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挺进大别山     
徐柱玲 《传承》2006,(4):36-36
毛泽东在赴重庆谈判的43天里,大小的宴会达到了十多场,谈判开始时,喝酒也开始了。每次宴会,人们都拥上来,争着向毛泽东敬酒。那段时间,周恩来形影不离地陪伴着毛泽东,宴会上也不例外,总是紧贴毛泽东而坐,谈话时退后半个身子让毛泽东为先,敬酒时又抢前半个身子挡在先“毛主席酒量有限,我代了,我来代劳……”。  相似文献   

2.
天安门前的华表天知识窗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孔子在山东曲阜开创第一所“学校”以来,尊师之风日兴。我国从古至今,被传为佳话的名人尊师范例,不胜枚举。我们的革命前辈更是尊敬师长。现摘编几个名人尊师的小故事,以飨读者。毛泽东向老师敬酒。1959年6...  相似文献   

3.
名人尊师佳话尊★★★★★★天知识窗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孔子在山东曲阜开创第一所“学校”以来,尊师之风日兴。我国从古至今,被传为佳话的名人尊师范例,不胜枚举。我们的革命前辈更是尊敬师长。现摘编几个名人尊师的小故事,以飨读者。毛泽东向老师敬酒。...  相似文献   

4.
《传承》2006,(Z1)
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最后。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图为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毛泽东在赴重庆谈判的43天里,大小的宴会达到了十多场,谈判开始时,喝酒也开始了。每次宴会,人们都拥上来,争着向毛泽东敬酒。那段时间,周恩来形影不离地陪伴着毛泽东,宴会上也不例外,总是紧贴毛泽东而坐,谈话时退后半个身子让毛泽东为先,敬酒时又抢前半个身子挡在先,毛主席酒量有限,我代了,我来代劳……”。由于周恩来挡在毛泽东…  相似文献   

5.
王一 《协商论坛》2014,(11):56-57
10月25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微信刊发了《习近平八论“规矩”》一文,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规矩”的论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领袖们都是怎么立规矩的呢?毛泽东的“六不”规矩,成了共产党人日常的行为准则西柏坡纪念馆内,有这样一块展板,上面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对我国共产党人定下的规矩。  相似文献   

6.
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曾三次赴上清寺“特园”拜访民盟主席张澜。第一次是8月30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来到“特园”晤谈,地点在张澜的卧室。毛泽东首先转达了朱德总司令对老师张澜(朱德曾是张澜的学生)的问候,转达了吴玉章对好友的问候。张澜说:...  相似文献   

7.
袁浩 《前进》2009,(10):55-55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8.
吴钩 《现代领导》2014,(10):43-43
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错了顺序,大家都是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的。可是“罚”字多不好听啊,于是便有人喊:“不是罚呢,是奖一杯。”“奖”字多好听啊,结果往往都是“罚酒”不吃吃“敬酒”.咕噜咕噜把那酒喝下去了。罚酒敬酒其意一也,反正要把你灌得够戗才罢。醉得半死方休。唐太宗也许参加这样的“酒宴”比较多,他受“颠罚为奖”的启发.对那些受贿的贪官别开生路,不是“处罚”,而是“奖励”。你贪什么,就奖你什么,你贪多少,就给你奖多少,当场在金銮殿上“兑现奖励”,让你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奖品背回去。但这处罚也罢奖励也罢,要搞得你非常难堪、心里非常受伤。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年谱》1938年3月18日条记载:“在辜俊英纪念手册上题词:‘全体华侨同志应该好好团结起来,援助祖国,战胜日寇。共产党是关心海外侨胞的,愿意与全体侨胞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0.
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重大变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及时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一教育方针,是中外教  相似文献   

11.
李抒望 《传承》2003,(2):11-13
“赶考”路漫漫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周恩来得知毛泽东睡眠不足,劝他注意休息。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接茬儿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西柏…  相似文献   

12.
《容斋随笔》再版“引言”开头写道:“那一天是1976年8年26日,在中南海。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拖着巨大的病躯,像往常一样来到书房。他说,要看《容斋随笔》……但是,毛泽东这时已病情恶化,遂于9月9日逝世。……《容斋随笔》已经伴随毛泽东 40年。” 《容斋随笔》为南宋翰林学士洪迈(号容斋)所著,其中一篇“人生五计”转述朋辈朱新仲的人生之语。朱新仲认为,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人们对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自我设计,这五个阶段分为:生计、身计、家计、老计、死计。即谓五计人生。 “十…  相似文献   

