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0,(4):44-44
每个行业里都有那么几个人,一提到就让人肃然起敬。他们独具风格,思想深邃,作品经典,代表着业内的高水准,这样的人,被尊称为“大师”。在建筑设计领域里。就有这样一位“大师”,几乎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能当仁不让地成为地标性建筑,从高雄85大楼、郑州裕达国贸大楼,到台北101、北京盘古大观……他就是台湾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这次,大师带来了他最新的作品——上海世博会台湾馆。  相似文献   

2.
高阳 《民主与法制》2008,(14):61-64
一只神奇可爱的小黄狗,用它瘦小的身体帮主人拉起比它身体重10倍的重物奋力前行,演绎了“狗不嫌家贫”的古训与不离不弃的忠诚; 一个双腿截肢的残疾人,用他赢弱的残躯双膝着地一步一挪非常吃力地跪行着卖货,演绎了与命运不屈抗争的精神与自立自强的骨气; 他们,是这个城市里一道美丽的风景,是这个冬天里一个不老的童话——  相似文献   

3.
别让心失明     
蝶舞 《今日广西》2007,(19):71-73
从小,他就是个虚荣心极强的孩子。他很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他欺负父母不认识字,从不让他们到学校,考了满分的试卷他放在书包里不给他们瞧。但他好几次从门缝里发现,他们趁他离开的空隙偷看他的书包,然后两人相视着,笑逐颜开。  相似文献   

4.
清高和嫉妒     
两个朋友在小酒店里喝酒,聊起了他们的一个熟人。在任何世道,小人得志、下流胚走运是寻常事。他们的这个熟人既然钻营有术,理应春风得意。他升官、发财、成名、留洋,应有尽有。还有一打左右的姑娘向他奉献了可疑的贞操和可靠的爱情——姑娘们从来都真心诚意地热爱成功的男人。  相似文献   

5.
博览文汇     
<正> 快乐计划好多年以前,我看过一本小书——《人的思想》,对我的生活产生了长远而良好的影响。书的作者是詹姆士·艾伦,下面是书里的一段:"一个人会发现,当他改变对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时,事物和其他人对他来说就会发生改变……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朝向光明,他就会很吃惊地发现,他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人不能吸引他们所要的,却可能吸引他们所有的……能变化气质的神性就存在于我们的心里,也就是我  相似文献   

6.
《春秋》1998,(6)
一位历史学家临终前曾忧心忡忡地说,“文革”是中国历史上的恶性断裂。其全部后果将持续地影响中国至少几十年……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傅其芳、姜永宁、容国团,中国乒坛三杰,以及他们悲惨的结局。傅其芳之死1968年4月16日,从国家体委训练局大楼里,抬下了一具尸体。这尸体魁梧壮实,但已经是遍体鳞伤。从面部表情看,生前的痛苦全然解脱了,也不像以往上吊的人那样吐着舌头,好像他是非常平静而又深思熟虑地去迎接死亡的。他躺下了,不失是一位汉子;他站起来,更不失  相似文献   

7.
“长明哥哥,我们会想你!”“长明哥哥,我们都爱你!”…… 震区里七八个十来岁的孩子,满脸泪水地“挤”在几辆自行车上疯狂地追逐着一辆汽车。这辆汽车接走了他们的“长明哥哥”——李赛。 李赛是谁?他做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宗教的人是一些努力在“圣”的空间中求存活的人。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心路历程对于许多不拥有宗教感情的人,是难以理解和缺乏真实的。为了完成对傅主教的这次采访,在1998年的这个“圣周”里,我三次走进教堂,跻身于虔诚的教民中间。我默默地注视着他们祈祷、注视着他们流泪、注视着他们分享基督的圣体。傅主教站在高高的祭台上,与他身后的所有圣职人员一起,重宣着他第一次领受司祭圣职时的誓言——天籁般的声音漫过人们的心田。我追随那声音而去,渴望着能够听到他内心的微语——  相似文献   

9.
1.方家 晚 门慢慢打开。 赵大元低垂着头站在门口。然后,他缓缓地而又毫不犹豫地跪下。 一双惊愕的眼睛——镜头迅速拉开——方刚站在铁支架里。 又一双惊愕的眼睛——镜头迅速拉开——孙超英抱着熟睡中的小超坐在方刚对面。 他们惊愕的眼睛都望着同一个方向—— 赵大元垂着头,一动不动地跪在地上。  相似文献   

10.
小曹是个模范丈夫,回家的路上,不忘记在小卖部里买两瓶酱油,他前面还有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买了一堆生活用品,装在两个塑料口袋里走了,小曹马上说,我买两瓶酱油,一张嘴。还带出了他的山西老家口音,可是他的两只眼睛却分明地瞟着外面, 也就是那个刚买了东西的女人,不等小老板递过酱油,他就掏出钱,然后,一手拎着一瓶,顺着这个外地女人的前进方向,不慌不忙地往前走,知道一点小曹底细的人,心里会暗叫一声:不好,出问题了。  相似文献   

