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入蜀有感     
李平安 《党建文汇》2009,(11):33-33
“我戴的翡翠手镯是5000元‘赌’来的石头加工成的,同样品质的翡翠手镯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里卖19万元。”抚摸着腕上的翡翠手镯,青岛城阳国际工艺品城副总秦郑感觉五味杂陈。这就是“赌石”:切开前,石头一块;切开后,可能分文不值,也可能身价暴涨百倍,  相似文献   

2.
倪发科迷恋玉石、字画之类,最终被“疯狂的石头”绊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我宽宥--总能给自己收受贿赂找到理由。
  倪发科迷恋玉石、字画之类,最终被“疯狂的石头”绊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我宽宥--总能给自己收受贿赂找到理由。  相似文献   

3.
有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相似文献   

4.
玉石专家欺骗石友 2006年7月的一天,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冯所标委托中间人徐国刚,帮忙从云南购买了一块82.25公斤重的“翡翠原石”,而后交给了做玉石生意的符气壮,并告知:这可是“翡翠原石”,交易时开价至少200万元。符气壮很快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收藏爱好者张某:张某见到“翡翠原石”十分中意。最后,在中闻人吴松的撮合下,张某同意购买。交易前,他们请来具有玉石鉴定经验的冯所标对“翡翠原石”进行了鉴别。  相似文献   

5.
刘勇 《前线》2013,(4):79-79
“头怎样才能‘浮’在水面上?”面对这个近乎脑筋急转弯的问题,答案五花八门:“把石头挖空”、“给石头绑上木块”、“用火山石”等等。也许这些都可行。此外,笔者想到另一个办法,以很快的速度“打水漂”。当然,“打水漂”的石头不能太大、太重,否则就扔不出快速了。最好是小一点的薄片样石块,使劲往坑塘河池水面上斜着掷去,石头就会在水面上跳着向前,不会马上沉入水中。这一现象,古代大军事家孙子早已注意到,他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这里的势,做速度解。古往今来,智勇之士无不讲求速度,并以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兵贵神速”,“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强调的都是速度。武术搏击、体育竞技之胜负,往往也在于速度。速度不光能让石头漂浮起来,还能让卫星上天、高铁迅驰。  相似文献   

6.
一错百错     
一天,尤董事长作报告时,念到“高屋建瓴”的“瓴”字时,舌头一下打了结。幸亏他脑子转得快,猜想是个“瓦”音,便接着念了下去。他见台下并没有哄笑声,心里落下块石头。会后,他一是在心里埋怨秘书小马不该用生僻字,差点出洋相;二来又隐隐担心自己是否念错了。他特地把小马喊来,找了个由头,叫他把有“高屋建瓴”这一段念一遍。  相似文献   

7.
步书  薛桂坤 《党建文汇》2002,(12):27-27
近年来,个别地方和部门的副职。因急于升官,把正职看做是“拦路虎”、“绊脚石”,认为只要把“一把手”“摘掉”,自己就可以顺水推舟地“扶正”了。所以,他们把党纪、国法、道德、人性抛置脑后,疯狂地演出一幕幕雇凶杀害正职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谋位与谋事     
有一则石头和金子换位置的寓言故事,发人深思。躺在河水里的垫脚石,极不情愿人们踩着它过河。总觉得自己的位置卑微,很不光彩。它羡慕金子身藏秘室宝库,受人关爱,得人器重。一天石头实在憋不住了,向金子提出变换位置,让金子替它躺在河水里做垫脚石,容它栖居金子存身的保险柜。结果,过河的人们谁也不愿把金子踩在脚下,争着涉水履险把它捡了起来。而保险柜的主人,打开保险柜看到石头后,愤愤地斥责:“你是什么东西。胆敢以石充金。”气愤不过,便把石头扔进了茅坑里。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做人处事的浅显哲理:位置并不能改变事…  相似文献   

9.
心中的顽石     
《新湘评论》2013,(24):32-32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摆着一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四十厘米,高度有十厘米。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一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儿子问:“爸爸,那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爸爸回答“你说那块石头喔?从你爷爷时代,  相似文献   

10.
青海东部的母亲河,从巍巍祁连腹地穿山越涧.又飞珠叠玉流淌草原河谷。生活在这里的14万湟源人民.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家乡,坚持在高原植树造林55年.治山治水50年,水土保持40年,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2007年,这个美丽醉人的春天,湟源县捧回了全省唯一的“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围土地退化治理试点县”两块金牌,用天际剪来翡翠和云锦.织绣出一个名闻遐迩的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  相似文献   

