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如何减少民众对“择校热”的埋怨,这些年一直是政府着力要解决的民生难题之一。在日前刚刚过去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这个问题同样又引起了许多与会委员的关注。但从最近一些年努力的过程和结果看,我们觉得这个问题有重新从源头上理一理的必要:民众到底主要对“择校热”哪几不满意?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政协委员余熙在该市“两会”上提出市政府也应及时开通微博,加强与民众交流的建议。代市长唐良智回应表示,市政府将认真考虑。不管武汉市政府最终是否“认真考虑”这个建议,我觉得结果都不会乐观。这倒不是说政府在搪塞委员,而是基于“围脖”和政府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舒缓“社会张力”的主渠道在哪里?在人大!全国政协委员郑楚光在政协全体会议上表示,社会张力过大危害中国社会和谐稳定,舒缓社会张力是国家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按照郑委员的解释,“社会张力”是指社会各种力量之间的紧张状态。社会张力过大,会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冲突,如:聚众围堵政府机关的群体事件,执法人员的粗暴执法事件,见死不救的社会冷漠,以及开胸验肺、断指申冤等极端维权行为。为此,他要求人大发挥作用,为“社会张力”建立制度缓冲,为民意表达提供法定渠道,落实民众的权力,成为民众监督政府、表达意见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4.
陈漫雪  祁春玉 《台声》2005,(4):38-39
叶亮委员 十分赞同报告将“三农”问题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只有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全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台湾问题是全体中国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构建一个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的和谐社会,因此我们要努力让台湾民众了解我们的对台政策,理解祖国大陆反分裂、求和平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导刊》2009,(9):30-31
近日,中国各大网站上热议一项“国民休闲纲要”。前不久的“两会”上,不少提出类似动议的代表、委员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但业余生活还比较贫乏,国家出台这项鼓励休闲的政策旨在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中国民众对此似乎也很感兴趣,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0117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0.7%的人对其表示关注,其中46.8%的人“非常关注”。然而细看这项政策,虽然名称从最初的《国民旅游休闲计划》中去掉了“旅游”二字,  相似文献   

6.
6月1日之后,随着各地政府关于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出台,“房地产新政”的走向,成为政府、房地产企业及民众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石正方 《台声》2013,(4):59-60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大陆民众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台湾各界的广泛关注。台湾同胞不仅关注“两会”释出的大陆对台政策信息,也热衷关注“两会”中关于大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发展、变革的大政方针。  相似文献   

8.
朱龙河 《乡音》2014,(3):10-13
[策划人语]每年一次的省两会,“民生问题”都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今年省两会上,省委书记周本顺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式讲话中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改善人民生活。我们把群众生活当作革命,群众就会把革命当作生命。人民不断从发展中得实惠,才能进发创造历史的持久动力。”省长张庆伟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从“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入推进平安河北建设”等5个方面强调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省政协主席付志方所作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在部署2014年工作时,提出“要高度关注民生,充分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围绕改善民生,促进事业发展”。民生之重摆在了省领导的议事日程。全会期间,委员们通过提案、大会发言、小组讨论。从多方面热议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行宾 《协商论坛》2012,(12):32-35
一桥变通途,让黄河两岸的民众欣喜无比,但突兀而立的收费站给这种欣喜带来了扬汤止沸的失落感,而且一收就是超期数十年;一名政协委员,深谙民意.执著4年提案,即使只有2次答复,也不言弃,委员尽职、政府决心……多方合力终于拆除横亘在民众心间的隔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通途”——  相似文献   

10.
朱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弱势群体”的提法“两会”期间,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受到了广大代表和委员们的热切关注。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  相似文献   

11.
于浩 《中国人大》2012,(8):33-34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得到了与会代表委员们的热议。众所周知,“金融支农”是近十年来全国人大代表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今年的政府报告把其列为重点改革的领域,预示着农村金融改革正向“深水区”迈进。  相似文献   

