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福海 《求索》2011,(1):141-142,65
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行进于诗性之途,而诗性之途说的是海德格尔是在境域生成的路向上来运思的,从而体现出其"中-道"思想的诗化倾向。"中-道"的含义集中体现为"境生‘之-间’"的意蕴。思与境偕,思在存在中生成本真的人言,也即诗。思与诗偕,共同看护存在的真理之家——"语言"。语言也就是"真理的澄明之境"。"中-道"即境域生成之思是海德格尔思想的精髓。"中-道"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根本思维取向,是海德格尔诗学的哲学始基,对"中-道"的澄明将对海德格尔诗学的研究提供重要指引。"中-道"的含义集中体现为"境生‘之-间’"的意蕴。遵循中-道之路,海德格尔诗学研究才会获得本真的指引。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的语言理解有一个发展的历程,早期着重从人的此在性出发探究语言的言谈属性,后期则倾向于大道之说的显隐二重性。但其语言哲学一以贯之的主题即是对存在的追寻,从Rede、Sage到语言是存在之家,从语言的本质到思诗合一,都体现了海德格尔运思语言与存在共通的大地性,以及其语言哲学的思想旨归。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关于存在问题的探索与他对人类本真家园的追寻是一致的。形而上学遗忘了存在问题,也就遗忘了人类的本真家园。克服形而上学之危机本质上乃是对存在与家园的回归。这条回归之路只有在“乡愁”意识层面才是可能的。因此,海德格尔对乡愁的讨论契合了自身对存在问题的深刻把握。这条基于“乡愁”意识而迈出的回乡之路,同时体现出海德格尔对语言的本质领会。语言作为方言,乃是对存在的真正的领会,而方言本质上是家园之音,也是人类家园之所以可能的见证。通过“乡愁”,人类在思的经验中认识到了存在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魏欣 《理论月刊》2007,(6):51-53
萨特与海德格尔的思想上的争辩,可以归为生存与存在的争辩。“existence”意味着生存,在萨特那里它形成了主题,而海德格尔的主题却是“being,”即存在。存在与生存的争辩将萨特与海德格尔区分开,揭示出了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实质是生存主义,而海德格尔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5.
作为海德格尔思想主题的存在贯穿于其艺术之思,并因此使得海德格尔的艺术思想既联系又区分于传统艺术观念。告别形而上学是海德格尔艺术之思的基本出发点,而语词的区分则成为海德格尔告别形而上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晚期思想走向语言,认为语言是存在和思想的规定性。此语言是作为存在之道说的纯粹语言,从而区别于遮蔽存在的逻辑语言和日常语言。《源于思想的经验》是海德格尔思想诗作,勾勒了其晚期思想的地图。此诗作是对存在之道说的回响,它呈现为思想的倾听和语言的应答。宁静一词直接相关于语言的发生,宁静与声音(发声)相关,声音与倾听和言说相关。据此,宁静理解为存在的道说,形象化为"宁静的排钟"。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宁静":首先,宁静发生,这是存在层面;其次,倾听宁静,这是思想层面;最后,道说宁静,这是语言层面。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一定哲学基础之上,并在对传统美学的反动和超越中形成的.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阐释与分析,试图揭示其不同于传统美学的独特本质.海德格尔美学思想尽管具有唯心主义色彩,但是它对艺术在社会、历史、人生方面的积极意义的肯定是启人深思的,对现代美学乃至整个现代西方思想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技术即无家可归的年代,海德格尔经验的是非诗意的居住,他因此期待还乡,期待诗意地居住于语言的家园中。海德格尔"诗意的居住"的思想显现于其晚期的语言思想中:语言不仅道说而且沉默;在对语言的倾听中形成了诗与思的对话;能死者接受天地人神语言四元所给予的尺度,从而能够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海德格尔"诗意的居住"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帮助我们思考当代的环境问题,促使我们建筑当代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道说”———本质的语言乃是存在之家,体现了海德格尔语言观的最大特色,即从存在论和世界观的角度揭示语言与存在的本质联系,进而为确立人与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奠定了崭新的基础;海氏指出,生活在“思想贫乏”时代的当代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并通过“倾听”自然这个“神圣者”的“道说”而进入精神之家园。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后期或者晚期的语言思想,既处于西方现代思想的终结处,同时又处于后现代思想的开端处,终结是一种完成,开端包含着未被展开的丰富性,因此对于海德格尔晚期语言思想的研究便成为了一件富有意义的事情。在海德格尔晚期语言思想的研究上,国内外学术界源于批评视角或对于海德格尔思想分期的原因,在作出贡献的同时均存在值得商榷或不足之处。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条新的研究思路,指出海德格尔晚期的语言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在诗意语言的维度中,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思想、诗意的居住同属一体,它们构成了海德格尔晚期之诗意语言思想。  相似文献   

