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段时间,“大学生孙志刚广州被收容致死”一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在期待着事件真相早日大白于天下,期待着违法犯法者早日受到法律的惩处,期待着孙志刚的家人早日从恶梦中走出来,更期待着孙志刚案引出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能有一个结果……这里,本刊仅就孙志刚案是否涉及国家赔偿问题约请北京同创律师事务所两位律师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臭名昭著的沈阳黑帮头目刘涌改判死缓案已经令舆论哗然乃至激起公愤,这无疑是2003年继孙志刚收容被伤害致死案之后,媒体和公众最为关注的又一起重大案件,刘涌改判案已经成为上至专家学者下至黎民百姓津津乐道的焦点。据法制日报网站和中国普法网9月3日报道,“据可靠消息,受到舆论广泛关注的辽宁刘涌一案,已引起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抓紧对此案的审查。”近年来,从刘晓庆案到孙志刚案,司法与传媒的冲突可谓由来已久。可以说,刘涌改判死缓案再次让司法与传媒的冲突升级,人们正在对处于舆论哗然和民怨沸腾背景之下的…  相似文献   

3.
刘涌改判案折射司法与传媒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名昭著的沈阳黑帮头目刘涌改判死缓案已经令舆论哗然乃至激起公愤 ,这无疑是今年继孙志刚收容被伤害致死案之后 ,媒体和公众最为关注的又一起重大案件 ,刘涌改判案已经成为上至专家学者下至黎民百姓津津乐道的焦点。据法制日报网站和中国普法网9月3日报道 :“据可靠消息 ,受到舆论广泛关注的辽宁刘涌一案 ,已引起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目前 ,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抓紧对此案的审查。”近年来 ,从刘晓庆案到孙志刚案 ,司法与传媒的冲突可谓由来已久。可以说 ,刘涌改判死缓案再次让司法与传媒的冲突升级 ,人们正在对处于舆论哗然和民怨沸腾背…  相似文献   

4.
《时代潮》2003,(4)
只因没有暂住证,民工“收容”途中2死1伤 近日,广州市又发生一起暂住证引发的惨剧。1月24日晚,5个被广州白云区庆丰居委会治保队搜查没有暂住证的外来工,在被关上收容车后没多久,便从高速行驶的收容车上一个接一个地掉下来。这5名外来工除1人受轻伤当场“逃跑”外,已经有2人被医院证实因脑颅积血死亡(皆为女性,20余岁和30余岁),1人还在紧急抢救  相似文献   

5.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3,(24):10-13
作为发生在199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郊玉米地里一桩强奸杀人案的“凶手”,河北人聂树斌已于1995年被执行死刑。2005年,另一名河北人王书金被抓获,他主动供述曾强奸多名妇女并杀死4人,其中包括一起“1994年石家庄西郊玉米地奸杀案”,与聂树斌案高度重合。由此。“一案两凶”引发舆论长期以来对聂树斌案司法公正性的质疑。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王书金案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审理程序中,停滞不前。而在此前的一、二审中,王书金所供认的涉及聂树斌案的奸杀案,既未被公诉。也未被定罪。  相似文献   

6.
大墙背后的“家”———走进石狮妇女收容教育所孙德平1990年石狮市公安局在距市区5公里外的九龙山设立了“石狮市妇女收容教育所”。所长田江华是一位干练泼辣的中年女警官,她在九龙山上一干就是8年。谈起这个所,她充满激情地说:“收容教育所界于监狱与学校之间...  相似文献   

7.
孙志刚事件回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孙志刚是湖北人,2001年在武汉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结业,今年2月24日受聘于广州达奇服装有限公司。此前曾在深圳工作。3月17日晚10时许,他像往常一样出门去上网,孙志刚因未携带任何证件,在广州市天河区黄村大街被执行统一清查任务的区公安分局黄村街派出所民警带回询问,随后被错误地作为“三无”人员送至天河区公安分局收容待遣所转送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在黄村街派出所的询问笔录中,在“你现在有无固定住所”和“你现在广州的生活来源靠什么,有何证明”这两个问题下面,也都注明是“无”。而派出所的“被收容人员登记表”上清楚地填着“有效证件:  相似文献   

8.
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缺位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载:一个流浪汉在110与救助站之间就“先救治还是先救助”的争议中死在救助站门口。这一报道再次将一直以来广受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几年前的孙志刚案推动了中国救助体制的改革,“收容站”改为了“救助站”,然而在新的救助体制实行几年后,却又出现了城市流浪者在“救助站”门口得不到有效救助的案例,不得不让我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进行再一次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8月高雄发生泰劳暴动以来,民进党当局所涉及到的弊案被一件件曝光,而且案情步步紧逼陈水扁及其家庭。2006年5月,陈水扁女婿赵建铭因为涉嫌台开公司股票内线交易案而被收押,使得陈水扁家族直接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陈水扁的妻子吴淑珍也因为收受SOGO礼券案、珠宝首饰申报不实案、“国务机要费”假发票报销案等受到舆论的质疑和指责。在陈水扁家族的弊案逐渐曝光后,台湾社会掀起了大规模的“倒扁”风潮,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三波“倒扁”的高潮。第一波由泛蓝阵营的国民党和亲民党发动,以2006年6月27日在台湾立法部门的“罢免案”…  相似文献   

