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朱光福 《求索》2012,(6):165-166,26
胜任力模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企业人力成本与员工胜任力之间的匹配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文章借鉴国内外学者对胜任力模型研究的成果,重点分析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员工实际具有的胜任力与企业要求员工应具有的胜任力的匹配程度;二是企业实际为员工投入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预算的匹配程度,通过分析探讨了"胜任力——人力资源管理"匹配模型的构建。此外,文章还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指南和实证分析,针对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胜任力行为事件进行了解析,以期能为胜任力模型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2.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基于岗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快速变革的组织环境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组织创新。本研究借鉴先进组织的经验,探索构建基于胜任力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在阐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着重对如何构建基于胜任力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湖北省省直机关处级公务员为例,探索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测查式公务员培训模式。本文运用胜任力理论和素质测评技术,构建省直机关处级公务员胜任力模型,依据胜任力指标对处级公务员能力现状进行测查和分析,探求其实际能力与岗位胜任力之间的差距,在突出科学测查环节基础上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多样化的培训方案,以提升公务员胜任力水平从而提升其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4.
以能力为本的培训已成为世界各国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趋势.本文在阐述胜任力概念及其对团干部培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团干部胜任力模型,如何开展团干部胜任力培训需求分析,如何制定和实施团干部胜任力培训计划,如何评估团干部胜任力培训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于胜任力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素红 《前沿》2010,(23):162-165
传统的培训系统的建立是以"岗位分析"为基础,忽略了人的能动性,是一种缺乏灵活性的静态模式;而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则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可以根据组织的需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阐述了构建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人员胜任力的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创新地提出了中国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并提出了应用这一模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胜任力管理:公共部门人事管理改革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公共行政部门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经过多次改革和不断深化,但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影响行政管理效能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胜任力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提高公务人员胜任力的角度,探讨了提高公务人员行政效能的有关措施,建议引入胜任力评价模型和做法,并以此为中心探讨了我国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以进一步健全我国干部选任机制。  相似文献   

8.
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适应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趋势,在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人才师资队伍方面,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入胜任力理论,基于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模型,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化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彭浩晟  沈玉洁 《前沿》2005,(10):29-32
本文借助胜任力模型的有关理论,总结了我国传统政治人才和国外政治人才所具有的胜任力品性。探讨我国当代党政领导人才应具备的胜任力品性,以此为根据,建构党政领导人才提高执政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秦攀博 《桂海论丛》2016,(4):128-132
运用处级领导干部的胜任力分析报告作为样本,采用自我评估的方式对胜任力报告进行归纳统计和表述分析,发现处级领导干部的岗位胜任力特征在机关处长、副处长、事业单位正职等不同具体岗位上具有差异性。处级领导干部对于自身不足的描述和排序体现了其胜任力的短板及存在的戒备心理。在文献综述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建构的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模型突出了核心能力因素与工作效能感,并将核心能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级。围绕胜任力模型,以干部选拔、干部培训、绩效考核作为关键的着力点,阐述了提高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乡镇领导干部的团队胜任力是我国政府执政能力的基础。理解乡镇领导干部团队胜任力的形成机理,是研究乡镇领导干部团队胜任力及其对工作绩效影响的关键所在。因此,构建一个乡镇领导干部团队胜任力构成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尤为必要,有助于为乡镇领导干部团队绩效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江静 《中国保安》2012,(8):30-33
员工胜任力的相关内容 一、员工胜任力的含义。 胜任力(Competence)来自拉丁语Competere,涵义是适合而恰当的。有关胜任力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被誉为“管理科学之父”的Taylor对“科学管理”的研究。他认为,完全可以按照物理学原理对管理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分析人的职业活动,以此来识别工作对能力的要求差异。这实质上是对胜任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力对思政课的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力,关键就在于使其内在地形成一种强烈的超越自我的自觉意识。表现在具体内容上,这种自觉意识的形成需要包括三重向度:一是实践导引向度,强调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为方向、原则和要求,锚定胜任力目标、优化胜任力结构、推动胜任力转型;二是个体成长向度,强调自我通过教材、教学、教法、教研、教评等多个要素提升胜任思政课的能力;三是共同体发展向度,强调在思政课教师这一发展共同体中通过做到“他驱”到“自觉”、“他决”到“自主”、“他教”到“自为”的转变与超越,实现对自我胜任力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4.
物业管理科学化和专业化的一个核心因素是物业管理人才胜任力的提高。物业管理涉及的专业领域和范围非常广泛,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刚刚起步。因此,对物业管理人才胜任力的组成因素还处于初步认识和探索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尤其是物业管理向多样化的物业类型扩展以及物业管理的智能化的提高,物业管理人才的职业能力的要求将出现一些新的要求,物业管理人才胜任力的研究必将出现一些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商漱莹 《青年论坛》2011,(5):134-137
教师的胜任力因教师职业成熟度的不同、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并随着时间、经验、知识的更新和积累而发生胜任力重点的转移。通过动态系统的考察,能全面、透彻地理解教师胜任力结构以及进行有效的胜任力提升。从动态的角度可构建三层三维胜任力模型,探索对教师胜任力有针对性的、实用的培训干预及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6.
结合胜任力理论研究,编制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水平调查问卷,对某高校学生干部的胜任力水平进行测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处于较高的胜任力水平,其中任职在3年以上、硕士班级的学生干部的胜任力水平较高,不同性别、有无培训经历和是否兼任其他干部对胜任力水平影响不大。最后,提出高校学生干部选任和培养的建议,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已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胜任力关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准。通过分析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的内涵,探讨其特征模型,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的发展策略做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张丽萍  谢彩春 《求索》2014,(2):186-190
农村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从事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机构培养教师的主要目标,其内涵主要包括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价值观等特质,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胜任力较低,要提升和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胜任力,需要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况,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机制,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以及专业自信。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构成,对促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及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法,构建并检验了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得出高校胜任力模型由认知特征、服务特征、影响特征、专业知识、个性特征、专业技能、成就特征、培养学生共8个因素构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问卷的项目区分度、信度和效度达到了统计学要求的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李志  杨峰 《人民论坛》2011,(11):58-59
目前党政人才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怎样提高等问题均亟需解决。学术界从宏观的政治理论角度做过不少探索,但从微观角度研究党政人才应具有的能力素质明显偏少。基于国内外党政人才胜任力的研究现状,着重对党政人才胜任力的研究领域进行分析,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