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特点是:亲属集团在"心理社会均衡"模式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由于亲属集团成员的资格具有恒定、自动和不可转换的特点,个体生活在一个高度稳定、较容易得到心理社会均衡的亲密圈子中。与之相联系的两个层面的心理文化取向是"人伦中心"和"人与人之间的彻底和谐"。这些特点不仅反映在中国人的日常行为上,也反映在中国这个行为体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和行为上。当今中国提出的"和谐"理念的心理文化基础有消极和积极两种含义,消极意义的和谐是指伦人这种基本人际状态具有较高的均衡度,行为体的行为较趋于静态、消极、内敛;积极意义的和谐是指在伦人这种基本人际状态下,人们有一种把人际关系的和谐作为最值得追求的东西而加以提倡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将行为导向追求和谐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世界政治中最重要的因素,对世界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达到一个新高度。但从中国崛起的大背景看,世界多种不同声音同时出现,再次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推到前台。"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在和平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选择。以"软实力"为和谐世界理念的价值取向,是构建和谐世界最根本、最直接的动力;"和合意识"是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基础及理论资源;"和谐共处"是和谐世界理念的本质,建设和平、和睦、和谐的政治秩序范式是一种理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的知识权力中,"和"是其精髓。和者,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世界"是对"和"的一种扬弃,是中国外交战略的最高目标。本文认为从这一高度剖析孔子学院"立足语言,侧重文化,通过语言传播文化"这一以语言为载体的中国文化的国际推广行为,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孔子学院所承载的以"和谐"的方式实现中国的外交战略目标的意义,即孔子学院既是将"和谐"内涵外化的有效途径,其本身亦构成了建构"和谐世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去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多个国际场合,提出了关于建立"和谐世界"的一系列主张,包括建立"和谐亚洲"和"和谐地区".这是中国政府关于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在外交领域的自然延伸,是对冷战结束以来中国所倡导的一系列外交新观点的深化和全面总结,这一理念昭示了未来中国外交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5.
自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在联合国讲话中首次提出构建"和谐世界"以来,建立"和谐世界"已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理念,这一理论是中国执政党正在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国际延伸,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年倡导的和谐理念,是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项公共产品。中国在确立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和谐地区的目标的同时,也在反复强调"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中国未能公开、充分地围绕"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一外交方略进行相关研究和宣传工作,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大国的曲解和误解,加深了周边国家和西方大国对我战略意图的疑虑,造成了构建战略互信的障碍。因此,深入解读"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内涵,已成为一项不容回避的严肃任务。  相似文献   

7.
和平发展和构建和谐世界思想与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两大思想是中国当前外交战略的基本内容。两大思想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它们不仅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且更具有创新意义。其主要体现为:屏弃意识形态痕迹,提出以和平、合作、和谐为核心的外交战略新理念;在全球化趋势发展背景下,提出了中国外交战略的新指导思想;正确认识时代潮流发展,在外交战略中注入了"合作"新要素;体现了具体外交政策和外交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和谐世界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外交领域,实际上,和谐世界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域研究和谐世界涉及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和谐世界新理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在与国际环境的互动上,采取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二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现行国际体系中践行共建和谐世界的问题;三是外促和谐世界与内建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主动创造发展机遇,积极参与海外港口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港口外交"已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新名片"。正确义利观是中国企业参与"港口外交"的重要指导原则。从"义"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参与"港口外交"注重与对象国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对象国的经济发展;注重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与政局稳定;不断创新中国成套对外援建模式。从"利"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参与"港口外交",有利于拓展自身发展空间;服务于中国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有利于促进产业转移与合作;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展望未来,中国企业深入参与"港口外交",需要始终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并举、以义为先和义利协调。  相似文献   

10.
罗援 《当代世界》2015,(10):16-17
<正>9月3日是中国法定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当天中国用举行大阅兵的形式来纪念3500万同胞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抗战胜利,这一举动符合全中国人民的意愿和意志,本身合情、合理、合法。然而,国际舆论却出现了某些杂音和不和谐的论调,"秀肌肉"、"中国在威胁邻国"等声音不绝于耳。有些国家和媒体对中国的偏见根深蒂固,以致无法客观看待中国的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2005年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后具体实施这一理念的重要一年.特别是2006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七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仍将成为中国为之奋斗的目标.过去两年,中国政府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并将"和谐"理念延伸到处理国际事务的实践中,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从和谐中国到和谐地区、和谐世界,中国向世界展示出一个文明古国选择的和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推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活动 《职工发展规划》的发布,为劳动关系和谐发展提供了保障. 众所周知,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企业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核心,也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树立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努力做好基层工会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三公司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上作为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不断加强领导、创新内容、突出特色、完善机制,争创和谐劳动关系,推动企业持续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时代主题"转换了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对国际共运中长期强调"国际联合"和"统一性"的传统发展战略实行调整和转变,从而形成了新的强调"独立自主"和"民族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一战略又有了重要的新发展,集中表现为:对内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外实行"和谐外交",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劳资两利"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生产力不发达、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的实际,在做了对劳资之间存在高于各自特殊利益的共同利益、劳资之间可以通过利益调节从而实现合作而且这种合作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有利、对劳资双方有利的分析后提出的。"劳资两利"思想对于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仍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劳资两利"基础上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仍然充满着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既要纠正既有的劳资利益失衡,又要防止新的利益失衡;在考虑劳动者权益时必须包含劳动力的发展权。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和谐"思想以及"和谐"的价值取向。在马克思的早期、中期和晚期著作中,对"和谐"有着多重论述。对这些文本和理论资源进行梳理、整合与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谐"思想的内涵与源流,深刻理解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意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亦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要提升国际活动能力和影响力,塑造本国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其外交内容和方式必然要注入新元素。民间外交日益成为中国顺应历史走向、迎合时代潮流的重要外交突破模式,有利于推进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世界"的价值追求。民间外交及其模式创新对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并提升中国软实力建设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价值:有助于提高现代政府的治理水平;有利于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也便于扭转世界各国之间的"认知逆差",构建美好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9.
加强软实力建设——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飞 《当代世界》2012,(4):37-40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世界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努力使中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1],是新形势下完善中国外交布局的客观要求.大力提升中国"软实力"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寻找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鸣 《南风窗》2011,(22):42-45
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背景,我们建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范畴应该是和谐、公正、仁爱、共享。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状态,公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指向,仁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诉求,共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一个以"和谐公正仁爱共享"为核心价值的社会必然是民主充分、法治昌盛、权利神圣、国富民强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