11.
A段珍爱着叶清,从许多年前两个人都穿着开裆裤,晃晃悠悠地在省政府的家属院里蹒跚学步的时候开始,段珍就执着地爱上了叶清。他们是怎样让人祝福的一对金童玉女呀,从手拉手一起去上学,到朦胧的月色里彼此羞红了面颊,影子慢慢地长在了一起。从没有人怀疑过他们的幸福,包括段珍自己,青梅竹马虽然是一个老旧的让人起腻的词,然而用在他们身上却再妥帖不过。幸福的不仅仅是相互爱慕的两个年轻人,  相似文献   

12.
童心     
袁章 《新东方》2000,(8):13-13
“我们是七人”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次碰见一个八岁的小女孩。他问她有几个兄弟姐妹,她回答说:“我们是七个,两个在城里.两个在外国.还有两个埋在教堂的墓园里。”她每天晚上都携着点心和小碟子.到那墓园的草地上,独自地吃.独自地喝,唱给她在土堆里算着的哥、姐听。虽然墓园里永远都没有回响,但她浪漫的童心却不曾感到生死间的阻隔。  相似文献   

13.
学会尊重     
记得曾读过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个在日本留学的美国人。有一次,他的一位日本朋友在跟他谈天中,说他刚听了一堂很没有意义的课,讲课人是个“jerk(译为笨蛋)”。作者很好奇地问:“用日语怎么说‘笨蛋’这个词?”那人想了很久,然后非常遗憾地告诉他说,在日语里实在很难找出一个与“笨蛋”这个词相对应的词汇。那么日本人如何表达他们的愤怒情绪呢?一次,作者亲眼看到一场车祸,他很想知道这两个司机在撞车后会说些什么。没想到,两个司机下车后先互相说了句“对不起”。作者实在无法相信日本人不会发脾气,于是他很认真地观察身边的日…  相似文献   

14.
预言鼠     
有个人养了几只老鼠,这几只老鼠是老鼠中的精品,犹如精灵一般. 这个人每天喂给老鼠美味的食物,精心地给它们擦洗身子.老鼠一病,他就异常担心,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关心,老鼠跟他也非常亲密.天晴时他们在院子里愉快地玩耍,下雨天就在家里捉迷藏.他们还经常一起去旅行.他感到跟老鼠生活在一起非常快乐,但这并不是他喜欢老鼠的主要原因.他常常抚摸着老鼠的脊背,口中嘟囔:"如果没有你们,不知道我会遇到多少灾难呢?"  相似文献   

15.
卢贵清 《公民导刊》2011,(11):56-56
读《公民导刊》10期《杨柳村的大忙人》一文后,我觉得杨柳村人,真有福分!这福分源自他们选准了一个人大代表——李廷茂!作者在通讯里,分三个章节,生动地展现了镇人大代表、村委会副主任李廷茂为民服务的形象!他为村民代言——每天徒步10公里,走村串户,上门了解群众所想所盼。  相似文献   

16.
丁班组长小刘特别会管人。他点子多,办法多,小组31名组员,人人都服他。他教育人帮助人常常有新道道,而新道道又没有套话,没有官腔,全是石砣对石盘——实打实。 一天开班后会,组长说要考考大家。31位组员大眼瞪小眼地不知道组长要搞什么名堂。只见组长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摞白纸,上面还印着字。他举过头顶说,各位兄弟姐妹,这是我找人帮忙印的卷子,一人两张。知道  相似文献   

17.
莫非的故事     
伴随着冬天的脚步,莫非装潢队静悄悄地走过了三个春夏。总是在凌晨或入夜,他们静悄悄地穿行于兴化城的老巷新街。与街市的繁华、车流人行的热闹相比,这支行色匆匆的队伍显得格外平静,仿佛穿行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因为,他们自己是一群聋哑人。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完全静默的世界。“滋滋、滋滋……”莫非腰间的寻呼机又不安分起来,他摘下来看了看,又别回腰间。莫非并没回顾张眼寻找电话  相似文献   

18.
一太阳出来得不晚,懒洋洋地没一点儿劲,勉勉强强射出的光惨白惨白的,好象少了些色素。白河边的森林里安安静静,没有一点儿声响。整个上午都那么寂静无声。到了下午,最不期望的马蹄声忽然响起,敲击着王慈民的神经。他回头看一眼张麦糠、杨全贵,两人正在细心地给躺在独轮小车上的红军伤员擦试着伤口。这位红军伤员无可奈何地依靠三个青年人护送着脱离险境。嗒嗒嗒……的马蹄声好似放鞭炮,响了一个下午,敌人的骑兵刚过,步行的巡逻兵又来,拉大锯似的拦着通往渡口的道路。他们不时地东张西望,还朝树林里瞥视,搜索的目光冷飕飕的使人…  相似文献   

19.
同样的恩赐不同的结果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肥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儿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  相似文献   

20.
副刊     
副刊松鹤延年(国画)作者:曹瑞华深深一躬上海郊外的一个别墅小区里,有一位老花匠。老花匠每天种花、浇花、修枝剪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为之服务的,是这个城市里最有身份和地位的人。那些人腰缠万贯,一呼百应,每天开着轿车往来于城市中心和这个别墅群之间。那些人脚步匆匆,左右着上海前进的步伐。老花匠则不紧不慢,穿梭在花丛间、树枝下。他向西装革履、高贵优雅的女士先生们微笑、点头,甚至还和他们打招呼,那些人很有礼貌,对他的问候总是报以矜持的微笑。但老花匠明白,自己和人家永远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不知道那些人在忙些什么,干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