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笛卡尔哲学在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关于上帝和灵魂问题的思考,再是道德哲学作为完美果实的出现,最后是其政治哲学思想的论证。和学界的一般理解不同,本文认为笛卡尔哲学的中心问题并非是知识的确定性原则,超越的价值论维度才是笛卡尔知识之树所要表达的重心所在。正是在价值论的向度当中,笛卡尔哲学彰显了其整全性意蕴、理论旨归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初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它讲述的都是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受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的限制,理解和掌握本框内容有一定难度;而能否深入浅出地组织材料、驾驭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法,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是对教师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的一个检验。一、教材结构与分析本框内容篇幅短小,内容却不少,包括一个问题:人类社会的形成;两个重要概念:生产劳动、人类社会;三个知识点(略)。教材贯穿着一条主线:人类社会是由猿群转变而来的,人类的形成与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同一过程,在…  相似文献   

3.
人类知识可以分为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默会知识的大量存在及其重要作用决定了个人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基本存在方式。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分散的、有限的、个人化的,人的理性也是有限的,个人或者少数人难以从整体上掌握关于人类政治生活的全部知识,无法对政治生活进行周密的总体设计,难以预见和控制政治发展的具体进程和细节,因而渐进改革是政治发展的优选之路。  相似文献   

4.
已知与未知的关系既是相对发展的,又是辩证统一的。我们的历史使命应是在继承前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知识。那么,怎样从已知探求未知,创造新知识呢?本文试图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思维活化 敢于猜想。 逻辑思维有“定势”作用,它会产生严重的束缚力,限制和制约着人的思路,使人们的思维失去灵活性而进入僵化状态。人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实践和认识的积累,已经存有一个原有知识体  相似文献   

5.
"○"是什么?有位名叫艾诺的外国科学家曾解释说,○是一个圆圈,被圈在里面的部分是你现在的知识,圈外是未知的宇宙,当里面的知识越积越多,○就随之增大。圆圈越大,圆圈四周接触的界面就越大,说明未知的东西就越多,○也就是圈起来的未知。这个比喻说明"学而后方知不足",足以作为学习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6.
<正>清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教授邹广文:对于任何一位哲学家或一种哲学的理解与评价,都不能离开它赖以滋生的文化传统,所以对于思想巨匠笛卡尔的评价也应该放到近代西方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中去考量。纵览西方近代思想的演变,可以说是一个人类理性从幕后走向前台的过程。我们知道,西方在经历了文艺复兴之后,人们的理性开始觉醒。在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理性启蒙思想最早出现,霍布斯与洛克成为西方早期启蒙思想家的代表。而以笛卡尔为代表的法国思想家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由人们提出的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任务。问题在本质上是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或人与世界的矛盾。问题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和"为我"的主体性。问题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只有人才有问题,问题也只是人的问题。问题以系统的形式存在,不同的问题系统构成了人类不同的认识—实践领域。问题是联结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中介环节,是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人类的认识—实践就是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隐性知识是隐蕴在人类当中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或公式进行表达的一类知识,从其性质上看,它属于人类知识的一部分,它的最终来源于实践活动;从内容上看,隐性知识属于"可以这样做"的方法性知识,"只能这样做"的程序性知识和"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的策略性知识,因而它更多地表现为个体的经验、技能和技巧,但由于隐性知识在生成过程中对情境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因此,隐性知识的生成和转移过程均具有情境的依赖性。其转移效果除知识主体的转移意愿外,要受到其表达能力、知识结构和学识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到人类表达技术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对干部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考试是适应时代特点、提高办公效率、建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 开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考试是适应大连开放和建设发展的需要。当前,人类正步入信息革命的时代,从而使知识和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加速传播,对人们快速掌握信息的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运用计算机快速掌握和处理信息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外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进入21世纪,工业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逐步向知识经济演变。知识经济要求以知识资源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其发展的基础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创新教育。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要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抓住超常发展的机遇,使自己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除了高举创新的大旗外,已别无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一项基本任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也是高等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改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一、部题的由来心身问题作为西方哲学的一个主题,始于笛卡尔。根据笛卡尔的观点,人的本质在于思维。人体只是使人的思维得以延伸的物体。思维或精神与人体是密切相联但又迥然不同的两种事物。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出发,论证了人只  相似文献   

