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读史书、看到有关明太祖马皇后的记载,觉得她颇像我们今天称道的“廉内助”。马皇后原为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郭子兴义女。朱元璋在濠州投奔郭子兴,郭将马氏嫁其为妻。朱元璋于郭子兴死后统领义  相似文献   

2.
学学马皇后     
明王朝建立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大肆封赏功臣。朱元璋的老婆,时已荣任皇后的马氏及其娘家人在战乱年代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理应在封赏之列。然而朱元璋在征求马氏意见时,马皇后则表示反对,说“国家的官爵应当加给贤能之人,我的亲属们,未必有可以用之才。”极  相似文献   

3.
洪武三十一年(1398)七十一岁的明太祖朱元璋于闰5月10日去世。他临死前留下遗诏,按遗诏所示,时年二十一岁的皇孙朱允文于当年5月中旬登极称帝。因年号是“建文”,历史上称他为“建文帝”,为明朝第二任皇帝。一生拥有二十六龙子的朱元璋何以让其皇孙继位呢?事出之因是洪武廿五年4月,太子朱标西巡归来后不久便病逝,晚年丧子使朱元璋受到比十年前马皇后去世更为沉重的打击。况且二子秦王朱爽又在洪武廿八年死去,三子晋王朱椷也在洪武三十一年患了不治之症病死。噩耗使他不得不在悲痛之余重新考虑一个新的皇位继承人。当时深…  相似文献   

4.
晓闻 《人民政坛》2010,(1):31-31
<正>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大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众说纷纭,有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说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听后脸露不悦之色。片刻,一个名叫万钢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朱元璋顿时大悦,夸其见解"甚独"。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5,(10)
<正>《明史杂俎》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答案五花八门,无外"功成名就""金榜题名""富甲一方",朱元璋听后不以为然。一个叫万钢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最快乐。"一语惊众人,朱元璋也颇为满意。以史为鉴,封建帝王的法纪观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对我们今天的从严治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养蜂的启迪     
电视剧《聚宝盆》中有一个故事:沈万三与皇帝朱元璋走在街上,碰到两个卖蜂蜜的人,朱元璋走上前去,听见其中一个摊主的蜂箱内发出"嗡嗡嗡"的声音,而另外一个摊主的蜂箱内却一点声音也没有,朱元璋于是好奇地问两个卖蜂蜜的人:这是为什么?蜂箱内没有声音的那个摊主回答道:我们家主人每次要割蜜九成,所以大部分蜜蜂都飞走了,因此听不到声音。另一个摊主说:我们主人每次只割蜜七成,  相似文献   

7.
正《明史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日早朝,朱元璋突然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最快乐;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最快乐;有人说,金榜题名者最快乐;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最快乐。朱元璋听后都不满意。这时,一个叫万钢的大臣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乐。"  相似文献   

8.
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唐长孙皇后、明马皇后、汉明帝马皇后,可谓其中的佼佼者。反之,一个骄淫奢迷、贪婪无度的妻子,最终也会使自己的夫君跌落下马,毁其前程。若我们领导干部的妻子们都能做到廉洁自律,乃家之大福,国之大福也!  相似文献   

9.
明朝洪武年间,适逢全国天灾,百姓生活很困苦,而一些达官贵人却仍然花天酒地。朱元璋决定自上而下整治一番。皇后生日那天,满朝文武官员都来祝贺,宫廷里摆了十多桌酒席。朱元璋吩咐宫女们上菜。首先端上来一碗萝卜,朱元璋说道:"萝卜者百味药也。民间有句俗语‘萝卜进了城,药铺关了门’。愿众卿吃了这碗菜后,百姓都说‘官府进了城,坏事出了门’。来来来,大家快吃。"  相似文献   

10.
黄波 《同舟共进》2008,(11):66-66
在朱元璋晚年所编的特种刑法《大诰三编》中,记录了一个奇特的案子。医生王允坚私售毒药事发,朱元璋命他服下自己配制的毒药,待毒性发作,又要其交待解毒之方,次日才枭首示众。在"服毒及其反应"这  相似文献   

