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外交创造性地构建起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在这一伙伴关系网络中,中俄关系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俄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次上开展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特别是在周边地区加强协调,推动了网状伙伴外交的顺利开展。这不仅有利于中俄关系的健康发展,也超越了旧式的传统国际关系规则。中俄两国将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  相似文献   

2.
中俄建交70周年具有深刻的当代意义。当代中俄关系之所以成为现行国际政治的典范,不只由于中俄关系强劲的内生动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还在于两国在近百年世界历史进程的宏大背景中有着共同或相近的历史经历。正因为如此,中俄关系为深化对世界历史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认识提供了启示,深化了对东西方关系百年巨变范式的进一步理解。同时,由于中俄都是海陆地缘政治大国,两国的长期合作揭示了地缘政治之于国际关系的内在关联性。中俄关系以及两国在所参与的"现代性"争议进程中均体现出对当今世界普遍而深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方亮 《南风窗》2012,(13):74-75
俄困窘的经济局面下,普京命令政府在2016年之后退出大部分非资源性行业。而要完成经济转型,普京急需外部投资,这意外促成了中俄两国商业上的接近。继造访德法和独联体多国之后,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中的首次访华也终于到来。多家西方媒体盯着最为引人注目的天然气合作,并以其再次未能签署而将普京此访视为失败。但实际上,中俄关系并非一纸能源协议所能概括。从去年普京访华到这次访问,得到持续实践的一个进程便是俄罗斯借助中国资本对本国工业进行激活。就像普京所说的"要将与东方伙伴的合作提上日程",中俄此次签署的几个商业项目,彰显出俄在经济上更加借重中国。  相似文献   

4.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且都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俄关系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两国的切身利益,而且对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从历史上看,中俄关系既有合作、友好的一面,也有对抗、敌视的一面。但是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两国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两国关系走上了健康和稳定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欧颢 《当代世界》2009,(12):66-68
中俄关系的发展在经历了睦邻友好关系、面向2世纪建设性伙伴关系后进入了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阶段。发展中俄关系不仅成为两国外交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对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两国关系发展的道路走向何方将取决于影响两国关系问题的变化和发展,谋求发展、协调发展、和平发展是中俄两国最大的共同战略利益和互利共赢的持续性保障,是中俄战略关系第二个10年关键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2012-2014年以来,在领导层换届、美国实力衰退、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归俄、西方制裁导致俄西关系恶化等背景下,中俄关系实现了新的快速发展,西方学界对中俄关系的研究也开始进入新的阶段,研究在量和质上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本文在整理大量新时期西方学界中俄关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主要从背景梳理、问题聚焦和前景分析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西方研究视阈中的中俄关系,有助于我们将中俄关系置于更广阔的国际格局之中,更深刻地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动力,发现矛盾和问题,最终作出正确的外交决策。  相似文献   

7.
普京总统的中国之行取得了圆满成功,显示了中俄关系的深厚基础和与时俱进的巨大潜力。 自苏联解体以来,中俄关系经历了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直至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进程,双方通过共同努力建立起合作的最佳模式,使两国关系步入平稳发展轨道。近年来,双方高层往来日益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关系全面发展,科技文化合作深入展  相似文献   

8.
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国双边关系之一。作为当今世界的重要两极、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两个常任理事国,中俄关系如何,直接地影响着当今世界的格局,影响着世界多极化的进程和形成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另一方面,中俄关系也受到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和制约。 中俄关系的顺利发展及其国内外背景  相似文献   

9.
所谓新中俄关系,指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的交往与联系。作为相互毗邻的两个世界性大国,它们之间关系的走向如何不仅对欧亚大陆而且对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和战略格局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一直都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总体上考察近10年来中俄关系的基本走向,分析对其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之上展望新世纪中俄关系的前景。 一、新中俄关系的基本走向及其特点 苏联解体之后,中国政府根据和平共处、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己选择的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5—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这是普京第三次出任总统以来的首次访华,也是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对其他国家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普京如此安排其外事日程表明中国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在上升,预示着中俄关系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俄携手并进,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发展繁荣,也关系到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关系到国际关系未来和国际格局的走向。  相似文献   