12.
正国发[201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8年3月14日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制定本方案。一、重要意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以下简称大科学计划)是人类开拓知识前沿、探索未知世界和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力度是比较大的,是得民心合民意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腐败现象不仅有增无减,而且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其表现为:一是涉案金额记录屡屡被打破。二是从“单兵作战”到“团伙作案”。最初的腐败都是个别领导干部,偷偷摸摸地搞,而最近几年则出现了窝案、串案,甚至某一地区或单位的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伙腐败分子手中。三是腐败分子职务级别越来越高。四是腐败的花样也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最初腐败的内容主要是贪污、索贿受贿,而前几年出现了买官卖官,一些领导干部的巨额家财…  相似文献   

14.
潇珏 《传承》2006,(Z2)
文化是人类世界里一切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最高表现形式,是知识和知识创新的源泉,也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力量。文化是决定一个民族之所以存在的全部合理性和合法性。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文化是其本身和其他民族间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也是确定其人类学身份的最后依据。因此,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是文化如何现代化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如何凝聚和整合民族和国家的一切资源,关涉到国家文化安全发展战略。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中西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如何传承…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的词典里,一不主张对人对事的过分神化与痴迷,二则崇尚先锋地带,厚今薄古,惟“新”是举。因此,在“赛”先生的园地里追拾“昨日”的脚印,是一件不被看好与看重的差使。持这种想法与看法的人大多于内心谨守一个朴素的“常识”:即科学是一座高耸云天的知识大厦,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它的构成都是由丰富的知识“砖石”垒砌而成,只要站在知识的“前沿”或“顶层”上不断勤奋地发现,不断刻意创新,就能领风骚,执牛耳。其实不尽然。知识大厦的建构只是科学活动的一个方面,一种结果,而不是它的全部。科学首先是“人”的学问,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04,(6):34-35
从人类占用洪泛平原以后,洪水问题就产生了。由于生产的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占用洪泛区的现象日益严重,洪水泛滥的损失越来越大,对防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人类与洪水长期斗争中,根据洪水规律和洪灾特点,研究了各种对策,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措施,以防止或减轻洪水危害。对于防洪工程措施,按其作用可以归结为挡、泄、蓄、分(滞)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人类在创造和更新知识、促进科技进步方面的广度和深度可谓空前。崇尚知识、崇尚学习、崇尚创新日益成为全人类倡导的主旋律。知识经济时代也由此而到来,但在市场化了的社会,知识不能仅仅空泛地理解为力量,更应具体地看成是生存、财富、资本和发展权。市场的力量和知识的力量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而作为掌握知识的人即知识型人才,谁能拥有,谁就能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中自由驰骋。   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双重制约,我国还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知识经济的国家。但这仅是时间问题,因为中华民族素有的…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正在越来越多的为理论界所探讨,虽然对知识经济的定义和形成存在着诸多争议,但是也存在着所达成的共识,即知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贡献度越来越大。知识的存在有着不同的形态,是通过人的劳动凝结于产品之中。就其作用而言,只有凝结于产品之中的知识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大,人力资源成为了知识实现其经济价值的中介和依托。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4,(8):106-109
圆可以产生视觉美感同时也会为环境空间增加和谐光彩 人类从古到今基本上都喜欢选择用圆形的结构来创造生活空间,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娱乐、休闲、运动、养生等等都离不开运用圆的思维来彩绘自己的人生观以开拓更宽广的发展领域。圆形结构的建筑除了可以展现和谐与曲线之美外,在阳光照射下所反射而形成的光彩磁场,更能为我们创造一个自然健康的养生环境。圆形建筑既能呈现圆满和顺之气,又能展现阴阳调合之美,所以人类过去喜欢以圆形建筑来创造宏观发展之运势。  相似文献   

20.
人类进入21世纪,工业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逐步向知识经济演变。知识经济要求以知识资源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其发展的基础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创新教育。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要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抓住超常发展的机遇,使自己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除了高举创新的大旗外,已别无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一项基本任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和造就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