从乡下回来后,在景山学校任高级教师、在北师大艺术系任副教授,直到去年阳春时节去世。他生前是首都著名的中青年书法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他出道较早却始终没有大红大紫,想是性格使然。可是,在3月23日送他的日子,八宝山人山人海,有3000多人参加了告别仪式。《北京晚报》发表了苏文洋的《家熹走了》,让读者柔肠寸断。当时我就想写《家熹没走》,写写我对老朋友的怀念和他对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写写  相似文献   

19.
也许今天的年轻一代,已不知“老三届”是什么含义。“老三届”是特定的历史名词,指1966年至1968年初中、高中毕业生。由于文化大革命,他们毕业的时候,被剥夺了升学的权利而去农村“修地球”,那时他们被称为“老三届”。  相似文献   

20.
2002年8月,我从永城市城厢乡政府借调到市国税局城区所负责文秘工作。马年岁末,我有事去乡政府,碰见办公室的小张,他对我说:“有你的一张贺年卡,在抽屉里。”我原以为是哪个同学寄来的。可找到一看,竟是中州统战杂志社的同志邮来的,顿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贺卡虽小,但它体现的那份牵挂、那份真情却博大诚挚。回想起来,我只是参加了《中州统战》举办的几次活动,并且已经得到了她的丰厚回报,还有什么值得让人家牵挂的呢?蓦然间,我懂得了,原来,《中州统战》已把我当成了她的一位可以交心的朋友,可以一同前行的友人。古人云: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