11.
种子法则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有个穷人到富人家乞讨。“走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扰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仆人以为这样不会失去什么,就答应了他的请求。穷人烤干衣服后,又请求仆人给他一个小锅,因为他想“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仆人心存疑惑,“我倒想看看你怎样用石头做汤。”穷人到外边捡了块石头,洗净后放进锅里。这时仆人主动提出:“你总得放点盐吧。”于是他给了穷人一点盐,接着又给了豌豆、香菜。最后,又给了一些肉末。穷人把石头捞出,美美地喝了一锅汤。这个穷人很聪明,他知道直接向人家要汤喝,定会…  相似文献   

12.
郭庆晨 《党课》2014,(3):78-80
子罕,春秋时期宋国的大臣,以为官清廉著称于世、彪炳于史。子罕的为官清廉,最为著名的是关于他“以不贪为宝”的故事。《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述了这个故事: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却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它拿给玉匠看过,玉匠认为它是块宝玉,所以我才敢把它呈献给你。”  相似文献   

13.
相声日渐衰微,小品表现低迷,我们还靠什么博得一笑──也许当代贪官们炮制的一幕幕“黑色幽默”能有此效用。只不过这类“幽默”除给人留下笑料外,更多的则是深沉的思考。因为这类“幽默”不仅尽展贪官们的卑劣演技,而且刻画出了他们肮脏的灵魂。 这些连搞笑大师们都难以编撰出的噱头如果不是实实在在地发生,我们实难想象众贪官们竟会身怀如此精深的幽默“造诣”并能创作出如此骇人的惊世“杰作”。 贪官“黑色幽默”种种 ──讳莫如深不言“贿”。某市副市长因受贿数十万元被上级纪委立案。在“两规”期间,他不承认自己受贿,在其所…  相似文献   

14.
刘宝贵 《共产党人》2005,(10):43-43
春秋时宋国有贤人子罕,官至辅政。国中有人得了一块硕大而明洁的美玉,于是赶快去献给他,可子罕不受。献玉者问;“您为何不要这块玉呢?这可是工匠鉴定过的稀世珍宝,价值连城啊!”子罕答:“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我们俩应该各安其宝。请把玉拿回去吧!”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18日,重庆某看守所门外站着两个男人。 一个年过五旬的男子望了望看守所的大门,转过身,对一旁的办案检察官来了个“黑色幽默”:“我进去后又可以主持召开党工委会了。”  相似文献   

16.
廉政名言     
以德为宝的子罕春秋战国时期,子罕在宋国任司城。有一天,一个宋国人得到一块美玉,前来献给子罕。子罕说:“我从来不收别人的馈赠,你还是拿回去吧。”献玉的人说:“你怎么不收呢?我拿这块玉给玉工看过,玉工说这是一块宝物。我把宝物献给你,你为什么推辞呢?”子罕说:“我已经有宝物了,所以不收。”献玉的人感到十分奇怪,问:“你的宝物是什么?能否给我看看?”子罕说:“我的宝物就叫不贪。我把不贪婪作为宝物,你把美玉作为宝物,我们各有各的宝物。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美玉,你丧失了你的宝物,我也失掉了我的宝物,是使物各失其所。…  相似文献   

17.
负担     
《党课》2011,(18):59-59
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块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块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然多,  相似文献   

18.
夏天 《当代党员》2009,(12):47-47
这段时间,一条“最牛私家车流行帖”在网上很火:“本车拒绝一切搭载求助,临盆产妇、车祸、中风、触电、溺水,都不关我事,尤其是胃疼的。”这无疑是网民针对上海“钓鱼式执法”想出的黑色幽默。  相似文献   

19.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然而这却不是一个传说,这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蛟河市天岗镇人让“精美的石头”唱响了一曲动人的致富歌儿。从蛟河市出发,沿图乌公路西行60公里便到了天岗镇。走在天岗镇石材工业小区里,你就会置身于石头的世界里,巨大的块石,精美的板材,栩...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4,(24):16-17
有学者在解释法治这一概念时,说法治就像“石头剪刀布”。为什么说法治像“石头剪刀布”?理由有三条:事先有公正的规则,即“石头剪刀布”,这一规则不偏私任何一方;不同的主体发生利益碰撞,不是通过暴力而是通过规则解决;通过这一规则所发生的结果,无论对你有利或者不利,你都必须服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