10.
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广东被收容致死,引起全国哗然。随后,旧的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代之以救助管理。2003年3月17日至20日,27岁的大学毕业生孙志刚,被广州黄村街派出所转到收容站收容后,被非法拘禁并殴打致死。此事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收容遣送制度由此走到尽头。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有关收容教育法律规定和制度的决定》,该决定自2019年12月29日起施行。决定废止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第四条第二款、第四款,以及据此实行的收容教育制度。同时决定还明确规定,在收容教育制度废止前,依法作出的收容教育决定有效;收容教育制度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收容教育的人员,解除收容教育,剩余期限不再执行。  相似文献   

12.
三年前的“孙志刚事件”促使了收容制度的废除,然而不久前,钟南山因电脑被抢而提出的恢复收容制度的言论又引起了人们的争论。其中超过六成的网友表达了赞同的意见。支持者认为,无业游民增加容易引发治安问题,收容制度可以抑制无业游民违法犯罪;反对者认为,不能以伤害无辜者为代价来管理社会。一个公正的社会,必定有它蕴含了平等理念的法治基石;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有它对任何弱势群体都绝不放弃的道德良心。收容制度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遏制城市犯罪?任何人都难以轻易对这个问题给出准确的答案。面对现实中的治安问题,政府应当致力于消除废除收容制度之后的治安盲点,还是将治安的责任推向收容制度的废除呢?  相似文献   

13.
念斌案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8年冤狱,4次死刑判决。2014年8月22日,念斌被无罪释放,理由并不像余祥林案、赵作海案那样因为“亡者归来”“真凶被抓”,而是因为疑罪从无。如果念斌案没有一个不屈不挠的姐姐、如果没有张燕生等律师的坚持、如果没有中央巡视组进驻福建、如果没有京港毒物专家的鼎力相助,念斌恐怕无法吃到今年中秋的月饼了。  相似文献   

14.
法制建设要高扬平民的旗帜华东师大法政系蒋德海铁岭市公安局副局长王立军破获了一起特大传播淫秽录像制品案,所涉及的30多名人犯中,多为当地的“名门子弟”,面对种种压力,王立军将干部子弟收容教养,而工人子弟.则放回家,暂缓执行。这与众不同的处理方式,显示了...  相似文献   

15.
<正> 坚持“独抒己见”鸣冤“吕案”罹祸齐周华,1698年生,浙江天台人,字巨山,号漆若,青年时在县学为生员,以擅写文章而称誉一方,但青年时期曾因为吕留良案鸣冤求赦,被以“癫狂”罪名  相似文献   

16.
曾一度在美国闹的沸沸扬扬的李文和“泄密案”终于1999年8月底告一段落。9月10日,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前反情报部门主管弗鲁曼、反情报官员克雷格和前实验室主任赫克国对“李文和案”处理不当而受到包括停薪和书面申斥等处理。“李文和案”的始作俩者,美国能源部情报部门副主任特鲁洛克也困拿不出任何有关“泄密”证据而于8月23日被迫辞职。所谓的李文和“泄密案”,曾令美国一些人欣喜若狂。它被当作中国“偷窃”美国核机密的重要依据,并成为《考克斯报告》中最有份量的材料,然而,这个凭臆想捏造成的“案子”已被戳破,它不…  相似文献   

17.
在广州打工的大学生因没有暂住证被收容,最后因殴打致死的“孙志刚事件”,在中央领导和广东省委的直接关注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人们关注的是由此引发出来的很多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2月12日,台湾“最高检察署”特侦组对陈水扁涉嫌“国务机要费案”、“洗钱”、“龙潭购地”及“南港展览馆”等四项弊案侦结,并以贪污、洗钱、伪造文书及收受贿赂等罪名正式起诉陈水扁。陈水扁成为台湾地区首位下台即被起诉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2月5日,行人非法穿 越北京二环路被奥拓汽车撞死案尘 埃落定:北京市一中院终审判决司机 刘寰承担无责赔偿责任,赔偿10万 余元。这个被称为“新交法出台后的 第一案”的终审判决,对今后案件的 审理有示范作用,但原被告对此结果 均表示“遗憾”。(据《新京报》)  相似文献   

20.
“立委爆料”近来一直是台湾媒体上最吸引人的关键词之一。正是以邱毅等为代表的泛蓝阵营“立法委员”不断爆出猛料,才使舆论的焦点数月来一直持续聚焦在“台开股票内线交易案”、“SOGO礼券案”等一系列弊案之上。而问题的关键在于,随着弊案被层层抽丝剥茧.人们不得不相信陈水扁的家人及其亲戚才是制造这些弊案的幕后元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