11.
中俄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除了中俄两国的内在需要外,美国的国际战略及其对俄、对华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因素对中俄关系的性质、范围、层次、作用和未来走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以往来看,美国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目前,美国的对俄、对华政策再次面临调整,受其影响,中俄关系的未来走势有四种可能.  相似文献   

12.
重笔谱写中俄关系新篇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明年将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目的在于增进友好,加强互信,推动合作,巩固两国睦邻友好合作的社会基础.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十周年、中国举办"俄罗斯年"之际,普京总统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于今年3月21日至22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发表了意义深远的联合声明.鉴此,业已成熟的中俄关系将进一步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等领域,以浓重的笔墨谱写令人鼓舞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方亮 《南风窗》2011,(22):78-80
从普京此次访华来看,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显然开始补充越来越多的实质性内容。随着合作的加深,俄罗斯对华心态在发生着悄然变化。不管梅德韦杰夫在推举普京于2012年竞选总统时是否带着哭腔,俄政治的最大关注点已经由"2012之谜"转到了普京回归之后的政策走向。所以不管普京这次访华是否例行访问,其所受关注度都将高于以往。从访问中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国内广为关注的天  相似文献   

14.
中俄关系与中俄军事合作一直是西方媒体永远热衷的话题。如今,俄罗斯与中、印之间新的军事合作动向已经引起了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本刊综述相关报道,并非赞同的观点和说法,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21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以下简称统俄党)建立关系20周年.经过20年发展,两党全方位交往格局日臻成熟,多层次交往机制不断完善,战略性合作关系更加稳固,成为世界上最具战略价值的一组政党关系.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当下,回顾和展望中俄执政党机制化交往,对深化两党战略交流合作、促进新时代中俄关系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俄两国对冷战后国际格局的认知总体上是灵活务实的,既认定国际格局多极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进程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的特征。冷战后国际格局的转变深刻影响着中俄关系的变化与发展。随着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强化,中俄对两国之间的关系发展也越来越充满信心。新时期,构建一个稳定成熟、互信互利,有充分协调、应变能力以及扩展潜力的中俄关系,既有助于两国各自的复兴和崛起,也是维护多极国际格局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从苏联解体至今,中俄关系一直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两国关系不断深入发展.1996年4月中俄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l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是根据对双边关系历史和当今世界现实的深刻思考,也是基于就国际形势发展和两国合作前景所达成的共识.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关系不是结盟,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而是在两国相互关系中摒弃对抗,并为双方在各个领域进行最广泛的平等互利合作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2016年是中俄关系承上启下的重要年份。双方以庆祝《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和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周年为契机,携手应对来自于严峻而复杂的国际地缘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的诸多挑战,推动双边关系及各领域合作取得新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9.
尽管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具有较强互补性,但两国天然气合作谈判并不顺利。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地缘政治两方面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考察中俄谈判立场与行为的变化,进而得出有关中俄关系模式的初步结论:第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基础,但这一共同利益的构建是个动态过程;第二,地缘政治因素对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第三,国家—市场关系共同塑造了前述两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方式: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既要满足经济社会效益追求,也要符合国家地缘政治利益。由此可得出两点启示:一是中国应对当前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有清醒认知,并有必要心理和政策准备;二是在对外能源合作中,中国要重视自身的能力建设,争取更大话语权,并寻求和巩固同合作方的共同利益、加强互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实力地位变化是影响中国与77国集团气候变化合作机制起伏的重要因素。当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未受质疑时,中国与77国集团拥有共同的理念和利益,因而能有效合作。当中国的发展国家地位受到质疑时,中国与77国集团合作的共同利益基础会逐步弱化进而导致合作走向解体。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实力地位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成为与77国集团合作发生逆转的关键时刻。研究表明,2008年的金融危机既是中国实力地位变化的转折点,也是中国与77国集团合作由紧密走向松散的转折点。尽管这一合作尚未完全解体,但未来将面临更多挑战,更难以回到2008年之前的合作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