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释和分析了中国古代自夏至清,从中央到地方以至基层的行政管理制度。本书内容涵括行政、司法、监察、户籍、军事各部门的行政管理、各机构的建制、组织与职权,职官的设置、选任、品级、爵秩、考核、升迁、致仕以及官员违纪的惩罚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唐律疏议>规定了官员家人受贿罪.官员家人受贿罪在唐律中有十个罪名,犯罪主体是官员家人,犯罪行为包括受财、乞物、借贷、役使、卖买有剩利等行为.刑罚包括对家人的刑罚和对官员的连带刑罚,两者均比官员受贿的刑罚要轻.唐律官员家人受贿罪的规定和<刑法修正案(七)>"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规定有许多不同点,但也有相通之处.唐律对官员家人受贿罪的犯罪行为规定得细致周详,而且追究家人受贿的官员的连带责任,这对于完善现行刑法"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规定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官员与公民就具体公共政策进行协商时,官员表达真实意愿的态度直接影响协商的效果。文章采用多类别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对协商结果有积极预期、对民主持包容性态度和对官员和群众关系认知比较开明的官员更容易表达真实意愿。  相似文献   

4.
“雷人语”因其官员背景,在社会上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它透露着自利意识与本位主义,体现了某种官场潜规则,使政府形象妖魔化,社会矛盾焦点化,现实群体性事件潜在化.要化解官员“雷人语”的危害,我们必须要做好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测和引导,强化官员的公仆意识,改进对官员的选拔与考核方式,重视官员应对媒体方法的培训.  相似文献   

5.
国家官员所据有的公共职位使其身份具有公共性并由此而有了与公共目的实现相关联的公开性要求.与此同时,国家官员所具有的公民身份则使其呈现出私人性的一面并由此而形成了隐私利益及与之相应的不公开要求.虽然国家官员基于其公共身份所导致的公开性要求与其基于公民身份而发生的不公开要求互为反向,但由于国家官员的公共身份与其作为社会单个成员的公民身份都是不可否定的,因此,这两种互为反向的要求又都各自有其存在的正当性根据.然而,国家官员的隐私利益,只有在不与公共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才具有受到保护的合理性.而一旦国家官员的个人隐私与“公共利益——政治生活发生联系的时候”,则国家官员的隐私利益就应当让位于公共利益,即在这种情况下公开国家官员的相关私事或个人信息就是正当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为网民提供了自由言论的阵地,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民意的膨胀使得政府越来越关注网络,很多官员也纷纷以实名开设博客,通过博客与民众进行交流互动.官员博客是Web2.0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政治民主的体现.官员博客的发展现状、功能特征、对民主进程的推动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回应人民的要求,加快了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的步伐。在中华文化圈内,港澳台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并发挥了其预防与遏制腐败的功效。港澳台与大陆同种同文化,其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的成功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大陆更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领导者的责任看“官员问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有关“责任”的研究和讨论日益增多,尤其是领导者的责任备受关注.官员问责制正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制度产物.从领导者责任的视角来看,实施官员问责制是非常必要的.官员问责制的实施对明确领导者的权责,加强对领导者权力的监督,更好地落实领导者的责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阳光法案”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是世界各国政府反腐败斗争比较通用的、强有力的武器.是已经被国外证明了的终端反腐败利器。在我国,要想使反腐败斗争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以法律为基础积极稳步推进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建设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为逃避惩处,保护既得利益,频频发生官员自杀现象.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强自杀案件的查处力度,公布官员自杀真相,加强纪检队伍自身建设等,解决这一反腐败过程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权力制约的制度化。学者、官员与民众基于不同利益诉求,对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存在争论。我国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要做好顶层设计,界定并实现其底线、中层和高层价值。制度设计是我国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未来走向。建立我国官员财产公示制度需要渐进式、日程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政府官员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对其治理得当与否是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的关键因素。本文以CSSCI期刊为统计源,选取社会科学领域中篇名含有"官员"等关键词的433篇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归纳出官员治理研究的三大主题,分类进行内容分析。主要结论是在研究趋势上官员治理研究正逐渐成为热点议题,在学科上已有研究以经管类为主,在研究主题上关注的重点是官员晋升、官员行为与问责监督。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展官员治理的研究范围,尤其是完善官员治理机制、考察官员行为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二、儒家思想和日本的官员 (一)官员的范围: 当我们说官员时,我们指谁?官员并不是指传统的一群一般的行政长官。外事官员和军事人员,甚至相同工种的人员,也是官员。从高级到低级,官员的地位各有不同。也有多种不同的工种。有医生、天气观测员、司机和教师。  相似文献   

14.
纽约的非政府组织是其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府的决策形成以及实施都离不开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同样参与政治是非政府组织获得各种利益的一种保障.各种非政府组织通过参加公开的听证会、与政府官员进行非正式磋商、向政府官员提供建议等直接形式进入纽约市的政治进程当中,借此影响市政府的政治决策,从而分享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15.
官员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政治生态,具有正能量和负能量作用的二重性。微博的自身特性使得官员微博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均存在深层的矛盾,从而影响了官员微博正能量的生成。提升官员微博正能量必须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建立严格的官员微博身份认证的审核制度,促进民众期待与官员微博功能的双重调整,加强官员微博公共性的制度建设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加强与政府官员问责制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阶段,我国的官员问责制已经有所发展,但官本位、家长本位、潜规则等政治亚文化仍然制约着官员问责制的有效运行。从政治文化角度来看,大力加强与政府官员问责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是推动政府官员问责制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意是使我国吏治进入"能上能下"有效运行的官员复出机制,却面临着非公开化、非责任化、非透明化、社会认同度低的困境。要有效解决被问责官员复出面临的现实困境,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完善问责的基础,明晰官员的职责和构建相应问责程序,这是建立被问责官员正常复出机制的前提;二是转变问责的模式,由"权力问责"转变为"制度问责",使被问责官员复出具有制度上的正当性;三是建立官员复出的回应机制,使体制外的"权利问责"与体制内的"权力问责"、"制度问责"形成完整体系,以减少官员复出的外部阻力;四是建立多元化的问责主体,以提高官员复出的社会认同度。  相似文献   

18.
其实,官员写博客与官员读公众来信、接听公众电话一样,都是一种互动交流,只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官员博客的形式更加透明化、便捷化和无缝化(不受时间的限制)。官员博客本质是官员听取民意并回应民意的方式之一。在政府网站、  相似文献   

19.
浅谈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政府的行为也要纳入法制的轨道.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政府官员的执法水平与素质是加强行政法制的核心,也是建立一个强大的法制国家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对政府官员的法制监督,健全监督机制,提高其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日前.对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率先在全国试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破冰之拳”,各地官员与民众的反应截然不同。一项对阿勒泰和新疆其他一些地州市官员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七成受访官员反对“财产申报”制度;而另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九成民众支持对官员财产进行公示。从某种意义上讲,官员财产要不要申报、能不能公示,成了民意与权力的P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