11.
<正>通过认真听取和学习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全区省级领导和厅级主要领导"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笔者对法治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思考。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首要任务要从崇尚法治开始。提高境界,"畏法度者最快乐"。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曾问,天下何人最快乐?群臣说法不一,唯有一人说的"畏法度者最快乐",深受朱元璋赞赏。向往快乐,追求快  相似文献   

12.
<正>朱元璋认为,如果民间的风俗败坏了,老百姓都不知道向善,社会流行着坏的风气,国家想要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为推行教化,朱元璋费尽了心思。他把教化推行到最基层,用简单易懂、易于实行的方式,让百姓普遍接受教育刑乱国,用重典,是明太祖朱元璋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他为了整顿社会秩序,立纲陈纪,不惜使用严刑峻法,虽然明朝初年的社会秩序因此而迅速走上正轨,但他也因此而受到批评。然而,朱元璋并非只依靠刑罚,相反,他特别重视教化,强调风俗道德的建设和社会风气的整治。他说:"治道必先于教化,民俗之善恶,即教化之  相似文献   

13.
史源 《政策瞭望》2008,(5):56-56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一句名言。元末农民战争期间朱元璋、陈友谅与张士诚三股武装势力的兴衰,是这句名言的最好例证。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为应天。从此,在长江的中下游,自西向东,形成陈  相似文献   

14.
"罢孟"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 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由于军政繁杂,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研读.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兴致来阅读一下原典.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  相似文献   

15.
<正>文章分量不以篇幅长短衡量,这几乎是共识。北齐文学家颜之推讽刺:"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为买驴而写契约,一连写了三张纸,还没有一个"驴"字,可见"博士"废话之多。明洪武九年某日,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了道17000多字的奏章,读了过半,仍不得要领。朱元璋勃然大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于公元一三六八年建立明王朝后,采取许多措施革除元朝弊政,恢复和发展明初的社会经济,使明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一切均与朱元璋的选用人才分不开。朱元璋选用人才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唯才是举”、“量才而用”。朱元璋曾对中书省言:“任人之道,大小轻重各适其宜,若委重于轻,是以棋桷而为梁栋;委大于小,是以钟庾而盛斗筲”。并强调用人的关键在于人尽其才,量才而用。朱元璋说“人之才有长短,亦犹工师之艺有能否,善攻木者,不能攻石,善斫轮者,不能为舟。若任人之际,量能授官,则无不可用之才矣”。为了真正做到各尽其能,以才用人,元璋主张选才用人条件不能太苛刻。他对负责选拔官员的吏部云:“良工琢玉,不弃小  相似文献   

17.
据《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非常重视吏治。在一次早朝上朱元璋问左右群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言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快活,有言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听后脸露不悦之色,沉默片刻,一个叫万钢的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朱元璋顿时大悦,夸其见解“甚独“。历史虽已久远,然而万钢所说的“畏法度者快活“,于今人仍有启迪的教益,尤其对于领导干部 “畏法度者快活“的道理不言自明,大凡畏法度的人,必不肯超越法度的“雷池“半步、干见不得人的勾当,也就用不着整天提心吊胆,害怕半夜鬼敲门,更用不着担心东窗事发后坐班房,掉脑袋,没有了这些劳精费神的忧虑,当然活得潇洒快活。  相似文献   

18.
泉水叮咚 《传承》2008,(3):44-45
朱元璋命令:官吏贪赃到六十两以上的枭首示众,仍处以剥皮之刑。贪污官员处死后,把贪官的皮剥下来,然后在皮内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并挂于公座之旁,供众人参观。可是贪官的头是杀不完的,就像"割韭菜"一样,根不除去,割去一茬,又长上来新的一茬。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政协公报》2011,(12):29-29
<正>我国农村中,常喜于农历除夕,在各家各户的门上,贴上一个"福"字。这种民间传统习惯的来历是: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微服出行。他到了一个镇上,看见许多人在围观一幅漫画,画面绘着一个赤脚女人抱着个大西瓜,意思是取笑淮西妇人大脚(因古代中  相似文献   

20.
朱新宁 《群众》2014,(6):74-74
<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讲过一个流传至今的"一口井"的比喻,对大臣们进行警示教育:一个人老老实实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鲁国宰相公仪休"守井"的故事,有个人了解到公仪休最爱吃鱼,便投其所好给他献上了一条鱼。可公仪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