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丰碑.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就是正确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反倾向斗争中主要是防"左"反"左",根据实践的需要,在理论观点上对马克思主义作突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国内学者和相关部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都做出努力探讨.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进行了探究说明,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哲学内涵,以及其中国化的哲学路径,最后提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十七大报告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了系统论述.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作了新的阐释。这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指导方针。机关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省人大机关的党建工作,有机关党建的共性要求.也有其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段鑫 《法制与社会》2010,(21):235-237
邓初民先生是我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家,他是我国最早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学科和理论体系的学者。他早在1928年出版的《政治科学大纲》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步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专著,在我国政治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该书的写作,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有特殊的历史语境,这一点在研读这本书时是不能加以忽视的。至今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该书的内容、行文习惯等方面,见出其中反映出的历史语境和历史背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的马克思主义是否适用于中国实际的大论战中,正如同时期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于我国历史学研究的意义一样,《政治科学大纲》的历史意义在于其最早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理论体系,树立了一面至今不倒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需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乃至实践层面出现的波折和遇到的困境给革命、建设和改革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困境并寻找走出困境的出路,一直是我国执政党、智囊以及学者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国法学界正在深入探索如何推进法学理论的发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以适应我国法制建设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B又务。基于同样的目的,本文试就“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之命题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法学的指导意义,略陈管见。一、“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之命题的立论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后,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法学界一些学者提出了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法学理…  相似文献   

7.
曹燕妮 《法制与社会》2012,(23):158-159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并行发展的双进程.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变革,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起着制约作用.马克思主义通过整合中国传统文化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现实可能,并且在双向选择和相互融合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把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和刑法理论与中国法制建设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刑法学,是我国当前刑法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主义刑法学理论的几个重点问题,作抛砖引玉的介绍和论证。一、犯罪本质的科学含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或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提法,以马克思某一学科理论和学科思想进行中国化,这容易在思想上和实践中割裂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容易以偏概全地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这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利于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法学界要提法学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法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法学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而不仅仅是马克思法学学说中的论断和结论;我们要以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来推进,而不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学说,去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缺席和社会主义法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浅论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解决中国当代社会发展问题为目的的和谐社会理论,由于其强调的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观念相契合,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结合。它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另一方面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入指明了方向。从中国传统文化改造的层面把握和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这一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认识,并进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第一个重要的“关节点” ,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和实践相结合的新阶段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真正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笔者认为 ,研究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活动很有必要。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和准备。这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使初生的中国共产党得以从狭小的天地中走出来 ,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大量编译马列原著 ,出版报刊杂志 ,…  相似文献   

12.
杨朋 《法制与社会》2013,(19):171-17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发展进程的背后,存在着内在的实现机制。科学分析中国国情、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机制不可缺少的三个要件。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机制的这些要件,才能把握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既指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于中国独特时空背景下的宪法学,同时也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所进行的宪法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权力来源理论和国家权力关系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宪法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围绕这一理论核心形成了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理论、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理论以及宪法运行理论等主干理论。中国宪法学知识体系展开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了宪法学的范畴体系、理论容量、方法论取向和学者的理论思维模式。社会科学宪法学的繁盛和宪法解释学的初步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研究的方法特色。  相似文献   

14.
<正> 1990年,法学基础理论学科认真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就法理学中许多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特别是不少学者发表了一些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文章,有的学者还根据新的要求编写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纲要和教材。这对于在法学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本清源,推动我国法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主要不同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法律规范结构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理论创新过程,有其内在逻辑法则。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准确认识中国的独特国情是这一过程的逻辑起点;深刻揭示中国的社会发展规律是其逻辑内容;立足群众实践,集中全党智慧是完成这一过程的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16.
吴永辉 《法制与社会》2012,(28):159-16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性问题探讨的是随着时代条件的转变,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大众中普及的可能性问题.从理论根源上讲,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究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追问.只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得实践品格是来自于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相统一,才能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性问题做出理论的科学说明.  相似文献   

17.
赵小鲁 《中国律师》2007,(12):58-59
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作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行了全面阐述,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深入贯彻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律师行业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挥在依法治国中的积极作用.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入贯彻,绝不仅仅局限于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三十多年来的经济工作经验,走自己的路,系统地、全面地改革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使它具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不仅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拨正了指针,增强了动力,而且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法学作了重大的发展。这里试就个人学习“决定”的心得,谈谈社会主义经济法的问题,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法学话语的多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法学话语的多面性,主要在于其就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形成的日本因素与根本解决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基本因子,唯物史观与法社会学的话语表达,重点讨论自由主义法学与马克思主义法学分野或合作的种种表象,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作一个初步的阐述。研究20世纪中国法学话语多面性的存在,有助于理解中国近代法理学形成发展的历史经过,从而深入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历史命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 股份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模式已经试行几年了,学者们对股份制的理论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对股份制在中国经济中的可行性作了充分论证。但是,在中国的现行企业股份制问题上有两大疑难点一直未能解决,一是股份制可能形成对公有制的冲击,这是实践中的难点;二是人们将股份制的外延无限扩大,将股份制与股权制等同起来,形成对中国股份制错误的理论导向,这是理论上的难点。在此,我们只对理论上的难点予以探索,对股份制与股权制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