11.
蒋冰清  ;刘宇红 《求索》2008,(3):199-200
海德格尔在对传统形而上学语言观的批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语言观。他从存在之思来思考语言,认为“语言”是一种未被遮蔽的存在的真理;语言是存在之家;人言对道说的应合与思诗和一乃是通向语言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俊 《求索》2011,(11):106-108
海德格尔的晚期思想凸显出对作为纯粹语言的诗意语言的思考,但其诗意语言思想有其限度。我们需要对其诗意语言之思以及语言本身进行再思,揭示诗意语言的当代性,让诗意语言成为真正纯粹、开端性的语言。在区分欲望的语言、工具的语言和真理(诗意)的语言三种话语之后指出:诗意语言同时是欲望、工具、真理(诗意)三种语言的游戏。当代意义上的诗意语言帮助我们思考我们在当代的命运,促使我们建筑当代的家园。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分别代表了西方思想的两种形态,即理性主义和超理性的形态。胡塞尔顺着理性主义的道路进行挖掘,开拓了先验现象学的领域;海德格尔则试图摆脱理性化的哲学思维,代之以存在之思。但两者都意在超越旧形而上学的狭隘性,实现对欧洲"自我"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4.
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始于弗雷格,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继承和发展了其以数理逻辑为工具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思想及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阐释进行哲学研究的方法,确立了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正是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并对语言本质的论述及其语言观的阐述才使得这一"语言转向"更深入和彻底,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思考体现在世界的世界性和历史的历史性中,但在晚期更凸显出其语言思想的批判性。晚期海德格尔通过对非诗意的语言即日常语言、形而上学的语言以及技术语言的批判,努力克服了语言的不纯粹性及工具性的理解,为语言的本性即诗意语言的显现开辟了道路:作为纯粹语言的诗意语言自身言说,其言说的方式是沉默的道说,在沉默的道说中,诗意语言言说并聚集了天地人神四元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自身具有先在性、规定性,是不可言说的神秘的存在。很多学者认为晚期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本性的语言也是不可言说的。晚期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本性语言的特点及其分析言说——言说者——已言说的——尚未言说的——劝说这种整体性结构表明,晚期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作为存在自身的本性语言不是不可言说的,而是可以言说的。  相似文献   

17.
辛雷乾 《前沿》2014,(9):54-56
“无”与“存在”是海德格尔哲学的两个基本词汇,海德格尔由“无”入手,阐述了形而上学的本质,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存在,同时也证明了“无”其实是属于存在的,无即存在的不在场。同时因为无,我们才需要一个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8.
以"无"直接显现存在是后海德格尔运思的主题.而"无"无法以逻辑化方式道说与把握,所以,对"无"只能拆诸于非概念非逻辑的方式.以畏启示"无","无"之情形才能显明,"无"作为在者之根据才能"在"起来.对"无"的把握需要诗与思,惟有诗与思才具有建基存在的强力.  相似文献   

19.
现象学的精神与方法并未因胡塞尔的逝去而消逝,一个多世纪的现象学运动展开了现象学的实践精神和应用效度,在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对于语言和存在关联的洞察中,解释学的思想和现象学的方法相遇,语言突破了原有的边界,成为了存在的居所和能够被理解的存在,他们对于语言本质的分析与澄明其实蕴涵着现象学精神另一种形式的维模。  相似文献   

20.
哲学危机的消解需要借助于异质的思想资源,西方形而上学的困境给了禅宗发展的空间,同时使得海德格尔与东亚思想的比较研究成为可能,并使之在三个方面得以展开:在本体论方面,海德格尔的存在一词类似禅宗的真如与空,二者异曲同工地呈现了生存论本体论的难以言表;海德格尔与禅宗思想在语言领域的见解颇为接近,都极力抨击逻辑符号对存在真理的遮蔽;海德格尔与东亚思想的交集既可表征哲学林中路的殊途同归,又是构建中西哲学文化桥梁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