13.
《辞海》1999年新版出版发行不久,有的报纸便对新版修改“毛泽东”条目释文广为张扬,推波助澜做文章。《南方周末》1999年10月15日登载文章《’99新版<辞海>中的“毛泽东”》,提示读者注意《辞海》修改“毛泽东”条目释文中的“总评及对晚年毛泽东的评价”,其中包括:1979年版称毛泽东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1989年版改称“马克思列宁主义者”,1999年版删去了前两版的上述称谓。随后,《中国合作新报》10月28日发表题为《’99<辞海>重新评价毛泽东》的文章,文中加了一个小标题:“为毛泽…  相似文献   

14.
社会广角     
《政策》1998,(7)
毛泽东与齐白石争画 建国伊始,齐白石先生怀着对毛泽东的敬仰与热爱,用心地制作了两个印章,用宣纸包好,托人送入了中南海。 毛泽东收到印章后,深为喜爱,不久便在中南海设下宴席,请郭沫若作陪,答谢白石老人。席间,毛向白石老人敬酒,感谢他的印章和画作。白石老人一怔,我什么时候为主席作过画?毛泽东请秘书把画拿来,请画家亲自验证验证。这是一幅全绫装裱的纵幅国画。上面画着一棵郁郁葱葱的李子  相似文献   

15.
1965年7月26日上午,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亲切地接见了李宗仁一行。李宗仁在谈话中深以台湾问题久悬不决为虑,对此,毛泽东说:“李德邻先生,不要急,台湾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来的,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6.
1949年 3月 23日,中国革命的统帅部就要告别西柏坡--这个 2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前往北平。上午 9点,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保卫部长钱益民和司令部作战科长尹健带领的 100辆大卡车已经装满物品, 20辆中、小吉普车等候毛主席等领导同志上车出发。   毛泽东一只脚刚踏上汽车,周恩来谈笑风生地走来。毛泽东回头对着这位未来的共和国总理说:“恩来,今天是 3月 23日,是进京的日子,让我们赴京赶考去!”   周恩来说:“主席,我们都能考试及格,不会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成了李自成第二喽!我们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7.
1940年初秋的一个上午,延安马列主义学院请毛泽东主席作报告,学院派了四位同志去迎接毛泽东。刚走到延水河桥头,四位同志就与毛泽东相遇了。得知他们是来接自己的,毛泽东环顾了一下四周,很认真地说:“哦,四个人,轿子呢?你们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呀!下回呀,跟你们领导说,再加四个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四位同志都笑了,谁也不回话。毛泽东看看他们,也笑了,一个劲儿地摇手,说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航:放眼21世纪李霞1955年10月的一天,北京的中学生马鸿志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很严肃地问这个女孩子:“你怕汽油味吗?”当得到不怕的回答后,老师让她第二天到校接受民航局的考试,并叮嘱她不要把这事告诉别人。“民航?到民航干什么?”马鸿志惊愕地...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4,(4):150-150
毛泽东一贯重视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并从自身做起,在他各个历史时期的讲话、著作和实践中,都特别强调要勤俭节约和反对浪费。1934年1月23日,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我们的经济政策》中就强调:“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他告诫人们,为人民服务和贪污浪费是水火不相容的,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反对贪污浪费,不仅贪污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同样是极大的犯罪。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大舞台上,每每遇到危难时刻,毛泽东总是倚重对党忠诚,具有文韬武略的彭德怀、叶剑英、陈云……,他们在共解国难中建立起的深情厚谊,宛如一句古诗:“持正相倚,嶷如秋山”。铁马金戈彭德怀,耿耿一生显正气,毛泽东诗曰:“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和彭德怀于1928年在井冈山开始相识,几十年协作,彭德怀的勇猛善战最为毛泽东看重,认为彭德怀虽然桀骜不驯,但始终是无私无畏、敢于临危受命,立马横刀、叱咤风云的帅才。1957年《解放军文艺》4月号发表毛泽东诗作:“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