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街书会     
马街书会阎明王燕乐宝丰马街书会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马街村位于宝丰县城南15里处,与鲁山接壤,地处偏远,民俗文化独特。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这天,全国各地成千的民间艺人及数十万群众云集至此。关于宝丰马街书会成因,说法不一,兴起年代也无从确定。有源于元延佑年间...  相似文献   

2.
迷人的马街书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学者惊呼:马街书会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话还得从几位外国学者赶书会说起。1997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三。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依阿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欧达伟博士,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晓萍博士的陪同下来到宝丰县。同行的还有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冈崎由美,日本法政大学副教授铃木靖,日本访问学者、北京大学博士生大野香织等。他们是经当时的中国曲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刘兰芳的介绍来考察马街书会的。刘兰芳对他们说,要想了解中国的民间曲艺,宝丰“十三马街书会”不可不去,因为那里是中国的“曲艺之乡”。马街书会没有让这些外国学者失望。这…  相似文献   

3.
胡润芝再摘马街书会状元桂冠长葛市政协副主席胡润芝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全国河南坠子十大名星之一、许昌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胡润芝在一年一度的宝丰马街书会上以精湛的演技,力挫群雄,以3天2400元的书价,再摘马街书会状元桂冠,这是她自89年以来第七次获此...  相似文献   

4.
马街书会史话曲艺之乡宝丰县有个马街古镇,它是说书艺人一年一度汇集的曲艺盛地.年年过县春节,无数曲艺备流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参加正月十三的马街办会。全国农村庙会、物交会多如牛毛,但专以说书艺人会友竞艺卖书用实属罕见.那么,这书会是怎样形用的成?根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来自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合,具有生活与集体两大特征,其内含大量德育资源,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民俗文化的德育基因溶于民俗生活中,以民俗模式不断贯通生活,在潜移默化间为个体生命提供德育思想教育,促进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民间信仰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当今社会仍有相当影响,尤其在农村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普遍的认可。寻求民间信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资源所具有的经济开发价值、社会伦理价值,充分挖掘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教化以及加强区域认同和社会整合功能等积极因素,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各类遗址、文物古迹达3万处之多,殷墟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各类民间文化艺术多姿多彩,其中,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汴绣、少林武术、太极拳、马街书会等在全圉部有较大的影响;各种民间神话、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艺术和技艺以及各种礼仪、节日、传统习俗汇聚成为灿烂的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8.
杨鲜丽  王超 《传承》2009,(10):86-87
中国传统节日中包含着优秀道德、价值观念和思想精华,是极为宝贵的德育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导致观念的擅变、文化发展多元化对节日观的影响、教育缺失与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影响是传统节日在大学生中日渐失落的原因。传统节日不仅具有巨大的社会功效,更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节日中包含着优秀道德、价值观念和思想精华,是极为宝贵的德育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导致观念的擅变、文化发展多元化对节日观的影响、教育缺失与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影响是传统节日在大学生中日渐失落的原因.传统节日不仅具有巨大的社会功效,更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德育目标:内涵、功能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德育目标是大学通过实施德育 ,使大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养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及其标准 ,是大学德育实践所产生的预期效果。大学德育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实现大学德育目标的主要措施有 :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师德建设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11.
构建适应社会的高校德育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适应社会是指德育内容利于大学生正确地应对各种利益关系,在促进大学生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显示其辅之以德、助人成材的现实效力。当前流行的几种德育内容构建模式社会适应性不强,其根源在于它们在处理道德规范与道德心理、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德育适应经济与德育适应社会等关系时的偏于一端或囿于一面。由“八个一”组成的高校德育内容正是为了克服当前模式的缺点、增强德育的社会适应性而作出的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2.
张振国 《求索》2010,(11):117-118,133
宗教是社会的凝聚剂,在传统社会中发挥了整合社会的重要功能。作为一种分散性宗教,中国民间信仰的"世俗化、功利性"特征非常突出。民间信仰具有某种社会功能:民间信仰所内涵的道德伦理价值以及约定俗成的仪式在家庭、宗族及社会组织的整合,以及社会制度与舆论的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及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滕燕萍 《理论月刊》2007,(5):177-179
高校德育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信息化趋势、社会转轨等社会生活巨大变迁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目标单一过于理想化、内容脱离现实、途径方法陈旧单调等诸多不足,革新高校德育应确立体现道德理想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德育目标,树立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开放的现代道德教育观;适时更新德育内容,使道德理论与现实接轨;开发德育新途径,创新德育方法以增强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民俗文化开发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如 《前沿》2010,(24):163-165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是一种基础文化、最底层次的文化,因此对于民族发展及其个人成长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在分析民俗文化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化民众、增强社会凝聚力、丰富人们文化生活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民俗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从加强民俗文化研究、加快民俗博物馆建设、重点培养年轻型民俗文化人才等三方面提出措施,以推动民俗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青少年德育建设中,学校要善于寻找新的切入点,以道德模范为导向,推进青少年德育建设。要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构建以家庭德育为基础、学校德育为主体、社会德育为依托的新德育体系,为青少年道德理想和道德人格的形成、道德境界和道德品质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发掘民俗文化 发展广西民俗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回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山。它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当前世界旅游发展的新潮流。广西是民俗文化资源大省.民俗文化是广西旅游产品的主题,“八五”期间,先后开发了一系列的民俗旅游产品,对于调整广西旅游产品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广西的民俗旅游亦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深层次地发掘民俗文化.使民俗旅游产品成为广西旅游的拳头产品.为建设广西旅游大省作贡献。一、民俗文化是广西旅…  相似文献   

17.
黄继元 《传承》2008,(7):40-43
说起河南宝丰县城南的杨庄镇的"马街",在民间曲艺艺人中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马街,原名马渡店,后又称过马渡街,历史上也是一个"商贾云集,物产集散"的繁盛之地。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河南各地以及安徽、河北、山东、湖北、陕西、四川等  相似文献   

18.
刘春香 《传承》2014,(11):130-132
民俗文化是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的民众知识和民间智慧的结晶。河南是著名的民俗区,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厚重,河南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保护,认真挖掘民俗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现代经济价值,科学规划、开发、设计、宣传、营销,使民俗文化资源成为文化产品并走向市场,从而进一步促进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探索生活化德育是新时代学校德育创新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生活化德育模式是指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于回归现实生活中 ,以道德主体为核心 ,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构建学校生活化德育模式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 ,它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理念、课堂教育教学、道德实践平台、社区家庭德育等方面协调发展共同促进。  相似文献   

20.
道德通过"何以可为、何以勿行"的教化发挥着规约"心灵秩序"和"构筑精神寓所"的功能.现实社会中,道德链条中以道德需要为首因的德育环节本真的遮蔽,直接导致教育人文意义的失落,也成为制约社会层面公共道德水准的重要成因.本文立足当代德育"吊诡"困局,在重梳道德需要内涵、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探究了开掘道德需要介入道德准备律、凸出情感常数及融浸"注错习俗"的策略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