12.
海恩 《辽宁人大》2010,(5):36-37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作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在今年“两会”上引起极大关注。种种迹象表明,老生常谈的收入分配改革问题,有望在2010年内取得突破。一方面,提高居民收入是“要让民众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提高居民收入也是扩大消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先决条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3.
今年全国“两会”正值关键时刻召开:“十一五”开局第一年,所以更为重要。如何开好局、起好步?“两会”成功地显现了“以新姿态迎接新开局”的新气象。新姿态体现在两个方面:领导们更加尊重民意,更加关注民众利益;委员和代表们更珍惜自己的权利,更愿意发挥自己的作用。从《意见》出台到政府的工作报告,从“十一五”的讨论到“两会”发言现场,都可强烈感受到这两种新姿态。  相似文献   

14.
“电视问政”已经成为武汉市治庸问责、沟’通政府与民众,改善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一个平台,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2012年3月1日,武汉市交委、城管局等27家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新闻发布会,分别就规范出租车营运秩序、查控违法建设等“十个突出问题”,郑重向社会做出了整改的公开承诺。  相似文献   

15.
曹林 《协商论坛》2010,(6):58-59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执行报告个人财产规定”——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他一贯对民生疾苦深切的关怀、对人民权利的尊重以及对公权的严厉,自然会激起代表委员们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6.
2013年3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周人杰的文章,文中指出今年两会,食品安全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委员坦承,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缺乏信心,“从广大畜牧工作者、乳业企业到国家政府部门,都有责任”。来自香港的容永祺委员举例“奶粉限带令”,认为“现象的背后正是内地民众对内地食品缺少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食品安全的“保胃战”中,人们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刘氚  何绍辉 《求索》2014,(2):34-38
诉苦是民众在日常生活进行利益表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抗争技术。从诉苦倚用客体看,民众在日常利益表达与抗争中塑造出了通过身体、身份和话语的诉苦等类型繁多的诉苦方式。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之所以诉苦,很大程度上因其生存遭遇某种苦难或陷入某种困境,为此他们常借用“哭”、“闹”和“诉诸情感”等策略和技术。在对作为重要学术资源与知识生产场地的中国农村社会生活进行理解与解释时,我们不仅要以底层视角认识和解读历史;同时,亦须以底层视角来分析和理解当下,既要记录千万普通百姓的“已逝去”的社会生活,更要关注其当下“正在发生”的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18.
《协商论坛》2014,(11):59-59
在互联网思维下,政协工作应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打造开放透明的信息化政协,推动民众广泛参与政协工作,已成为南京市政协协商议政的重要方式。建互动网站与委员交流平台政协网站不仅要具备自我宣传功能,更要具有开放的社交功能。南京市政协通过改善市政协门户网站、建立电子政务、无纸化办公及信息共享系统等信息化建设,构成了立体交流网站。“南京市政协信息平台”中设有“政协会议”、“提案建议”、“社情民意”、“委员邮箱”、“委员沙龙”、“委员相册”、“南京市政协门户网站”等板块,可通过网络无纸化推送会议资料,委员点击进入自己移动客户终端,便可实现会议文件浏览以及提案提交,还能及时查看自己提交的社隋民意是否被采用、是否有领导批示等隋况。  相似文献   

19.
作为网络时代征集议案的工具,微博在2011年的“两会”上初试身手即大获关注。2011年3月份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就第一次通过微博向网友征集议案,并最终兴起一场微博看“两会”的大戏。当然,这场大戏的主角除了那些开通微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积极的主角应当是那些通过微博向代表、委员建言的普通网民。许多民众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和人大代表有直接的沟通,  相似文献   

20.
两会期间,在每天海量的信息中,“与你有关”的内容总是最受关注.在今年两会搜索的关键词中,“教育”依然是与民众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高频词”. 与其他省市委员的关注点相比,来自人口大省河南的多名教育界全国政协委员,把关注目光重点放在了教育公平和高校转型上.大家认为,支持河南建设更多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力发展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对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河南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