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党管干部原则下的基本价值目标,这种目标在四个层面展开,即效果目标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制度目标是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环境目标是创造尊重知识,尊  相似文献   

2.
如何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逐步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成长机制,是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实践课题,本文试就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考任分离制度谈点初步设想。一、考任分离制度的含义所谓党政领导干部考任分离制度是指像事业单位干部职称评聘分离一样,把党政领导干部的任职资格考试与其考察任用相分离,也就是说,某个干部都可以通过报名参加某一级别或某个职位的任职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取得某一级别某职位…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培养造就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科学的干部人事制度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组织保证;是正确处理各种政治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措施。本文着重谈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原则和重点。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注意的几个原则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程序,也是决定干部任用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规范干部选拔初始提名工作,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面临的一项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组织部门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职能部门,如何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客观公正地使用干部,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新形势下需要研究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探析,提出从“六个结合”上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6.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用科学的制度选准选好后备干部,把好后备干部入口关,是建设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在坚持和继承传统的后备干部选拔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以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建立后备干部队伍,创新了后备干部选拔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证。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 ,是“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重要环节 ,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 ,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 :一是要强化监督意识 ;二是要改进监督方法 ;三是要健全监督制度 ;四是要完善监督网络 ;五是要把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落到实处 ,达到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的良性循环。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 ,“积极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8.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探索创新干部选拔任用的方法和途径,我们组成课题组,开展了专题调研,对近年来我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实践做法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查找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干部路线方针的正确指导下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健康有序。跨世纪干部队伍朝气蓬勃。干部队伍按“四化”方针正形成合理的梯队。各级领导班子的文化水平大有提高 ,知识、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结构不断改善。到 2 0 0 0年底 ,全国有各级各类干部 4113万人。其中 ,机关干部 70 8.6万人 ,占干部总数的 17.2 %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2 0 6 4.9万人 ,占干部总数的 5 0 .2 % ;企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1339.5万人 ,占干部总数的 32 .6 %。改革开放 2 0年来 ,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1978年 ,…  相似文献   

10.
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是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指针。干部“年轻化”方针的贯彻和落实,有力地扭转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终身制、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论资排辈、缺乏活力的积弊,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应当看到,目前一些地方、部门和少数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干部“年轻化”方针过程中,无论是对“年轻化”方针内涵的准确把握,还是制定具体实施方法,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干部“年轻化”方针的全面落实,给干部队伍建设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是指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的运行进行全过程监控、监察和制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预防和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也是选准用好干部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一、朝着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干部管理制度不断探索的二十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针对我国干部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从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大力推进改革干部制度,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干部制度改革渐次深入。 党的十二大到十四大的十年,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起步阶段。以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为指导,建立了干部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适应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具有存量意义的干部职数,特别是领导干部职数决定了干部平职调整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因此规范干部平职调整对于整体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干部资源配置和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的现实需要,又是培养锻炼干部、发挥干部才能的有效途径,更是关心爱护干部、预防腐败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第一代领导核心把干部看成是“决定因素”,第二代领导核心认为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人”,第三代领导核心提出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可以说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做了许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实践证明,要保证干部选拔任用中竞争的公正性,应在“公”字上多做文章。  相似文献   

17.
“能上能下”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主要的新陈代谢功能 ,是干部制度的最本质机能 ,因而 ,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 ,是新一轮干部制度改革的核心任务。当前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 ,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研究和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 ,对新一轮干部制度改革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民主、竞争和法治 ,是创新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基本要素(一 )我国的干部制度改革总是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不断向前推进的。我国的干部制度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  相似文献   

18.
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这是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整个党政领导干部的成长链条中,基层是源头、是关键、是基础,注重在基层一线储备、历练、考察、选拔干部,让优秀人才到基层去,让机关干部从基层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培养选拔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9.
强化育人机制建设、强化择优机制建设、强化考察机制建设、强化风险机制建设、强化监督机制建设 ,切实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加强对干部和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监督,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组织部是党委管干部的重要职能部门,就要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把干部监督工作与干部考察、选拔、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干部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干部监督工作的成效。如何做好这项工作,近年来各地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干部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 一、前移关口──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严格事前监督 监督是一种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强制行为,它不仅需要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更需要被监督者有较强的自我监督意识。因此,要始终把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